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云遐:来谈谈小而美和大平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9: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12月18日杨云遐


编者按  在中国,一方面财富增值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却为贷不到款而苦恼,这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野蛮生长的空间。第三期青年商业领袖行动学习会将讨论“互联网金融与财富管理”的一系列话题。以下为启明创投合伙人杨云遐的观点:
互联网跟传统金融行业结合,是基于互联网本身的一些互联网精神和技术上的突破。互联网精神到底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呢?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一个移动的互联网时代。早期搜索引擎的成熟到最近几年智能手机大量普及,以及电子商务更加深入人心,还有支付技术的成熟,这些技术带给我们金融行业一些很有分量的冲击。
近几年,更有大数据、社交网络的长足发展,还有像云计算这样一些新的概念,在数据、后台、前台的数据获取,新技术都有所突破。
这些变化让我们考虑问题,尤其传统行业,有新的角度,在操作上也更加便捷,在信息对称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变得更加透明,在传统的金融行业里,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环节,资金的匹配,就是借方跟资金方这两方的精准匹配上,在交易成本上,还有在怎么样有效把中间环节弱环节化。
谈到互联网金融,我想大家脑子里有一个很深的词,就是P2P。这种模式,不放贷,只提供信息服务,美国Lending  Club已经做到极致。最早这个模式是在伦敦发起的,传到中国之后,因为我们本身的制度上的一些规避风险上的考量,所以在中国真正做到平台贷的,可能也只有拍拍贷。
互联网跟传统金融的结合,就是要降低成本,信息变得更对称。如果不得不用一些线下的方式来解决线上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增加成本。事实也是这样。我们也听到了一些用传统方式解决信用风险管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同时把我们P2P平台的成本提上来了。
中国跟美国不同,美国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轻易地对个人信誉冒风险。如果一次网上的贷款没有还或一次信用卡逾期未还,可能个人信用分数会下调好几个点,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个人的生活。在中国,文化根基还是建立在大家彼此信任的熟人关系、亲友关系上。所以一个理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中国到目前来看是一个非常难的事。
这也就给想用互联网方式做传统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能否进一步创新,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一个等同于甚至可能更加优于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的方式,来管理信用。
今年下半年,另外一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线上工具类开始迅猛发展,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眼球。到2013年8月,手机APP里,线上工具类的月覆盖人数已经超过了1.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00%。线上工具类,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线上工具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东西,有一类叫理财工具或者信用卡管理工具,从互联网从业者角度,进入移动端提供理财服务。比如挖财,铜板街。挖财是从日常的财务记账工具等入口进入目标客户。铜板街则是直接拿理财人群数据,大家都是试图积累用户,在足够量的基础上,完成自动配对、自动投资的功能。大家的理想是,如果我们的数据足够大,就会利用大数据,利用用户量的优势,搭建一个真正的理财平台。
还有一些传统金融企业,这是相对互联网企业的传统概念,比如东方财富网,同花顺,好买基金,数米基金,都开始提供移动APP。银行也有了手机端,可以实现基金购买。但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渠道思维,以自己的产品为主。
第三方独立的APP则显得更为独立,因而在产品选择上,可以做到更精准,更公正和全面。
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特性就是以用户为基础,以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为出发点,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供一个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可能是非专业性入门级的系列产品。
用这样的方式,抓到对第三方APP感兴趣的用户,再通过产品有趣、好玩、互动来增加用户粘性。这从本质上是从互联网角度考虑,从移动角度考虑,都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
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知道,目前手机互联网上的竞争,已经不像若干年前的纯互联网的竞争这么平等和开放,我们已经有了BAT三个巨头。比较小而美的一个第三方的手机APP,是不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受到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冲击?这个事情,我想本身也是存在着一个辩证的逻辑。当然我们看项目时也问过很多创业者,你们怎么看这个事情?有什么办法来打败BAT?这三座大山如果想绕开走甚至直面冲击想推翻他,你的信心、把握多大?但从投资人角度,永远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我们在座的很多更接地气的创业者们有他们的看法跟经验方法。
这里我的建议是,要有做减法的专注的精神。底下我跟其中一个创业者聊过这个事儿,一个新的东西上来,有太多想象空间,有的时候可能不是好事,或者有太多功能可以转化,你对人群的吸取可能也失去了你的专注性跟流程性的优势。这是我讲的手机APP类的工具性的产品。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信用风险的管理。这和大数据有着密切关系,当在一条供应链上,抓到买房和卖方,把他们转化为借方和资方,有着海量数据支撑的电商平台就成为了金融平台。这是更为低成本的信息来源。
但进一步,如何来看互联网数据的信息保护和商业化?比如阿里平台的行为报告,消费倾向,个人爱好,社交圈子,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多方位记录。但是记录一个人在一个平台上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够同时也记录下他去京东和一号店的消费数据呢?
这些数据最终是否有可能有效结合,成为更加全方位的线上数据库平台?成为线下信用平台的有效补充?
本身是很有想象空间的事儿,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操作起来,在各个平台之间,你怎么样的梳理、综合记录,最后拿出更有价值的网上信用体系。这件事情,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些大的平台之间的协作。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能做起来,不管对于我们平台贷还是从手机端切入的一些手机APP来讲,对我们这些小而美的做小微用户,有更针对人群的这样一些公司来讲,创业公司来讲,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想法,从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一个辩证存在的平衡,同时互联网技术虽然没有改变我们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本质,但是创新的想象还是很丰富。这个世界,我们就是这样,辩证而美好的活下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4-29 09:56 , Processed in 0.0648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