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的“狼性投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8:58: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5-09 10:39:11   来源:商界评论   作者:端木            
内容导读:美的电器十足像个“暴饮暴食的女人”


  千亿美的电器很显然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刻,这个以营销驱动名噪一时的家电巨头,此刻正在阵痛中寻求转型。

  2011年3月10日,美的电器(000527)年报发布。报表显示:2011年公司实现收入9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18%。

  但有人指出,美的电器漂亮的财报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财报若除去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只是微增5.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另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美的电器员工的总数为66497人,比2010年末减少了32179人,大幅减少了30%以上,换句话说,美的电器以超过1/3的裁员代价换来了报表的一时体面。除此之外,美的电器的应收账款、借款、财务费用等都大幅增加,似乎难言乐观。

  美的电器在年报中也坦然承认: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原来以规模为导向的成功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公司正适时提出和推动战略转型。

  并购拼凑的帝国

  美的电器无疑是具有变革基因和狼性气质的。

  1983年,美的电器创立之初,只是广东顺德一家生产电风扇的小厂;1986年,美的电器进军家用空调领域;1993年,美的电器开始生产电饭煲;1999年,美的电器进入商用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产品领域;2000年,美的电器与意大利梅洛尼合作生产洗碗机;2004年,美的电器相继收购了荣事达、华凌、小天鹅、春花,进入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领域……经过不断的并购扩张,到了今天,美的电器已经成为产品涵盖几乎所有家电门类,拥有“美的”、“小天鹅”等十余个品牌,三家上市公司、16个生产基地的家电帝国。

  2010年,美的电器销售收入突破1150亿元(其中出口50亿美元),一举跨入千亿俱乐部;2011年,美的电器销售更是进一步增至1400亿元。根据“美的‘十二五’规划”,2015年集团整体销售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

  在产品线扩张的同时,内部变革也一直相伴美的发展壮大的全过程:1997年,美的电器从事业部制着手改革,对诸侯实施真正放权,之前统一的大工厂管理转变为以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模式; 2002年,美的电器进一步推行产品公司化改革,使产品更为专业化;从2007年开始,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同需求,美的电器再次进行大调整,分别组建中国营销总部和国际事业部,整合营销资源,实现了内销、外销分离。

  通过扩张和变革的双重手段,美的电器无形中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家电帝国,在惊叹于一家纯民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家电领域有如此成就的同时,这个爬上高位的帝国本身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首先,美的电器没有符合逻辑的凝聚力。从常识来讲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节约交易成本。当企业要运输一宗货物,到市场上寻找运输公司、签协议、监督及验收、付款……这些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如果情况有变,要修改有关条款,还有大量的协商工作要做,这一切统称为交易成本。如果自建车队,看似可以节省掉与运输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但却要承担固定资产投资及管理工作的成本。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相等之处就是企业的边界。

  回过头来看美的电器,这个靠并购拼凑起来的“千亿帝国”,空调产业链、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碗机产业链……庞杂的业务、数不清的产品、复杂的渊源背景,要把这一切整合起来去节约交易成本谈何容易,稍有不慎就会罹患大企业病、滑向大而不强的境地。如果那样,就说明美的电器已经越过企业的合理边界,规模越大内耗就越多,效率越低。专注于空调的格力,2010年营收608亿元、净利润逾40亿元;而美的电器营收达到746亿元,净利润不到29.6亿元;2011全年,美的电器营收931亿元、净利润只是微增至31.3亿元;而格力前六个月营收达400亿元,净利润22亿元(本段净利润均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看看近年来美的电器获得政府补贴的数据:2008年是5600万元;2009增至2.51亿元;2010年猛增至25亿元,其中8.4亿元有弄虚作假的嫌疑;2011年狂降为4.03亿元。政策的利好和房地产行业的井喷,让美的电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美的电器近几年的高增长,是以高库存为代价的,2010年美的电器的存货就有近105亿元,虽然2011年存货有所减少,但是82亿元的存货仍旧令人咂舌。与此同时,美的电器的组织架构日渐膨胀,2010年,仅美的电器的员工就达9万多人。随着欧美市场需求锐减、房地产业不景气以及家电补贴政策取消,在这种形势下,美的效率低下的事实显露无遗。

  其次,美的电器没有算得上镇山之宝的“上层建筑”。美的电器是靠营销发展、靠并购壮大的。纵观世界顶级企业,一定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沃尔玛高效的采购和物流,奔驰的工程师文化,苹果的科技和创意……韩国三星产品线也很丰富,但它的技术储备、研发投入冠绝世界,仅在手机领域就有上千项重要专利。而销售额超过千亿的美的,一度将研发作为自己核心优势,但事实是其公开资料很少提及研发投入,美的电器年报亦未将R&D费用单独呈列,只是笼统地说“投入10亿元用于技术、品质改善以及效率提升方面”。

  美的电器真正的核心优势应该是营销,但聪明的企业家会利用营销的成功搭建“上层建筑”。家电行业看似技术趋同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实际上技术突破的可能性相当大。诺基亚看似不可战胜,但在操作系统进化方面稍一大意,就痛失好局被iOS和安卓打得落花流水。诺基亚专心做手机尚且败落,相比之下美的在规模、技术、品牌方面差得很远,“什么都做”的美的凭什么在各领域保持领先。

  投机心态的迷失

  不得不指出,美的电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投机心态。

  2012年3月10日,美的电器在披露2011年财报的同时,还发布了《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全文41页,制作精良、图文并茂,显然花掉不少心思,表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报告》首先阐述了“基本准则”:1.坚持诚信、责任、健康、科学发展; 2.创造客户价值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3.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并符合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4.提供平台和资源激励员工创造价值,成就自我与企业共同发展;5.鼓励职业经理人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些提法当然没错,相信美的电器人也会自发去践行。但在现实世界呢,美的电器的做法却往往与这五条背道而驰。

  先说股东价值最大化。美的电器不可能不知道有关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

  (pecking order theory),即企业融资遵循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遵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在筹资时需先立足内部再求助外部,先尽量通过债权融资再进行股权融资。

  2009年7月,美的电器配发1.89亿新股,融资29.78亿元,每股发行价15.75元;2011年,美的电器又定向增发2.64亿股,募集43.6亿元,每股发行价16.51元。假如企业资金紧张,通过资本融资代价高点也无妨。而美的电器于2012年3月10日发布的《关于以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却宣称,将使用“不超过3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具体投资方向主要为国债、金融债、央票等信用级别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不投资于股票及其衍生产品。

  圈钱时口若悬河,将再融资的必要性说得无以复加,一转脸却冒出3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大股东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股市的钱不圈白不圈,过了这村还不定有这个店,圈到手再说,反正不必还。理财的效果如何呢?据2011年报披露,“参与银行委托理财收益为913万元”,而同期的财务费用(主要是利息支出)高达 10.5亿元,相当于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左手圈来43亿元,右手却拿出30亿元“闲钱”去理财,同时还付着高达10亿元的“财务成本”,这一切为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很难让人信服。

  再看闹得沸沸扬扬的“裁员风波”。2011年11月,美的集团被曝出“大规模裁员”:总部裁员比例约50%,有些部门超过60%;从校园招聘的3000名应届生几乎全部被裁,仅制冷就有1700多人被裁……对此,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给出的回应是:“没那么夸张”,“部分销售公司确实在进行收缩”,美的没有“有组织、有具体量化指标”地裁员。

  堂堂的中国家电巨头,裁没裁员怎么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好在美的电器是上市公司,查看2011年报就清楚了。

  从以上表格可以得出几个直接的结论:1.美的电器在职员工数减少了33%,如果“没有组织”,美的电器管理层就严重失职,如果有组织,则方洪波就是公然撒谎;2.销售公司辞退多少“临时工”不清楚,但生产部门的确裁掉了3.23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占2万人。

  或许2009年家电补贴及家电下乡的诸多利好,让美的电器觉得可以大捞一把,所以拼命招人。但随后的“美的裁员门”使其宣称的“诚信”、“利益相关者”、“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蒙尘。校园招聘时讲得天花乱坠,不到一年就大批裁撤,美的集团可曾为数万莘莘学子的发展考虑过?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美的集团的所作所为符合他们的利益吗?仅上市公司美的电器就裁员三分之一,集团高管却说“没有组织、没有具体量化指标”,诚信何在?

  除了“裁员门”和“一手圈钱一手财理”之外,美的电器还被曝利用“劳务派遣”偷逃员工社保、夸大紫砂电饭煲功能等。即便再精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亡羊补牢的调整

  一位业界观察者调侃,美的电器的形象“十足像个暴饮暴食的女人”:

  “她在美食前禁不住诱惑,倚仗着某种吃不胖的特效药放任自己恣意妄为,结果药效一过发现自己已是肥胖得寸步难行,现在不得不瘦身。”

  懂得瘦身,或许比医生强求瘦身显得更为重要。一直以来,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名言“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被奉为圭臬。当下的美的,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摆在美的电器面前的形势是: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随时都有可能结束,中央决策层已经全面调整战略方向,GDP不再是压倒一切的指标,改变增长、优化结构比经济增长更有意义。

  在家电领域,以旧换新、家电下乡、节能补贴政策陆续到期;房地产价格调控不力,成交量却大幅下降;食品等日常开支上涨过快、普通民众对白色家电用品的消费意愿被挤压。多重不利条件叠加,白色家电销量增长前景不妙。国际市场同样不容乐观。此时,越早转变战略就越主动。从零星的迹象看,美的似乎已经有所意识,并开始主动调整。

  首先,是瘦身裁员。对任何企业来讲,大规模裁员都是迫不得已之举。在大张旗鼓地校园招聘之后,又满城风雨地裁员,显然不是为了“好玩”,恰好说明美的电器裁员时的指导思想与校园招聘时相比有了较大转变。

  其次,美的电器的产品结构也有了一些变化,利润率较低的品种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点在2011年报中已经有体现。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原料、能源及劳动力成本看涨的2011年,美的电器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类产品的毛利润率全线飘红。毛利增加两三个百分点,对一家小企业或者对大企业的一两款产品来讲不算什么,张瑞敏曾讲过家电企业的利润率比剃刀片还薄,千亿级企业的所有产品线毛利润率齐头并进绝不是偶然。

  还有就是对投资者关系的维护。2011年,美的电器拿出3.3亿元派现分红,使其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7亿元。年末,大股东美的集团又撤资近8亿元分两次增持6751万股美的电器(占总股本的2%)。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在A股市场美的电器还算是做得不错的。

  有意思的是,2011年比亚迪也闹出“裁员风波”,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王传福承认要为盲目上规模付出代价。虽然政策转向、成本提升、市场下滑、产能过剩,美的电器三大主营产品同时承压,但美的电器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主动调整可谓棋高一筹。尽管如此,美的电器从营销主导变为技术主导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科技公司的DNA。反过来,美的电器需要向它的老对手格力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家将技术和营销都结合得很好的优秀公司。

  但是,美的电器愿意这样做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6:29 , Processed in 0.0601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