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蒋介石与中国走向现代的奋斗》新儒家青年(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3: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蒋介石和三个同伴在苏联停留将近三个月,考察红军各单位以及海空军基地。他还访问了苏联共产党各个组织、军校、学院、甚至化学武器工厂。然而蒋的主要任务是寻求苏联支持新的西北军事战略……

译者:罗什  原文作者:Jay Taylor
发布:2012-11-25 09:36:19


蒋介石和三个同伴在苏联停留将近三个月,考察红军各单位以及海空军基地。他还访问了苏联共产党(时称“全联盟共产党”)各个组织、军校、学院、甚至化学武器工厂。然而蒋的主要任务是寻求苏联支持新的西北军事战略,这是蒋本人制定,孙中山已批准的战略。该策略吁请苏联支持国民党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国民党将从此基地攻击北洋政府。蒋会晤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E.M. Sklyansky)和参谋长加米涅夫(L.B. Kamenev),强调无论什么计划,国民党致力于及早采取军事行动,铲除军阀,统一中国。但俄国人不乐意。苏联不愿意支持会激怒日本的革命;况且太早军事行动会使幼小的中国共产党没有时间茁壮。斯克良斯基告诉蒋,中国的军事行动必需有大量的政治工作铺路才能成事;否则只是一种冒险,“注定会失败”。
托洛茨基也向蒋解释,虽然苏联将全力提供武器、顾问、经援以帮助中国国民革命,但不会派遣军队[1]。蒋在这些会议之后写道,俄国革命成功是因为“工人知革命之必要”,“农民要求共产”,“准俄国一百五十民族自治,组成联邦制”。11月25日,共产国际邀请蒋至其执行委员会演说。他在谈话中暗示,共产主义在中国下一个阶段的革命是可能的目标,但国民党公开迎向共产主义会危及其首要目标——联合全中国人民驱逐帝国主义份子。乍听之下,这似乎意味国民党因为策略考量,暂时不能迎向共产主义,但蒋接着坦率告诉委员会,“无产阶级革命不适合”中国。蒋演说之后,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一项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决议,强调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作用。
蒋介石怫然于决议文罔顾蒋解释国家统一的目标并且忽视孙不赞成阶级斗争。他在日记里称苏联政府“自满、专制”并且“轻信、迟疑”。蒋访问彼得格勒期间,“目睹市况萧条,民气颓丧”。他还指出,国有化造成“集中主义过甚”和“缺少中级人才”。此外,在社会主义的俄国,“公平的利益分配困难”。
但蒋在要求向红军演说之后,对400名士兵谈到他像红军一样是革命者,访苏的目的是学习并且联合苏联打倒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他越说“声音越高昂,双手颤抖”。10月中旬,蒋率领的代表团向共产国际提交了一份中国革命的书面报告。“除非我们(世界人民)推翻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报告指出,“中国不能真正独立”。虽然全世界革命对抗可恨的帝国主义是吸引蒋的思想,对他而言,这种声明基本上是套话。不过蒋倒是认可红军内部设置党代表的制度,日后会将其纳入国民党军队,他也认为共青团(Komsomol)[2]可取。他写道,成立共青团“是其第一优良政策”。
俄国之行在蒋介石的职业生涯里发挥了另一个关键作用,他顿时成为党内主要的苏联专家,这个强大但又神秘的北方邻国现在被视为国民党成功的关键。12月15日蒋乘俄国货轮在上海登岸,国民党的财政次长廖仲恺来接他,孙中山指定廖依照马列主义路线重组国民党。一些国民党官员认为莫斯科的居心可疑,深感忧虑,而蒋向其保证苏联是真心诚意要帮助国民党(尽管多年以后,蒋煞费苦心地声明他返国时已对苏联的居心非常警觉,显然与当年事实不符)[3]。1月12日,蒋终于抵达广州,并向孙提出书面报告。
此时共产国际新的驻国民党政治顾问鲍罗廷已在广州依照列宁主义路线改组国民党。国民党党员依照孙中山的指示,现在称呼新的中共和苏联盟友“同志”。尽管如此,孙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宣称中国有没有明显的阶级差别。每个人不是大穷就是小穷,他表示,这不符合共产党认为社会需要激烈革命的思想。孙在军事方面比较受到苏联的影响。孙任命蒋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然后任命蒋为新的军官学校校长,孙知道这是苏联所乐见的。1924年6月,孙主持黄埔军校的启用典礼,蒋随侍在司令台上,黄埔是由俄国捐赠270万元加上每月10万元的补助才得以成立。孙在致辞时宣称,创校的目标在于效法苏联红军建立“新革命军”。
* * *
在蒋介石的要求下,苏联远东军司令布吕歇尔将军(Vasiley K. Blucher)[4]就任蒋的参谋长,蒋访苏时曾在西伯利亚与他一见如故。其他一些俄国军官也任职于黄埔军校。蒋应用他在莫斯科所学,任命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其下副主任是中共提名的27岁党员周恩来,周刚从日本留学两年归来,并曾在法国将近四年。周和蒋是浙江同乡,谈得来。他相貌英俊像个默片明星,有幽默感、端庄、有礼、博学、自信,但谦虚、尊重他人。在蒋的眼里,周是个真诚的人。国共两党竞逐、斗争、武装对抗的47年期间,两人培养了一种不寻常的关系,包括在两党激烈冲突期间,两人还能偶尔流露相互尊重之情。
黄埔军校灌输学生武士道精神,包括校训“亲爱精诚”,以及意味着永不退缩、宁死不降的荣誉信条。这套价值观可以使人认同“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进攻不计代价,绝对服从命令”。这种精神也纳入了连做法的观念。一位成员的失败或过失,由全单位接受惩罚。战术和武器课程只占总教程的四分之一。授课大多加入政治教育,在黄埔这意味以三民主义为重,但也阐述了马列主义者对帝国主义的观点,以及中国四分五裂、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形象。尽管课堂的时间长,操练非常严苛,必须全心全力、无条件的投入。
中共每期有权举荐一定数量的考生,但七千位报名者大多数是由国民党招募的。这些人主要来自城镇的中产阶级家庭、中上阶级家庭、或拥有土地的士绅家庭。从这些名单中,蒋介石亲自挑选最初几期学员,每期约五百人。这是为期三个月的密集训练(时间相当于美国为大学毕业生设立的预备军官班),一年大约养成两千名新军官。“黄埔派"在今后25年将成为蒋的核心支持者。
前一年,11位受敬重的高层党员首次警告孙中山,共产党人的影响力日增,包括共产党在各个层级建立的秘密小组。时至1924年6月,其中几位成员提交了请愿书,要求对中共予以谴责。这群人拿了中共文件质问鲍罗廷,文件显示共产党人秘密计划接管国民党高层或将其颠覆,利用国民党达成自己的革命目标。但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广州国民党层峰并不担心。蒋认为“在此关键时刻••••••必须紧密合作,国民党必须和共产党携手对抗共同敌人”。蒋在一次演讲中赞扬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致力于国家和人民的福利,而非仅为私人利益。”在此同时,1924年10月7日八千支苏联步枪运达,另一批一万五千支步枪以及机枪和火炮后续抵达。莫斯科已派遣大约一千名军事和政治人员到中国工作,并且每月提供国民党三万五千元以及其他补助。从此直到1960年,苏联将成为影响中国的决定性外国势力(除了日本作为侵略者和占领者,以及美国在1941-1945抗战年间作为盟友)。
苏联的武器正被堆放在广州码头的当下,广州商团与国民党右翼人士组成 一支九千人的志愿民兵队,在英国的纵容下,香港的保守派华人运送了一船武器过去。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将学员组成战斗部队进城,没收了香港运来的武器。广州商团威胁全面罢工,香港的英国人也发动炮艇待战,孙中山下令归还武器,但之后民兵部队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爆发冲突。孙终于授权蒋平定民兵队,蒋数日内即完成任务。
在此同时,北洋军阀新的执政联盟已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健康急转直下的孙,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促成和平统一的机会。但孙抵达北京后,病情变得极为严重,医生诊断为不治的末期癌症。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辞世,年仅58岁。直至此刻,做政治领袖并非蒋介石的近期目标,但他必然想过长远的机会。两年前,蒋在日记里引述了19世纪的儒将曾国藩:“事机之转,其始赖一二人默运于渊深微莫之中,而其后人亦为之和,天亦为之应”。他胸有成算地自问道,“信乎,吾可不以潜移默运之人自任乎!”
孙中山逝世之时,蒋介石还不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相当于苏联政治局)委员,大多数内部人士并不认为蒋属于竞争领导人的圈子。蒋也有敌人(在此期间,他一直带着手枪)。但他强有力的军事指挥官形象正迅速传开。此时在低阶军官和大多数普通党员之间,蒋的拥护者可能多于孙逝世后党内所有高层政治领袖。在拥护者的眼里,蒋不仅是令人佩服的军人,也是孙中山的首席信徒,是坚定但独立的左派,看起来为人廉洁,追求目标时“坚忍、自信、专注”。蒋也被视为熟悉苏联并且受其信任的军官。苏联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加大,对蒋在国民党内突然的崛起至关重要,蒋知道未来几年苏联的影响力将更大。
译注:

托洛茨基表示,“但不复使用其正式军队直接参战以避免其在各国革命期间再对苏俄引起与民族有关的问题。”
蒋在日记中称共青团为“少年共产党支部。”
蒋至少在1924年曾写给廖仲恺表示怀疑苏联的用心,或许是因为廖过于偏左,蒋才说得严厉,但是不能说蒋当年对苏联毫无警戒:“俄党殊无诚意可言……至其对中国之政策,在满、蒙、回、藏诸部,皆为其苏维埃之一……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恺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人迷惑于其间而已。”
布吕歇尔在中国化名“加仑”(Gale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5-2 11:25 , Processed in 0.1137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