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之前的社交媒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22: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尽管在最近几年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社交媒体平台,但这些工具在以前的传统媒体中都有先例。在Facebook、Twitter和MySpace兴起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互动的创新性途径。沃顿新媒体中心主任肯德尔 祠橲斯(Kendall Whitehouse),简述了我们与他人通过虚拟手段联系的渴望在传统媒体——从电报和报纸,到连环漫画册和收音机——中有多么显见的问题。

社交媒体平台是我们联系方式的革命。它们在中东地区还引发了民主起义,并在最近的首次公开募股中,催生了一家价值近700亿美元的公司。尽管社交媒体的兴起很突然——Facebook只有8年多的历史,而Twitter则只有6岁——但它们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Facebook和Twitter诞生之前,在MySpace和Friendster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存在Usenet的新闻组、美国在线(AOL)聊天室以及诸多在线电子公告板了。

然而,社交媒体的根基还可以追溯到更深的层面。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的数十年里,我们可以看到将私人联系和大众媒体塑造成社会联系平台这一推动力的证据。尽管基于完全不同的技术,但几个早期例证与现代社交媒体拥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使用“句柄”(handles)或者化名代表身份,采用“圈子里”的行话,而且私人交流和公开交流的界限模糊等。

阅读“交友栏”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The Victorian Internet)一书中,作者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讲述了一个通过电报举行婚礼的故事,很显然,这个故事源于1849年的出版物《电报轶事》(Anecdotes of the Telegraph)。因为新娘在波士顿,而新浪在纽约,所以,报务员通过电报来传播这对新婚夫妇在地方官员主持的婚礼上的誓言和话语。因此,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通讯网络就被用作让人们以亲密的方式联系这一服务了。

在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和20世纪的上半叶中,报纸一直都是庞大的大众媒体。然而,至少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人们就已开始利用这一媒体进行人际沟通了。远在Craigslist和Facebook出现之前的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报纸就为那些深受相思之苦、想与只有一面之交的人建立联系的人,以及希望找到理想婚姻伴侣的人开设了“交友栏”。就像现在的社交媒体信息一样,那个时代的信息虽然往往只面向特定的个人,不过任何阅读报纸的人也都能看到这些信息(但真实身份常常以化名隐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连环漫画册成了年轻人消遣娱乐的纽带。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阅读连环漫画册是个没有机会与志趣相投的粉丝产生联系的孤独体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61年,那一年,DC漫画(DC Comics)的编辑朱利叶斯·施瓦兹(Julius "Julie" Schwartz)在第35期《英勇与无畏》(The Brave and the Bold)对读者来信页面进行了小小的改动:他把来信被刊登出来的那些读者的姓名和地址悉数列了出来。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为漫画迷打开了沟通的闸门。狂热的连环漫画册迷就此可以找到彼此,一个联系网络开始成长,从家庭手工业自己出版的粉丝杂志,到连环漫画册公约(comic book conventions)的兴起,这个网络无所不包。

20世纪60年代初,DC漫画的竞争对手、总是迅速赶上潮流的惊奇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开始印发粉丝俱乐部成员的名单——Merry Marvel Marching Society。我还记得,当时为了找到我家乡的列表会彻底搜索他们引发的每一期。终于找到家乡的某个人时,我会在电话号码簿里翻查这个人的名字,之后给他打电话。你看什么漫画呢?你有要卖的或者要交换的东西吗?之后,我会说服我母亲驱车带我穿过整个城市去完成交易,通过这种技巧,我弄到了第四期《神奇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首次刊出睡魔(Sandman)的那期)。

“沃夫曼无处不在”

马可尼(Marconi)的“无线电报”(wireless telegraphy)最初是电报的一个无线版本,用于无法建设有线设施的环境中,比如,用于海上的船只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然而,很快,这项技术的用途就从电报发展成了声音传输,并用于广播新闻和娱乐等服务。收音机就此诞生。

就像报纸一样,虽然收音机的功能主要是个广播媒介——也就是将单一的信息流传送给大众受众——但聪明的广播电台认识到,人们希望把电波用于彼此之间的联系,在摇滚乐发展的早期,“最佳40”广播电台中的很多电台同时也承担着原始社交网络的功能。听众可以给当地电台打电话,要求点播歌曲,并将其献给某个人,音乐节目主持人则在广播中播出这样的信息。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1973年执导的影片《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就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景象,那时候,地方流行音乐广播电台无处不在,并成了年轻人社交的纽带。“沃夫曼无处不在。”地方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告诉科特(Curt)(理查德·德莱弗斯(Richard Dreyfuss)扮演),这位主持人可能是,也可能并不是沃夫曼本人。科特利用电波联系福雷鸟汽车(T-Bird)中的那位神秘金发女郎,他与这位女郎在加利福尼亚州莫德斯托(Modesto)的大街上只有一面之交。

就像现在的很多社交媒体一样,地方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通过电波传播的一条信息,可能只针对某个特定的人,但这条信息会被传送给大量受众。这正是令人激动的地方——将你的个人情感与庞大的群体分享。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群以“电话飞客”(phone phreaks)闻名的黑客痴迷于探究全球电话网络。虽然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围绕免费打长途电话这一目的进行的,不过,他们也发现了多个打电话的人同时交流的途径,从而创建了类似于聊天室那样的电话会议系统,人们可通过电话系统进行实时群体交流。

20世纪70年代末,民用波段(Citizen's Band,简称CB)无线电的狂热爱好者将电波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点对点网络。起初,民用波段无线电流行于长途卡车司机群体,后来,普通美国人也跟上了这股潮流,他们借用这类设备偷听卡车司机的唠唠叨叨,并利用民用波段的频率彼此交流。

民用波段领域的很多行话都与现代社交媒体用语类似。尽管用“句柄”代指一个人的名字、头衔或者称号的俚语用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在民用波段行话中用这个词汇指一个人在无线广播中的身份,确实是这个词现在在Twitter上用法的前身。

就像现代社交媒体一样,民用波段无线电也有自己的行话,这是一套速记缩写词和俚语,它们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们创造了一种文化符号,能将“圈子里的人”与外来入侵者区别开来——这个趋势在现代短信和推文中得到了延续。民用波段无线电的“breaker,breaker”和“What's your 20?”(你在什么地方?)现已被“OMG”(我的天啊!)和“ROTFLOL”(笑得直不起腰)取代了。

纵观整个媒体谱系,我们看到了人们将这些工具塑造成人际沟通平台的强烈愿望。虽然使这一愿景得以实现的是网络,但与他人进行虚拟联系的迫切需求比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到来早了数十年的时间,而且依然在助推现代社交媒体的扩张。


发布日期 : 2012.07.0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6 15:11 , Processed in 0.0551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