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压力全球第一 上班族多采用逃离式减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8:30: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11-02 13:10:10)

提要: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有可能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有调查称,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些上班族们选择逃离式减压,甚至患上“厌班症”。


  【中国新闻周刊网11月2日综合报道】“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这已经成了当下中国职场人士普遍的焦虑。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了精神障碍疾病。在中国,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自杀未遂者中,近四成患有焦虑症。住房、工作、婚姻等成为引发城市居民焦虑的主要诱因。
  前不久,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而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调查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的城市,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
  能够见证中国上班族巨大压力乃至“压力山大”的各种证据,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证据、微观还是宏观证据,无疑都十分丰富。比如,普遍超长的工作时间,比如,每天2-3小时公交或地铁,比如,每天最多6-7小时睡眠,比如,吃着三流的餐饮,呼吸着二流的空气,却承受着各种一流的价格等等。

  媒体工作压力排名居前
  如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读者或者观众感受到的可能只是频繁的节目、栏目改版,扎堆的新闻现场拼抢,而对媒体从业人员来说,竞争的激烈,表现在对社会肩负的强烈责任,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上。而同时,也体现在每一篇稿件的评价高低、每个月工作量的多少上。
  经过调查,记者们一怕被淘汰,二怕线索不够,三怕完不成任务。32%的记者认为,工作中的担忧来自知识储备不够,怕被淘汰;26%认为是信息采访源不多;17%则担心完不成任务。许多记者在采访中抱怨,觉得自己成了“码字机器”,常有被掏空的感觉。而一些资深记者有时写了稿子见不了报,也比较苦恼。
  据调查,有49%的记者一日三餐“有时规律,有时不规律”,36%长期处于缺觉状态,33%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偶尔感觉很累”。多数新闻记者感到工作压力大,有疲倦感,睡眠质量较差,食欲不振,视力差,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头痛、头昏和全身酸痛症状,而且经常便秘或腹泻。一半以上的新闻工作者处于患病、亚健康状态。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中,已死亡的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仅为45.7岁,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龄为44.2岁。
  为什么记者的身体状况那么差?有关专家指出,与记者的健康状况相对应的是严重的透支健康行为。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记者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锻炼身体、加强保健的意识。“该记记不住,想忘忘不了,看电脑就发呆,躺下睡不着。”一家电视台的女记者这样描述她的生活。她说,做电视台记者要比做报社记者累,白天采访,晚上做片,根本不可能有规律地生活,身体自然也受影响。
  “熬夜写稿子,是常事。”某报社一记者说,记者的工作是不可能有规律的吃饭与休息的时间。有时候,为了配合版面策划的新闻,编辑第二天催稿,自己就得连夜在电脑前写。
压力背后的焦虑感值得警惕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大,一大原因来自物质保障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胡颖廉说。
  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有专家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外界压力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很急骤的一次性的打击,经常是慢性的,持续的,不可预见的压力,这和我们很多白领的工作状态非常类似。”全国抑郁症研究协作组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说。
国人逃离式的减压
  37岁的唐先生,金融投资方向博士毕业,如今已是某高校副教授。他,也是某心理卫生中心的“老病人”。“如果这周的复查没问题,下周一就可以办出院了!”听医生这么说,病床上的唐先生陡然坐起,“啊?我不出院,多给我检查下嘛……”
  医院的一套检查和辅助治疗设备,唐先生已非常熟悉。做完电刺激治疗,他熟练地拉过呼叫器叫来护士,“这东西等着用的病人多,我要赶紧还了”。跟邻床的患者相比,年轻的唐先生精神不错。他掏出一个最新款手机,熟练地在屏幕上画了画,“看,我的股票涨了,刚赚了一万元……”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看起来神采奕奕的“病人”,一年之内有半年都在医院。他说,呼吸内科、心内科……几乎把医院转了个遍,最终他被转到心理卫生中心,“他们都说我是心理疾病”。
  做着让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唐先生却像厌学的学生样,有“厌班症”。他给自己找的理由是:“我是个很怕死的人,在医院住起有安全感”。他说,7年前,他曾遭遇过一次青霉素过敏,濒死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气紧、窒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
  上课、做论文、出差、兼做个人投资……唐先生说,工作越来越忙,窒息的感觉竟出现得越发频繁,“但每次到医院检查,身体又查不出问题”。这种莫名其妙的“发病”折磨得他“贪生怕死”,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消极行为来自于压力
  平时爱上网的江女士从去年开始迷恋起网购,一下班就呆在电脑前浏览各种购物网站,起初购物尚有节制,近来几乎看见便宜的商品就下单,也不管自己是否用得着。老公看到家里堆满的商品,非常头痛。加上网购过多导致入不敷出,两人没少为此吵架。江女士也觉得这样网购并非理性,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为此她找到某医院心理专家求助。
  专家分析,江女士在一家销售公司工作,每天为完成销售业绩而四处奔波,同事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她发现上网购物,在网上“血拼”能使自己忘记烦恼,于是将网购作为排解工作压力一种方式,并逐渐导致依赖,发展成强迫症。专家表示,“网购瘾”是职场人士精神压力大的折射。当心情压抑、压力积聚时,购物就成了他们解压的方式。
  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的生存竞争,现代人只能无奈地接受事实,透支身体。已经有很多年轻人面临“未老先衰”的尴尬,“初老症”已不是个新鲜词汇。除了身体素质下滑,中国人同时还要在竞争中面临精神压力。
  日本知名经济战略家大前研一说,“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缺乏思考的社会现象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被“GDP主义”裹挟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一大特征,这是货币化社会产生的原因,评价标准的单一化,让一切都有了衡量比较的标准。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15 22:36 , Processed in 0.0596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