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概股IPO,能从LinkedIn身上学到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2: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inkedIn的资本之路,是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
作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10-20 09:36

虎嗅注:如果要以增长趋势与股价表现,LinkedIn比Facebook更配得上全球最成功的社交网络这个称号。虎嗅曾经分析过LinkedIn在商业模式与经营层面做对了什么,也曾报道过华尔街为什么更偏爱LinkedIn,而非Facebook。今天,借助《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一篇评论分析性质文章,我们再来看LinkedIn在IPO过程中做对了什么,以开启与保证了与华尔街的良好关系。

正如本文末尾所说,中概股现在正在冰冻期,如果能借鉴一些好的IPO经验,中国公司或许能够在美实现更大的资本成功。

文章节选如下:

2011年5月LinkedIn上市了,到今天,它是自2011年IPO以来美国1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中,股价增幅的第二名,IPO至今上涨了150%左右,仅次于时尚品牌Michael Kors。与它对比的,自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Facebook。

彭博(Bloomberg)的华尔街分析师预测2013年LinkedIn的每股收益将达到1.26美元,超过2012年的58.8美分的两倍。Facebook 2013年的收益被估是63美分,只比2012年的47.2美分多33%。Bloomberg显示LinkedIn今年的预估市盈率是190倍,大大高出Facebook的42倍和Google的18倍。从投资人的角度说,对此可能第一反应就是LinkedIn现在买太贵了,可是从公司的角度说,这实在是一场成功的IPO。

那么LinkedIn在IPO过程中到底做了什么,成就了现在的成功呢?

首先,任何公司的成功都无法离开商业模式。说LinkedIn是一家社交网络公司,其实是一个误解。LinkedIn更多的是为企业做服务和提供解决方案,所以从本质上LinkedIn应该是一家商业服务公司,更接近于Salesforce这类企业。在去年5月上市的时候,LinkedIn有70%的收入都来自企业客户。在本年第二季度,53%的收入来自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28%来自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服务,19%来自高端综合服务。可见LinkedIn凭借的不是第三方广告,而是客户直接付款。而Facebook则是一个真正的社交平台,最具号召力的是其全球已经超过10亿的用户。 但是仔细看来,Facebook的收入则绝大多数依赖广告,收入来源比LinkedIn单一很多。第二季度显示Facebook收入84%都来自广告,向用户直接收费的部分少之又少。在拓展广告业务的时候,公司还要面临连绵不绝的侵犯用户隐私权的尴尬。LinkedIn和Facebook,看似同样的互联网公司,背后的商业模式却截然不同,并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差异。说到底,高科技公司IPO卖的还是“盈利模式”。

其次是 IPO定价,Facebook的定价故事和背后所有喜怒哀乐的故事,又一次证明了IPO定价是科学模型的建构,但更是一种艺术。和Facebook一样,LinkedIn也曾把IPO的定价区间从32美元到35美元,提高到42美元到45美元。去年5月18日以上端价格45美元成功IPO,价格是每股年收入的14倍。高科技公司IPO一般都有溢价,对比传统企业,14倍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今年5月17日上市的Facebook在全民关注下把IPO的价格定在了38美元,虽然比LinkedIn定价低,但对比自己却是每股年收入的26倍,无怪乎在首日交易的时候,Facebook靠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的介入才勉强没有出现破发惨剧。可见,合理的定价,则可以彰显公司的清晰定位和认识,以及对市场情况的准确判断。看看上市后的表现吧,LinkedIn上市后一年多的今天到了112美元,而Facebook这个“新贵”至今股价仍在20美元上下徘徊。

再次是投资者对象的定位与沟通。跟世界各地的投资人不同,美国是机构投资人最青睐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区域,这基于他们善于理解成长性指标,优秀的行业专业分析师群体,以及风投私募早期对这些公司的关注。一般情况下,高科技TMT领域、医疗健康和清洁能源行业的公司,通常估值已把未来的成长性体现出来了。在二级市场,高科技成长型公司如果是在高速成长期,估值一定会被热炒,然后随着成长开始放缓,估值也就随之趋于合理和正常。举例来说,现在投资人开始把投资微软归类到像投资老牌企业宝洁一样的低风险低收益决策中,就是因为微软从2000年开始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后的放缓期。至此之后,我们通常会看到股价震荡,上下波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时期应该实行的投资者沟通策略是截然不同的,而美国投资者又特别注重沟通过程中的方式和信息,因此深思熟虑地信息制定和有计划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对高科技公司而言,震荡期以后,要么就是走向衰落,比如今天的诺基亚或者RIM,要么就是回到高速增长期,焕发二次青春,比如从昨日电商走到今日高科技全面平台的亚马逊,再比如神话一般的苹果公司。高科技公司大都把自己定位在高速成长期并尽一切努力加以延长,“贩卖”的就是成长性,着重强调的融资用途也都在于如何做大做强,实现高速发展的回报。

然后让我们来翻阅LinkedIn的机构投资人构成。想起来2003年红杉资本决定对LinkedIn投资的时候,当时加上5名创始人,全部员工也就只有8个人。而从最近的13F文件分析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共同基金的持股比例很高,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诸如T. Rowe Price,富达共同基金等,确实呈现长期持有的架势。这就保证了LinkedIn的每日交易量虽然活跃,但是戏剧性的变化机会并不高。而Facebook的一大问题是,在上市之前,它已经是私有市场上最热门的期权证和股权交易对象,它过多的非管理层股东,甚至到了监管当局都开始迫使它要尽快把上市提上议程的地步。这就失去了在IPO时间点选择上的主动权。

最后让我们来看下社交媒体时代,高科技公司在披露机制上的做法。LinkedIn一直遵循各种传统的投资者关系沟通方式,清晰的信息制定和有规划的沟通让人有权威感和传统意义上的信赖。不过创新本来就是硅谷的核心竞争力,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一天,我们也会看到LinkedIn直接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季报年报,召开在线电话会议,跟分析师和投资人透明公开地对话呢?!在数字媒体改变世界的今天,各种沟通平台和传播方式都是可能的。关键是,公司所选择的平台和方式是否能得到相应投资者的接受和认同,最终能否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

LinkedIn既不是美国最早的社交网站,也不是粉丝或者注册数量应用最多的网站,但它从IPO到今天的股价表现,成就了硅谷屌丝对华尔街高富帅的成功逆袭,称其为近年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IPO,应属当之无愧。前几日看到欢聚时代YYIPO上市申请的公告,实在希望在中概股阴影中逆流而上的中国公司,以及未来仍要来美国上市的中国高科技公司,能从LinkedIn的成功中参透一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18:02 , Processed in 0.0540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