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数中国移动一路走来,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上频频失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21:0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way2free 2013-4-7 11:14  
前段时间看了《中国电信转型,十年寸寸败》,颇有感触。看着这些年移动向互联网艰难转型的风风雨雨,真心感觉遗憾。虽然现在跟一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佬比起来,移动仍是名符其实的高帅富。这家公司当年拯救过互联网、最早提出培育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投入了天量资金做了所有热门的业务,却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最辉煌时代之时,慢慢的被边缘化,最近在微信收费问题上成为众矢之的,俨然变成了网友们口诛笔伐的阻碍者。

其实,在最为风光的时候,移动就有沦为管道的危机感。它2006年将Slogan从“移动通信专家”改为了“移动信息专家”。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电信也辉煌过,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后来互联网大佬们在台上指点江山的时候,电信只是默默的做着管道、IDC这些底层基础活儿。移动不愿看到这样的景象再次发生。

于是有了很多故事。

移动梦网短暂辉煌过,在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泡沫时还救活了当年的几大门户,救活了唱片公司。但07年智能手机出来后,封闭的体系被打破,游戏规则变了,历史再一次重演。可移动不是个认命的主,什么热做什么,手机操作系统(Ophone)、微博(移动微博)、社区(139社区)、应用市场(MM)、本地生活应用(无线城市)、即时通信(飞信)、移动支付、二维码、彩云、团购……,如果到省公司一层,那看到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

可是,最终还是难逃宿命。

OPhone:缺乏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的标本

OPhone推出的时候,Android还是1.x时代,塞班也还未消失,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还未出现当前的双寡头格局。可惜,与大多数“移动式创新”一样,操作系统是由一个不知名的合作伙伴做的,说白了也就是Android1.x的优化+移动自有数据业务的捆绑,笔者在OPhone一开始就参与内部征文,当时很悲观的预言其很快会失败,结果征文还获奖,一语成谶。

笔者认为Ophone之败,在于缺少核心技术创新,又缺少去攻克核心技术的心,简单的“Android内核+外层”模式早晚被谷歌不断升级的系统整死;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终端公司、创业公司如小米的深度参与,也将Ophone逼到夹缝中;Ophone的罩门是,捆绑死了诸多用户并不喜欢的数据业务,无法给用户带去核心价值。

于是,在Android在2.x迈向3.x的时候,OPhone的内核永远的停留在了1.x。

移动微博/社区:运营能力之殇

移动微博一开始叫做139说客,也是一个起个大早没赶到集的产品。彼时新浪微博还刚刚兴起,开心网与人人网热斗正酣。移动微博产品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还有了个微博内容免费短信群发给粉丝的卖点,当然这个功能在内容尚少的时候有新意,但是内容一多之后谁也受不了,最后这个功能被迫关闭后来移动微博产品也不断升级,社交功能、社区功能、游戏功能都紧紧跟上。如果说产品有问题,那算差异化不够。但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产品功能本身就同质化严重。为何能迅速崛起,移动微博却悄无声息呢?

最大问题是缺少运营能力。微博是“自媒体+社交”双重属性的产品,新浪微博以擅长的媒体运作能力切入,其成功的把微博变成了名人、想出名的人以及想发声的人的最佳场所,这种集聚效应使得除了腾讯微博借助QQ的庞大规模稍有还手之功,其他什么网易微博,搜狐微博都无招架之力,更别说毫无内容运营能力可言的移动了。

往深层次说,移动是希望把基础通信和线上沟通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用户黏性,捆绑住客户不轻易离网,如同飞信、139邮箱一样。但是在移动现行的机制下,要跟上微博这样快速、及时的响应,实在太难,几个热点事件一下来,大家都会聚集到最快最热的地方,其他地方就门可罗雀了。

另外在特殊国情下,新浪微博还得养一群小秘书对信息进行审查。而中移动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信息审查。这是中移动的包袱。

移动微博还活着,但是越来越像各级移动的宣传窗口了。颇有苟延残喘的感觉。

无线城市:走回头路的代价

还在3G门户等为代表的WAP网站风生水起、APP才刚刚兴起的时候,移动已经意识到在手机上为客户提供丰富内容和应用是未来趋势,于是厦门、广东开始领头建设无线城市,其核心思路就是建立一个手机上网的门户,可以有生活的所有方方面面应用,2011年各省移动开始仿效,省省有门户,市市有创新,恍若当年电信在互联网之初的xx信息港。

可惜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已经是明日黄花,而无线城市连合格的门户都不算,它只不过是很多内容的拼凑而已,没有用户体验可言,而且反互联网之道而行,其运营极度分散,每个省每个市都各自为政,每个地市都是个门户,还是定位都不尽相同的门户。举个例子,如果要订旅游产品,你会到各个地市门户去找有没有旅游产品呢,还是去一个专注旅游的可以订全国的产品的应用呢?

所以,除了上上央视、上上报纸外,这样的拼凑没有给客户真正的价值,当然无线城市推广还是有杀手锏的:送话费。后来还推出了APP版本,但是其根本的定位和模式仍然停留在互联网之初,落后的代价就是被淘汰。在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期,移动再一次花了不菲的钱,连吆喝都没赚到。

MM:产品问题还是机制问题

MM其实是移动非常用心打造的产品,现在言其成功或失败为时尚早。

MM的起步很早,优势很明显,一是装机率高,所有移动定制机都预装MM,这是多少应用眼红的事情;二是彼时手机支付宝等还没出身,中移动拥有国内少有的便捷收费模式的平台:话费支付;三是有钱有实力,能够用通讯费来补贴应用购买的费用,营造开发者盈利的生态;四是下载应用流量免费,这即方便了用户,让很多应用眼红。

可是,如此多的优势也未能让MM成为应用市场主流,即便在移动内部也是这样。在最主要的Android应用下载市场方面,机锋市场、安卓市场这些创业型产品已有相当的口碑,相比之下,MM的劣势主要是产品层面,一直以来MM的使用体验都极不友好,连我以及周边的移动自家人最后都忍无可忍放弃使用了。当然深层次原因还是机制,MM的背后是多个外包公司,卓望是最主要的一个,卓望本身属于靠移动存活的企业,难以在互联网市场上竞争,再加上这种机制下高昂的沟通成本,MM要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更新节奏确实不易。更为重要的是,MM缺少生存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完善自己的动力,进而没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应用市场的模式也在受到挑战,百度手机助手、QQ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等互联网大佬正在慢慢淡化应用下载的概念,而是将应用与手机的各种管理结合一起。在经历了一阵子的新鲜之后,我的手机应用也慢慢稳定了,不会再每天都访问一次市场了,这时,单纯的应用下载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大佬们对每天的“碎片时间份额”的渴望。

应用免费的大趋势下,MM便捷的支付手段也不再是任何优势。在各家应用市场都将用户体验精雕细琢,在打磨应用聚合之外的推荐功能、搜索功能甚至社交化的一些功能时,MM仍然停留在想用AppStore的模式再做一个国内的安卓市场的状态,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听说MM去年收入有1个亿,不知里面包含了多少图书、音乐等付费数字内容。

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Google官方以及创业公司充分参与应用分发市场的角力,而WEB APP和微信APP等新应用形态也在兴起。在这样的变革之下,MM还能跟上吗?

飞信:QQ的模仿者和牺牲者

飞信算是成功的产品了,至少它在中国比MSN成功。

腾讯难得成为一次被模仿者。飞信这些年一直是对腾讯亦步亦趋,从即时通信到飞信同窗,再到飞聊,再到最近匆匆推出的公众平台,模仿策略其实挺好,至少不用走弯路,而且飞信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可以免费发短信,这也是这些年来它能够生存的基础。

飞信已经算过得很好了,但仍摆脱不了两大悲剧:

一是有QQ,就像其他消亡的即时通信产品一样,不是因为能发免费短信,没有人愿意开几个聊天应用,哪儿人多去哪儿,微信应用的出现导致短信也不值钱了,其未来堪危;

二是它是中国移动的亲生子,一开始定位是捆绑用户,电信联通的人没法注册,虽然现在已经放开了不过这种对用户带来的观念已经很难改变;而且,中移动内部机制的血脉也仍然带到了飞信,产品虽然可以模仿,深层次的体验、运营还是有差距。例如,近期已经有网友对飞信公众平台上自以为是、无视用户体验的注册内容进行了嘲笑。

终于这一次,腾讯可以自豪的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超越过。

失败的基因:无奈的机制

当然移动在互联网上的探索远远不止这些,到省公司市公司看看,更让人眼花缭乱。成百上千个产品。移动其实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移动员工当年都是各大重点高校的佼佼者,每一次重大机会来临前移动都看到了机会,策划和构想不可谓不深远和详尽,深入到每一个个体时,大家都表现出一种无奈,优秀的人才、雄厚的资本在机制面前不得不摇头叹息。粗粗分析失败背后原因大概有如下:

1、定位不清,目的不纯

移动式互联网产品尝试在实际中,其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辅助主业捆绑客户,二是捞取“创新”的业绩。因此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做一个独立、获取独自市场价值的业务来对待,最终大量的投入只是作为各个时期可以拿来宣传的噱头而已。

2、缺少互联网的基因

移动在通信运营领域的成功也是在互联网领域失败的原因,整个组织架构体系不是为互联网而生,想想其中的产品提出、投资、建设、运营的环节,一个好的想法要在移动里生存下来太难太难。一来总部-省-市条块分割,各自都有想法,一个全国统一的产品都很难推出;二来每一级公司内部部门障碍重重,再有意思的互联网产品在移动庞大的业务中只是沧海一粟,没有人能花精力去协助。最终导致产品上线慢、更新慢、不聚焦,在互联网这种产业环境下极难生存。

3、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导向的研发

互联网是典型的技术驱动的产业,技术在其中的分量非常重要,几乎每一个强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技术沉淀,而且有浓厚的产品文化。而移动恰恰缺少这些,移动自己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项目管理,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大多依赖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利益意图在移动,这种取向导致不太可能有好的产品。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通过合作伙伴来做产品比移动自身来做产品,在移动体制中要高效得多。

4、非商业因素太多

中移动作为一个央企,就很难以真正的市场化去处理事情,背后涉及的各种非商业因素太多,要承担的政治责任太多,表面看政府在呵护着,但从另一面看,做事却放不开手脚,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各种无形之手的控制,这点就不细说了。

其他的细微原因,也不再赘述。

上面提到的问题大多是大企业的通病,机制臃肿、行动缓慢、成功路径依赖,被现实利益绑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一样,外部环境巨变之时,难以改变自身。不过已经有改变的迹象,中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成立已经箭在弦上,未来如何有待观察,也许一个独立的、以互联网为核心定位的公司,能够摒弃原先庞大官僚体系的问题,在强大的资本运作之下也许能走出一条新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1:13 , Processed in 0.1311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