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简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2:5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8-11 18:26:29

译者注:该报道写于2005年2月,实效性欠佳,但考虑到其数据翔实、较完整的梳理了国有企业发展历史,有一定的阅读价值,故与各位分享

近年来,处理国有企业问题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同趋势,其中中国政府的改革努力不容忽视。前国家主席邓小平提出的改革指导方针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二十余年在实践与反思中的摸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亏损国有企业数目逐年下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同快速增长的私营部门一起显著提升。
然而,目前可能到了渡过改革深水区的时刻。随着企业机制转型与国有企业重组的日益强化,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1.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政府几乎将整个工业国有化,接管了原来的国有企业、国外企业子公司以及私营企业。根据苏联模式创造了两类企业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到1958年,国有部门在工业产出中所占份额从1949年的32.69%上升为89.17%(孙坚,1999)。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出中占80.8%(林毅夫,北京出版社,1999)。
在之前的计划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几乎没有自主经营决定权,生产、采购、销售甚至是工资都由政府统筹决定。此外,那时的国有企业发挥多重功能:一方面,它们是需要达到生产目标并产生利润的企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必须为广大雇员提供工作机会、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的政策执行体。在这种有时相互冲突的多重目标压力下,国有部门的表现十分糟糕。许多国有企业依赖政府国有企业护与补贴生存,这些特殊待遇包括廉价原材料、国有银行的低息贷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成为了坏账)等。
在那时,在这些单位的稳定工作被称为“大锅饭”和“铁饭碗”。这种碗即使碗掉到地上也不会碎。
2.中国国有企业的表现
2.1初期成就
自1978年末,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项政策使中国保持了年均9.7%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的25年中经济总量增长了9.5倍。国有企业改革被视为总体经济改革的先行者。一系列旨在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创造混合所有制结构的措施被执行,包括行政权力下放,国有生产资料分配体系、利润留成和投资、进出口的自由化,以及将合同责任制引入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行政职能逐渐被剥离,同时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而其余的则被关停。
1980年中期,政府开始采取劳动力市场改革措施。于1986年7月公布的《国有企业劳动力合同体系试行条款》(后来被1994年的《劳动法》、《国有企业员工失业保险条例》以及1997年的《统一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议》所取代)终止了国有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然而,新的劳动合同体系仅适用于新雇员,直至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国有企业的绝大多数雇员仍保持终身雇员身份(吴增仙,欧亚研究,1997年11月)。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终身雇员依赖企业提供医疗、住房服务,以及发放退休金。因此,对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下岗工人的安置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从1987年开始便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涵盖失业保险、退休金、社会救济与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目前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1998年后,尤其是2003年后,当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开始加速。通过重组、收购、抛售、关停、破产等途径,国有企业数目逐年萎缩。同时重组国有部门的努力得到了乐观且丰硕的成果。根据政府数据,从1998年到2003年,国有企业数目从238,000变为150,000,下降了40%。然而国有企业产生的利润总额则翻了22.2倍,从开始的213.7亿元(25.8亿美元)上升为4951.2亿元(599亿美元)。国有企业总值增长了约60%,从5.2万亿元(6288亿美元)上涨为8.4亿元(1.02万亿美元)。据报道,2004年前10个月,181家中央过期及集团已共实现盈利4189亿元(50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3%。
同时,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在快速提升。根据一份政府报告,国有企业的经济利润在1999年扭亏为盈,且从此之后保持上涨趋势,盈利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至2004年末,已有超过1000家国有企业已在国内外市场上市,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运营效率。结果是,14家中国国有企业已经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中,而在1998年这一数字仅为5。
2.2阻碍与挑战
2.2.1长期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国有企业——马克思主义经济结构的第一支柱——的表现已经显著提升,然而与非国有部门的表现相比仍逊色许多。受益于私有制合法化以及工业国有垄断放松,民营制——这一曾经被视为资本主义源泉(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而倍受排挤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国家经济的贡献也在持续增加。
同时,过去体制的第二大支柱——曾被地方政府保护的乡镇企业以及城镇集体企业——已经几乎完全被转化为私有企业,然而仍保持了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同时,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获得并配置更多的税收,并可以对本地企业征收附加费以及各类费用。因此,基层政府可为过去的集体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而这类企业则能够一边获得私营企业灵活管理制度带来的优势,一遍享受政府在资本、资源以及劳动力使用方面的支持。正因为如此,这些企业成为了地方经济体中最有活力的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市场力量下来自快速增长的私营、合资以及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更多行业的关税被进一步降低。目前在受保护行业或处于垄断地位行业(如能源、通信、钢铁、汽车)的大型核心国有企业仍十分有利可图。其中的一些企业已经在中国或外国上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尽管少部分股票将被出售,这些企业仍将被中央严格控制。
然而,中国国有企业仍存在运营低效、消耗资源以及内部交易等主要问题。2003年,国有企业净资产平均利润率仅为5%。据最近的一份报告,约有10%的国有企业面临亏损。中国国有企业平均的资产回报率仅为3%——远低于私营部门7%的水平(麦肯锡数据)——同时也远低于房地产市场利润率。
2.2.2改革中的不法行为
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一些由法律漏洞导致的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有时政府官员与公司管理者相互勾结,组织公开透明的竞标,以确保促成自身的折价交易。其他的一些财务丑闻则揭露了旨在制造亏损或掩盖利润增长的财务报表作假。在所有的不法行为中,管理层收购尤其突出,且在经济及政治圈内引发了热烈的争论。
MBO是指公司董事或高管收购全部或部分公司股权的行为。近年来,MBO被用于很多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收购的确提高了这些企业的活力。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管理层收购被管理层滥用为牟取私利的手段。
2004年8月,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一系列文章和访谈节目中指责了不正当管理层收购。他指出了包括海尔、克隆、TCL在内的一些中国最著名公司的问题。也因此引发了经济界的激烈讨论,随后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作为对这些关注的回应,国资委(SASAC)作为中央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者,叫停了一些主要的大型管理层收购,并将于2005年第一季度颁布对中小规模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行为的监管细则。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6月,负责国有资产的增值国以及引导监督有企业改革。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国资委已成为最为活跃与重要的政府部门之一。
为了强化产权交易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国资委一直致力于在城市层面建设国家资产监督与管理机构,以及在大城市建立产权交易中心以组织公开拍卖。
3.2005年:深化改革与新的机遇
正如政府反复强调的,国有企业重组改革的深化仍将是2005年的工作重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称,这一进程还将加速。李主任期待国资委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完成结构重组任务。国资委目前已经起草了一份通过政府安排破产,将表现不佳的国有企业清出市场的四年计划。在这一框架下,约2800家国有企业将在未来四年间破产。同时,国资委也将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近年,中国一直在贯彻“走出去”战略以推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目标是使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有50席。
为了提高央企的竞争力,政府鼓励这些企业多进行研发投入,从而能够与国际商业巨头展开竞争。目前中国的主要国有企业平均仅将运营收入的1%作为研发投入,而这一比例在跨国公司中为7%。根据官方规划,2005年将进行改革试点,这为外资和私营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政府最近强调其准备使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据称中国国有企业的重组需要约2至2.6万亿人民币,然而目前外资参与的兼并收购仅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至10%。
所有的国有企业也都接到了一份官方指示,称必须剥离其非主营业务。不遵守该项指示的最坏结果是这些企业将被政府接管并解散。事实上,这些目标操作大部分也是有利可图的,或是掌握如土地这样的重要资产。此外,一些非主营业务涉及重要行业(如化学、电器、通信),并有广泛的商业网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乐于引进外资来升级自己的工业。据说国际兼并将是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重要手段。即使是在资本相当充裕的上海,去年也有40家总值达6000亿元(725亿美元)的企业向外国投资者寻求兼并收购。
然而包括财务漏洞、员工冗余、法规不健全在内的种种因素仍是兼并收购中国国有企业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2005年将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年,然而美元贬值、能源短缺、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将对总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印象,也将对国有企业发展带来构成威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13:57 , Processed in 0.0565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