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微力无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3:11: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6-15 10:07 来源: 派代网

杂谈《微力无边》01:微博的属性

一:微博到底是什么?

微博是互联网内容的一种新的载体,它区别于网站、区别于媒体,它说穿了是一个发散性的内容发布平台,是一个被提炼出来的“小互联网世界”,注意是内容发布,不是信息发布。 而它遵从的是互联网的自主引导,互联网本身的特质被它更近一步的体现了出来,交互性、时效性、资源共享、快速传播、优质内容自主传播等等。所以,研究微博是快速了解互联网的捷径之一。

二:人有多面,微博里的你是哪一面?

关于你是哪种微生物,其实杜子健老师聊的不够深。微博体现的只是作为博主本人的一个面,一个想表现出来让众人所知的面,或者说愿意被围观的面!微博可以让自己的快乐得以分享,于是别人被你的快乐所感染,你会在羡慕嫉妒乃至祝福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而有些人悲伤时总拒绝熟悉人的安慰,因为那样会让自己失控,让自己觉得更加委屈,而陌生人的劝解却总是带着一点局外的冷静,这会让你心安。 无论喜或忧,其实只是你想表达的一面,而微博更是装的艺术,把你的一面无限的扩大化,虽然真我难寻,但我们无需自责。

三:如何在你随便中找方便?

互联网让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表现在商业上更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微博是互联网的应用之一,自然免不了商业化的过程。微博是基于分享,分享必须有内容,本来内容是随便的,但为了获得商业价值,我们都在寻找更方便的方式。而这种方面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如何做,我们的粉丝加的更快。

有些人开始把随便变成了积累,比如非常流行的笑话集、经典语录等等。有些人把随便变成了深度,比如行业观察,数据分析。有些人把随便变成了态度,比如网站微博,政府微博。有些人把随便变成了一种味道,比如微小说。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领域的达人,这是方便的根本。

我拒绝在聊这种方便的时候谈更多的营销方式,那已经不是本质而是技巧了。如果一定要说一条,其实上周末的非你莫属,那个小MM一语道破天机,让全场的人都很尴尬。非你莫属上的脸孔其实和微博上一样,也是一个面。刷粉其实是最廉价且有效的方式,水军的力量也无比庞大,你知道,这种有效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糟。

四:微博的深度问题

其实早在一年前,我觉得微博会火,但是绝不会像现在这么火。因为我总觉得微博的140字实在无法把深度演绎。开始也的确是如此,但是我忽略了习惯的养成,当人慢慢把微博作为生活和工作不可抛弃的一部分时,聪明的我们总会想到一些变通的方式。

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你让一些名V,把文章精心的调整字体大小,重新排版,截图或者让他人更精美的整理发到微博上,他们只会觉得是脱裤子放屁。因为一个导读加一个链接就可以做到。但是当微博越来越火,信息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不会为了你的一个点去跳转到另外一个网站。那么,导读的提炼和直接以图片形式展现自己的内容变的尤为重要。这其实只是我们解决微博深度问题的一种方式,但从不愿意麻烦到养成习惯的过程值得我们去思考。有了粘度,再谈深度,不是吗?(一个人的深度容易实现,互联网缺少的是更多有深度的应用。)

五:微博的答案在交互过程中越辩越明。

其实杜子建回避了我在前面写到的深度问题,因为哪怕我们再多变通,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专业文献的才能解毒,甚至还需要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研究才能琢磨透。但是微博的答案是活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在微博里提问的关键。答案的“活”体现在他人的头脑风暴当中,你的问题原本只是想得到一个答案,不管你认可不认可。如果选择去翻阅资料,深度的去解图,一个小问题扩散到最后又会与一堆哲学、伦理挂钩,那些早已不是你开始想要的。

而微博解决了这个问题,微博上的问题更像是有了命题的辩论会,双方选好了黑白就不会轻易去辨,你成为了判官,由你去约束他们的思维围绕着你的问题,而真理越辩越明。这种脑力激荡的结果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问题答案,至于参与的人得到了什么,由他们自己再去挖掘。

杂谈《微力无边》02 :微博的态度

2.1 中国式微博因围观而生

鱼版说几年前他也并不看好微博,因为原版的微博(Twitter)没意思。而后国内抄袭的饭否,滔滔,叽歪也都未能成功,似乎验证了这一点。但我们小瞧国人的创造力,中国的互联网坚信,别人能成功的东西我们未能成功永远是因为没有找对方式。所以抄袭要抄的有深度,有创意。开始的微博产品总是重交际,但是我们总是“懒得交际”,这种只能锦上添花的产品从来不是“中国式需求”。

而国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缺乏廉价的娱乐方式,缺乏相对平等的娱乐环境,缺乏可以指点江山的舆论阵地。于是,围观这种古往今来,国人最爱,不分贫富贵贱的活动通过微博得以升华。原本的BBS、博客围观成本太高,往往需要花半天时间才能了解一件事的始末,因为账号的声誉培养不易,更是要谨慎发言。而微博,我可以花同样的时间去喷30件事,不需要谨慎发言,因为忙碌的他人不会为你的低质量内容舍弃评价更多感兴趣的话题。

2.2 微博的态度才是威慑力的根本

我很喜欢微博在无意间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包容,自由,平等和取舍。这是一门艺术,《微力无边》第二部分所写的是微博的威慑力:源自在场。而第一节就写了“微博,让每个普通人拥有了最强大的背景 。”他看到了微博可以作为武器,可以成为防身的工具,源自博主的在场更源自微博公开属性的背后有着更多的眼睛。

但,我有着不同的观点,微博威慑力的产生其实源自微博的态度。一个产品如何去表达其态度,那便是规则。而微博包容与自由的属性,让他的规则更多是源自网民的态度。沿用2.1里所提的内容,中国式围观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围观者不用为自己下意识的言行负责,但是当你认真去评论或者传播一条微博时,你所表达出的态度将会受到最多的关注,微博自主产生的机制是国民对自由言论的渴望,而我们也愿意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言论负责。

当你认真了,你再只是围观,你参与了事件,然后你也会被人围观,这种新的围观带着你的态度和第三只眼的审视,这时候任何人再发表的态度绝不仅仅是碎片式交流可以解释。 微博也在这种取舍和转变之间从单纯的娱乐,变的有了深度,有了威慑力。

反之:谁打破这种自然规律,干扰了微博的态度,也就失去了威慑力,不管你背后站的是什么人,什么组织。 如今,各式各样的封杀背后只会激起网友更强烈反击,哪怕封杀的主导者强势如国家也未能改变。

PS:今天看了"笔记本"的文字,难得的犀利,更难得的是尺度的把控,呼吁他的春哥式回归(满血满状态),这才是微博运营者和其背后的人所需要维护的态度。
2.3在场、裸爆、炒作、尺度

上面的内容其实已经把我对《微力无边》第二部分的感受写完,但有一些词汇的敏感让我不得不单独的拿出来再扯两句。在场未必代表立场正确,别看见裸的东西就两眼发直,也没有哪个家庭主妇愿意把炒菜当成作业来做,所以把握自己微博言行的尺度,你会更加享受微博给你生活带来的调剂。

“在场”的旁白:先生,你是在“娱乐现场”还是在“事发现场”?

“裸爆”的过程:裸爆结束时的雾让我怎么相信开始时候地上没有水?

“炒作”的味道:老婆,你以后炒菜能不能用点心啊,比如面条上的番茄酱可以学《失恋三十三》那样涂个爱心。

“尺度”的把控:知道你爱表现胜过爱自己,更明白你恨某人已深入骨髓,但是杂耍也得换着节目吧。(献给方舟子)

2.1 中国式微博因围观而生

鱼版说几年前他也并不看好微博,因为原版的微博(Twitter)没意思。而后国内抄袭的饭否,滔滔,叽歪也都未能成功,似乎验证了这一点。但我们小瞧国人的创造力,中国的互联网坚信,别人能成功的东西我们未能成功永远是因为没有找对方式。所以抄袭要抄的有深度,有创意。开始的微博产品总是重交际,但是我们总是“懒得交际”,这种只能锦上添花的产品从来不是“中国式需求”。

而国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缺乏廉价的娱乐方式,缺乏相对平等的娱乐环境,缺乏可以指点江山的舆论阵地。于是,围观这种古往今来,国人最爱,不分贫富贵贱的活动通过微博得以升华。原本的BBS、博客围观成本太高,往往需要花半天时间才能了解一件事的始末,因为账号的声誉培养不易,更是要谨慎发言。而微博,我可以花同样的时间去喷30件事,不需要谨慎发言,因为忙碌的他人不会为你的低质量内容舍弃评价更多感兴趣的话题。

2.2 微博的态度才是威慑力的根本

我很喜欢微博在无意间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包容,自由,平等和取舍。这是一门艺术,《微力无边》第二部分所写的是微博的威慑力:源自在场。而第一节就写了“微博,让每个普通人拥有了最强大的背景 。”他看到了微博可以作为武器,可以成为防身的工具,源自博主的在场更源自微博公开属性的背后有着更多的眼睛。

但,我有着不同的观点,微博威慑力的产生其实源自微博的态度。一个产品如何去表达其态度,那便是规则。而微博包容与自由的属性,让他的规则更多是源自网民的态度。沿用2.1里所提的内容,中国式围观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围观者不用为自己下意识的言行负责,但是当你认真去评论或者传播一条微博时,你所表达出的态度将会受到最多的关注,微博自主产生的机制是国民对自由言论的渴望,而我们也愿意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言论负责。

当你认真了,你再只是围观,你参与了事件,然后你也会被人围观,这种新的围观带着你的态度和第三只眼的审视,这时候任何人再发表的态度绝不仅仅是碎片式交流可以解释。 微博也在这种取舍和转变之间从单纯的娱乐,变的有了深度,有了威慑力。

反之:谁打破这种自然规律,干扰了微博的态度,也就失去了威慑力,不管你背后站的是什么人,什么组织。 如今,各式各样的封杀背后只会激起网友更强烈反击,哪怕封杀的主导者强势如国家也未能改变。

PS:今天看了"笔记本"的文字,难得的犀利,更难得的是尺度的把控,呼吁他的春哥式回归(满血满状态),这才是微博运营者和其背后的人所需要维护的态度。

2.3在场、裸爆、炒作、尺度

上面的内容其实已经把我对《微力无边》第二部分的感受写完,但有一些词汇的敏感让我不得不单独的拿出来再扯两句。在场未必代表立场正确,别看见裸的东西就两眼发直,也没有哪个家庭主妇愿意把炒菜当成作业来做,所以把握自己微博言行的尺度,你会更加享受微博给你生活带来的调剂。

“在场”的旁白:先生,你是在“娱乐现场”还是在“事发现场”?

“裸爆”的过程:裸爆结束时的雾让我怎么相信开始时候地上没有水?

“炒作”的味道:老婆,你以后炒菜能不能用点心啊,比如面条上的番茄酱可以学《失恋三十三》那样涂个爱心。

“尺度”的把控:知道你爱表现胜过爱自己,更明白你恨某人已深入骨髓,但是杂耍也得换着节目吧。(献给方舟子)

或许是微博的社交关系本身的复杂,又或者是为了出书需要,感觉《微力无边》的第三部分写的实在太绕,各种理论之间互相补充之余也存在狗尾续貂之嫌,拼凑感太强烈。思考的过程可以复杂,但既然是写书,展现的文字应该首重思路,其次重美感,系统性和可读性永远排在完整性前面,把一些阅读者非常容易自我延展的部分去掉会更好些。

杂谈《微力无边》03 微博的社交

3.1传播力学:微博为什么能这么火

微博世界是整个互联网世界的缩影,它遵从互联网优质内容为本的不变准则。抓住了“围观”这项运动让微博得以火爆,但微博的生命力仍需要社交网络的支撑。如何让懒得交际的我们在微博上进行交际?如何让交际的过程产生优质的内容?如何把握内容的传播方向?如何让围观这种全民运动变的有价值有深度?这些问题最终让我想到一个词“传播力学”。

传播力学,被广泛的用在各种营销活动中,它真实的存在于人类的历史当中,无论在哪个时代,掌握了它的人都是智慧的象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但如今的网络世界,让这种原本深奥无比的学问变的越来越廉价。而微博为什么能这么火,从传播力学中,我们一样能找到答案。

微博满足了人类很多刚需,虚荣心、求知欲、惰性、表现欲等等,任何一项扩散开研究都已经有无数的专业书籍,表现在营销上亦是佳作很多,而在微博研究上或许《微力无边》就是扩散版的代表。这里,我只简单聊下微博从提供刚需变成刚需的过程中,社交网络起到的真正作用。

让我们从病毒式营销这个敏感话题切入,这个在电商人看来低成本,高效率,高回报的推广方式,尝试去做的人很多,但真正的成功的却太少。病毒式营销说到底就是找一些敏感的,易于传播的内容和自己的产品进行捆绑,内容的选择以及与产品的关联度是成功的前提,为了营销结果的正面,内容选择很困难,更困难的是找到这个病毒适合的安全生长环境。

微博这个产品区别于以往任何信息平台,它对于任何信息的态度都取决于用户本身,而非网站管理者,这成了微博传播最大的优势。大量的敏感话题,负面信息,千奇百怪的八卦隐私在微博上被传播,这些原本会因各种各样原因被扼杀的内容都得以进入网友的视线。于是,扩展新用户已经不是微博这个模式所担忧的问题,而主要的几家微博运营方在同样庞大的用户基数面前,如果保证用户的粘度,产生更多的优质内容才是他们所需要考虑的。

3.2微博社交:腾讯输在用户挖掘太深

腾讯微博为什么打不过新浪微博?说腾讯资源没新浪好,说腾讯营销没新浪牛所以人都要笑。如果说腾讯因为习惯跟进所以总是慢人家一步,在别的产品也许说的通,但腾讯在微博上的投入是所有人看的见的。腾讯的所有产品都在和腾讯微博做关联,微博用户更是新浪的数倍,但是微博用户的活跃度却始终不行,经常尴尬到腾讯在新浪用官V回复问题。

从我的视角,我觉得是因为腾讯重视的是社交的深度,而新浪重视的是社交的宽度。腾讯恰恰是输在了对用户太了解之上,做产品关联太深是腾讯最大的败笔。作为一个资深的QQ用户,你是否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你越来越不愿意在QQ空间发表内容,签名更新越来越少。QQ上的人越多,你言行越谨慎?

QQ已经成为我们社交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但人有多面,不想让一些人更加深入的了解但又渴望表现自己的另一面。于是“一人多Q”普遍存在,工作Q和生活Q分开,甚至专门申请聊天Q,泡妞Q的比比皆是。在腾讯大力将所有业务关联起来时,对于主Q越来越无法舍弃之余,我们也觉得言行受到的约束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腾讯把这种用户挖掘工作表露在公众面前,玩游戏会被记录,购买什么东西会被分享,你可能认识谁,给别人的留言会被有心人记下,腾讯比用户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要多,而且它正在试图告诉所有人。

当微博出现,这种更重内容的网络工具让很多人找到了新的交际圈,展现自己QQ以外的展现的一面。在新浪微博维护自己的新的圈子,并且毫无负担的进行交流,于是新浪微博虽然用户少,但是社交的宽度却大大超过了腾讯。而社交的宽度和言行的不拘束决定了最终内容的宽度和深度。

So:如果腾讯哪一天舍弃了对用户隐私的挖掘与匹配,把微博当成单独的一个产品来做,就是超越新浪之时。另外,对于电商,我一直说腾讯会赢得未来,因为迟早有一天,你的私聊内容也会成为腾讯对你进行推销的分析数据。
杂谈《微力无边》终 微博的价值

其实,在我前文对微博的属性、态度、社交的叙述中,早已把微博的意义道出,微博是一个满足我们在这浮躁社会,浮躁网络世界的一些心灵的寄托地。在这个舞台,你可以再一次“重塑”你在网络世界的形象,更可以肆意的挥霍着你的思想。思想触及之地,无不留下属于你的味道,这些味道充实了你,也充实了整个社会。

4.1微博与电商:微博是改良相声,电商是海派清口

前段时间有龙版约我去德云社听相声,最后因为没凑齐人没去成,实际上,我对郭德纲并无大爱。有舆论说,郭德纲让相声晚死50年,我不敢苟同,传统的相声大家很多,马三立、侯宝林等都是小疯喜爱的大师,而郭德纲的风格或许有部分的传承,但掺杂了太多的商业和炒作,与其说郭德纲是相声大师不如说他是当红艺人。而舆论上一边坚持自己是传统相声阵地,一边又宣扬北派改良相声的矛盾着实让我无奈。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不断从网上刨东西的海派清口,实事的点评,不拘泥的舞台,不做作的现代人风格,这种气质更符合电商人的品味。

为什么说微博是改良相声?从人员角色上,相声最主要是由策、逗、捧组成,微博当中策的是事件、内容、信息,逗的是博主这个内容主导者,捧的是参与评价和转发的人。而众多的围观者作为观众,受到整个微博的内容所影响。微博的改良在于观众可以随时登台,逗捧之间的角色随时可能发生逆转,而单口相声在微博当中根本是不存在的。想把观众给逗乐了,微博的内容,博主的身份,和转发者的态度都至关重要。微博在做内容,需要的是把观众逗乐,或者说让观众起反应,产生粘度了,形成口碑了,微博就成功了。

而电商呢,同样是做内容,但更关键的是电商不仅需要做,更多的是要卖内容。把网费作为门票,微博的盈利靠的是广告植入,而电商的盈利则是需要产生销售。所以,电商们更重营销,如同相声是海派情况的表演形式之一,微博也是电商的推广渠道之一。同样是对客户需求的挖掘,微博需要的是广度,而电商需要的是深度。微博营销电商想做的好,就需要学海派清口那样,选题更尖锐(定位), 舞台更精致(包装),表现形式更多样(营销)。

现在的大部分电商企业,仍把电商当成相声在做,选品的大众和模式的雷同让竞争在加剧,所以抛开几大平台,聪明人都在寻找差异化,相声不仅只有郭德纲,海派清口却只有周立波。在相对于绝对之间,你会做什么选择呢?

4.2微博的价值:旁观到围观的微妙转变

聊到角色的扮演,其实微博上大部分角色的心理都很分明,唯有围观和旁观的区别显得很微妙。虽觉得杜子健的解释有点牵强,未能完美的表达围观的神髓,但还要说一句在上一篇中所提的话:“微博让围观这项运动得以升华”。

在以往,旁观和围观的区别并不明显,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有些人一脸懒散,有些人伺机而发,有些人耸肩,有些人捏拳,有人激动,有人麻木。而关注事态的我们不管是围观者还是旁观者总是忽略这些细微的东西,如今微博把围观者的态度更具化了。

在我看来,对一个事件做了表态或参与了传播才算围观,否则便是旁观。微博具化这种态度的最大意义就是把旁观者向围观者转变,因为旁观者并不全是因为麻木,更多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围观的环境,当围观者的动作具化,旁观者也会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下一个围观者。

杜子健这一个部分的言论也让我产生了一点质疑,因为我又从文中看到了一种人群对国人麻木的抱怨乃至一种劣根的暗嘲,引“血馒头”之时更是把这种隐藏的思想暴露无遗,鲁迅之所以有《狂人日记》,有《血馒头》是为了点醒旁观者,造就围观乃至行动派。而杜子健的这一段心理分析却透着那种让我深恶痛绝的超然姿态,“世人皆醉你独醒,满是虚荣是本心”。

接我前一篇杂谈,微博的态度产生并不是偶然,同样表现在围观与旁观的取舍中。简单的说旁观对于论坛、博客会显示为阅读数,代表了内容的热度,回复数代表了内容的敏感度,收藏数代表了内容的质量。而微博放弃了旁观者的指数,将权重凸显在了围观者的评价与转发上,造就了现在的微博环境,旁观者想玩的好就必须向围观者转变,微博的态度如此鲜明,而研究者的态度却总流于表象,小疯默然...

作者:颠簸小疯 (文:派代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5 09:00 , Processed in 0.07769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