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碟中谍4》告诉我们,科技是不断翻新的魔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16: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ixun 于 2012-2-11 14:17 编辑

果壳网:方聿南 发表于2012-02-06 23:42:16
克拉克定律告诉我们,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碟中谍4》告诉我们,科技其实只是不断翻新的魔法。这些炫目的高科技,都能在前辈电影中找到原型,甚至在魔法故事中找到同类。
IMF大秀高科技
年近50的靓汤再度披挂上阵,第四次挑战不可能的任务。金牌大导布拉德•伯德首次掌镜真人电影,将毕生动画造诣注入《碟中谍4》,IMF分崩离析与狂人核弹危机铺陈出空前宏大的叙事格局,动作规模更有全面超越,克里姆林宫的轰天爆破,迪拜塔上的疯狂一跃,恍如末世逃生的黄沙追车……这套凡人电影拍到第四集,距离漫画英雄大片仅有一步之遥。

《碟中谍4》里的核弹危机。
随着电影风格向“真人版动漫”昂首迈进,那些高科技道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乱花迷眼,几乎盖过阿汤的脸和宝拉的胸,成为片中最令人难忘的视觉印象。小到能令阿汤哥在迪拜塔挑战蜘蛛侠的攀爬手套,眨眼拍照加传真的隐形镜片,大到追踪瞳孔实时渲染画面的投影幕布,能悬浮并“遥控”大活人的磁力装置,连博览美国大片的影迷也不禁称奇:自从伯恩带动以书本和毛巾制敌的平民间谍热,自从新任007轻装备重拳脚热衷挖掘内心戏,好莱坞太久没在银幕上如此大规模的展示高科技了。而且相比于那些一味天马行空的作品,《碟中谍4》属于科而不幻,在猎奇与写实间做了精巧的平衡。
新的包装,前辈的创意
但等到影片激起的肾上腺素冷却,透过眼花缭乱的表象细细端详一番,不难发现,这些看似蕴含超前想象力的新奇装备,其实罕有一件称得上原创。瞳孔辨识、手机跟踪、速效麻醉剂,是无数间谍片的保留道具,遥控飞行的气球和自动入侵数据库的电脑,比起《黑暗骑士》也不见得新颖,班吉随心所欲控制监狱大门和迪拜塔电梯的电脑技能,我们早在《通天神偷》、《国家宝藏》里就一再见识过,至于令观众瞠目结舌的投影幕布、磁力手套、拍照美瞳,其历史更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碟中谍》系列剧集,只是与时俱进增添了新功能,多出一份华丽的时代感。真要说原创,恐怕只有班吉狸猫换太子的那副“三只手”道具,可这份障眼法又与高科技丝毫不沾边。

各类高科技都能找到老前辈。
因此,伯德所做的并非创新,而是从昔日的好莱坞偷师学艺,将那些前辈们的非凡创意,尽情包装成迎合21世纪大众口味的神兵利器,得以毫无障碍地穿刺观众的心灵G点,引爆令其大呼过瘾的科技审美快感。《碟中谍4》现象再次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理论提供佐证: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想象力的推陈出新却举步维艰。默片时代编导的创造力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斯氏卡氏,只是大量构想碍于技术无法实现。再往前追溯到魔法时代一样普适,譬如以魔幻的眼光来衡量《碟中谍4》,依然可以找到共通之处:手机GPS和电脑入侵,怎么看都像是科技化的水晶球和芝麻开门,投影幕布制造的幻觉,也可以藉由魔杖一挥做到,至于麻醉剂和易容术,间谍和巫师谁能少得了呢?
技术可以在更古老的魔法中找到源头
若我们转换思路,以科学(或科幻)的眼光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魔幻和神话故事,类似的古今相通更是一抓一大把。亚瑟王的故事若发生在当下,那么石中剑多半是被强力电磁铁做了手脚;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与威尔斯《登月第一人》中的反重力物质实在是异曲同工;而希腊神话中宙斯动辄放个掌心雷,放在今天就是脾气暴躁乱开枪的黑帮大家长吧。科幻巨匠阿瑟•克拉克著名的三定律中的一条说: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精准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人类对于自身能力延展的渴求古已有之,古人构想魔法的存在填补空白,现代人则以科技的力量达成能力的“升级”,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落实到想象力层面,则是殊途同归。
因此,一些奇幻与科幻著作间模糊不清的界限,也变得可以理解了。比如同样描摹双重身份,《狼人》隶属奇幻,而《化身博士》是公认的科幻;再比如《魔戒》和《哈利波特》中的隐形是不折不扣的奇幻元素,而《隐形人》中的药水则是科幻产物。魔法师和科学家的差异,仿佛并不取决于他们取得的结果,而只在于他们生活的年代和使用的器具,说魔法师是披着长袍的科学家,科学家是端着试管的魔法师,应该基本符合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状况。罗杰•泽拉兹尼的《科魔大战》有将两种世界观共冶一炉的创意,在此魔法更像是另一种形态的科学,科学更像是念着不同咒语的魔法。

《透明人》里的隐形人和“哈利波特”里的隐身衣
科技与魔法的现代联姻
这种两面性和交融性,在更具视觉化的影视艺术中表现的更为鲜明,奇幻片与科幻片间的千丝万缕,比文学作品来的更紧密,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姻式效果。谁敢说《加勒比海盗》中的美人鱼,《贝奥武夫》中的恶魔母亲,比《人兽杂交》中的“卓伦”和《变蝇人》中的倒霉科学家更输于真实性呢?这是“眼见为实”的错觉填平了奇幻与科幻的逻辑沟壑。《唐斯坦丁》有冥界地狱,《纳尼亚王国》有阿斯兰大陆,稍微改头换面一番,岂不正好印证《百慕大三角》的平行宇宙理论?有一篇流行网文恶搞“哈利波特”,将其魔法全部置换成现代科技,比如“除你武器”是次声波攻击,“摄魂取念”是催眠术等,若按照这个思路重拍一遍,十足就是一出“X战警”。
除了《科魔大战》等少数例外,大部分较严肃的文学作品仍对两者区别对待,在类型划分上仍保持泾渭分明。但影视艺术则更进一步,不但对这份模糊性毫不避讳,反而将两者杂糅以制造更大的噱头,《范海辛》和《捉鬼敢死队》都是典型的“你有魔法,我有科学”,在大银幕上演“科魔大战”。《魔法师学徒》打着魔幻片旗号,却让主角说出“让你的思想使原子产生振动而点火”这样科幻味儿十足的台词来诠释魔法原理,而众所周知魔法之所以为魔法,是因为它只能被实现,不能被解释。至于口碑不佳的《龙之战》,其创作勇气倒是非常可观,魔法大军和现代武装部队的大规模较量,彻底捅破阻隔两个领域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科技是不断翻新的魔法,赋予想象力美梦成真的力量。但或许只有在这个科技空前发达的年代,只有亲眼目睹科技与魔法在影像中的水乳交融,我们才能最真切的感受到这一命题的持久生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15 22:36 , Processed in 0.0597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