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英国文豪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传世名剧《卖花女》(Pygmalion)上映;但其中一个台词Bloody(该死的)却引发了巨大争议。评论界铺天盖地地指责萧伯纳使用低俗下流的词语,甚至有女演员因为不愿说此词而拒绝出演。压力之下,萧伯纳拒绝修改,因为这就是底层民众的日常用语,反应了草根阶层的现实生活。萧伯纳出身平民,主张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反对王尔德(Oscar Wilde)“为艺术而艺术”的高雅文学主张。
11年后,萧伯纳因为“作品的理想主义与人道主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名剧后来被数次改编为电影,也是好莱坞女神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经典电影《窈窕淑女》的原作。现在看来,Bloody一词当时的争议甚至令人可笑。在《哈利波特》电影中,主角容恩(Ron)就大量使用“Bloody Hell”口头禅。而在最新007电影《天幕降临》(Skyfall)中,M夫人下令射击时说的也是“Take the Bloody Shot”。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美国艺术作品中,好莱坞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但当时同样有评论家痛斥电影使用了Damn(该死的)一词,认为这种卑劣词语会引发观众的极度反感。但令雅士们遗憾的是,《乱世佳人》得到了全世界影迷的追捧,目前仍然是好莱坞电影票房的冠军。(按照观影人数和购买力计算,相当于目前的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