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狂热消费年代:互联网上的评分到底还有多大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0:2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ucius发布于2012-10-06 09:42:04

有这么一个自以为是文艺青年的非普通青年,他平时的生活全都围绕着互联网上的各种评分进行着,左小祖咒的评分高,所以他皱着眉头听完前者的嘶嚎唱腔,《穆赫兰道》( Mulholland Dr. )的评分高,所以他最终快进着看完了女主角的几个镜头。

他对豆瓣上的评分有着近乎信仰一般的迷信,他说,那是大家的共识和主流声音,值得相信。

如果一种意见获得的认同超过10%的话,这种认识就会成为社会主流声音,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互联网上的评分到底能否代表主流意见呢?

2806位用户给出了0.5的评分,这就是《生化危机6》(Resident Evil 6)的数据,在遭遇用户恶评狂潮的情况下,这款游戏的全球首发出货量却超过了450万份,创造了CAPCOM的新纪录,被用户打出3.2分的COD:MW3首日销量就突破930万份,3.7分的Diablo III三个月内卖出了1000万份,5.5分的FIFA 13五天之内售出450万。

再来看看国内豆瓣上的情况。

只有5.8分的《画皮2》最终收获了超过7亿票房,在豆瓣用户的骂声中该片成功创造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

在豆瓣上为这部电影打分的用户超过9万人,但是以当前国内电影40元的均价计算,全国观看该片的观众在1700万人次以上。豆瓣如今拥有超过6000万注册用户,只有不到1/600的人看过这部电影,如果打分的用户都看过电影的话,那么只有9/1700的人为这部电影打分。

我们看到,评分不仅不代表任何主流意见,相反还是一份基数出奇狭小的数据样本,考虑到豆瓣本身狭小的目标用户定位和完败于IMDB的评分制度,我们认为现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数字上的意义,却没有数据上的价值。

的确有市场和口碑都大获全胜的作品,但是现在更常见的是,在口碑上一塌糊涂的在市场上上却赢得一切。

这就是评分机制如今面临的尴尬处境,它最大的问题的就是将消费者视之为理性的动物,会权衡各方面因素来进行商业活动,可实际上消费者本没有那么理性,生活中更多的也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观众选择看一部电影,也许只是因为电影院恰好上映它,也许只是因为之前这部电影的宣传很成功,也许只是因为其中有自己喜欢的演员,用户的消费驱动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

没有太多的大道理,没有太复杂的调研和模型。

在消费者面前,一切理性都是过眼云烟,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宣传和营销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所谓消费者,更多时候不过是购买产品的狂热分子,评分对他们毫无意义,也没有任何影响。

事实上,我们早已经进入一个愉悦消费的年代,对消费者而言,很多时候吸引他们的并非产品的质量,也非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而是产品满足了他们某方面的娱乐需求。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产品的质量可以不出类拔萃,也并不一定要有大规模的好评,但是却一定要有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营销和推广计划,一定要能够在某方面极好地满足用户的口味和需求。

目前的现实就是,不怕被人骂,就怕没人理,低评分和口碑并不可怕,真正令人忧惧的是,有好评却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收益,虽然劣评却能收获市场,那么又有谁会去在乎那些虚无而没用的评分呢?

对用户来讲,评分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从业者而言,同样如此,他们不会因为互联网上并不能代表主流意见的评价和评分就去轻易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方向,所以即使背负骂名,溢出来多少人会在乎。

在口碑和市场的抉择中,大多数人其实还是会坚定选择后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15:18 , Processed in 0.0554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