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变不了气候,就改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13:42: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rgus 2012-04-16 12:02:07

既然我们能改造技术减少耗能,何不改变人类自身以提高能效呢?纽约大学哲学和生物伦理学副教授马修·廖(Matthew Liao)等人便提出,人体改造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符合伦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是《大西洋月刊》记者罗斯·安德森对廖进行的访谈。
隐隐的黑色,仿佛一只伸出的手,改造人类以应对气候变化,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文 / 罗斯·安德森)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促使我们改良技术以达到节能目的,从轻型混合动力车到长效 LED 灯,我们的工具不断变得更小、更节能。但是,改革技术的道路终有尽头,因为不论技术再怎么进步,人类自己踏下的生态足迹不会减少,只会越积越多。由此,一些学者开始设想,既然我们能够改变人类的造物,何不也改变人类自身以提高能效呢?发表在《伦理、政策和环境》(Ethics, Policy & Environment )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就提出,利用生物改造技术来让我们自己更加节能。
论文的主要作者马修·廖(S. Matthew Liao),是纽约大学哲学和生物伦理学教授。马修·廖指出,他的文章并非提倡任何人体改造都是合理的,或者说是要对全体人类进行改造;他的论点仅限于提出,这种改造不失为一种可能性。廖也强调说,这种改造必须是自愿的,论文的其他几位作者也都表示,这是一种个人选择,而非技术强制。马修·廖认为,改造人体以适应气候变化,或是最符合伦理、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论文中提出的有些改造方案是简单、非侵入性的,比如对那些有意素食,但却没有意志力坚持的人,论文建议他们可以服用一种药物,在吃肉以后会引发轻度的恶心,从而达到永久放弃吃肉的效果。但有些技术则确实会引发争议,例如这篇论文建议,父母利用基因工程或者荷尔蒙疗法,产下体积较小、相对不那么 “资源密集”(less resource-intensive )的孩子。

根据你的论文推测,你似乎对目前缓和气候变化的努力表示怀疑,包括那些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比如碳排放交易体系,或者类似 “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这样更为激进的做法,为什么?
廖: 我认为目前的方法中,有一些在合适的条件下确实能取得成功,但是它们很有可能是不合理的、高风险的。就像现在显示出的状况一样,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法很难达成一个成体系的、行之有效的国际协议,来落实国际排放交易的执行,比如形同虚设的《京都议定书》;而且,对汽油和对电力的需求,怎么看都是缺乏弹性的。因此,单独依靠实施碳税,能否成功减排,并产出解决气候变化所需的实质性成果,还很成问题。
至于地球工程,问题在于风险过高,很多相关技术以往根本没有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尝试,一旦施行有可能祸及后代。比如说,曾有提议使用硫酸盐气溶胶改变大气反射率,来消减一部分太阳的热量,但是这无疑会破坏臭氧层;又比如,使海洋富铁化,来大幅提高吸收碳的浮游生物数量,但这可能会破坏海洋生物圈,很明显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论文的主要作者,马修·廖(Matthew Liao)是纽约大学哲学和生物伦理学教授。

你提出的其中一个人体改造方案,是利用药物诱发对肉类的恶心和厌恶,以达到长期素食的目的,为什么认为这样就能令气候变化发生很大改善?
廖: 根据一份被广泛引用的联合国粮农署报告的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二氧化碳当量的 18% 来自畜牧业,比交通运输所占的比例还大。最近有数据表明,畜牧业要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51% 负责。还有,据估计,为扩大畜牧业规模而进行的森林采伐和放牧,占了人类活动总排放量的 9%,这还不算那些来直接自于家畜和肥料的排放。鉴于此,食草家畜带来如此巨量的消耗,很明显,减少肉类消费对环境有益。
即时仅将这些消费减少 21% ~ 24%,都能达到和食物生产完全本地化(零 “食物里程” )相同的减排效果。同时,我得说明一点,达到这个目的不一定需要药剂,用贴膏药刺激免疫系统抗拒肉类蛋白,也能达到厌恶肉类的效果。
你的论文也探讨了缩小人类体型的可能性,为什么你会认为,缩小体型是对抗气候变化的一项有力技术呢?
廖: 我们指出人类的生态足迹与体型有一定关系。每一千克体重,都意味着一定食物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体型越大的人一生需要的食物和能量越多。体型较胖的人还有其他很多潜在的能量消费,比如乘车消耗更多汽油,穿衣需要更多布料,鞋、地毯和家具的更换也比体型较瘦的人更频繁。因此,减小人类的体型,也是减少人类生态足迹的方法之一。举个例子,拿美国的平均身高来说,如果变矮 15 cm,男性就能降低 21% 体重,女性则是 25%,同时代谢率能降低 15% ~ 18%,这是因为身体组织越少,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也就越少。
哪些途径可以使人类的体型变小?
廖: 实际上有不少方法,比如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这种方法在不孕不育医院的试管受精中其实已经有所应用,通过 PGD 可以选择植入较矮的胚胎。
还可以使用荷尔蒙疗法,提前停止“骺板作用”;荷尔蒙疗法也是使用中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过高的儿童。最后还可以修改基因印记,通过药物影响父母双方身高基因的竞争,选择增加或者减少父方或者母方基因的表达,来降低出生时的身高。

看到这里,让人不由得想起机器猫的“缩小灯”——多么先进的工具呀。(图片:studentclub.tku.edu.tw)

允许父母对下一代做出这种不可逆的选择,会产生伦理学上的问题吗?
廖: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首先,区分 “选择” 与 “修改” 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 “选择”,那么其实不存在 “不可逆的选择”,因为被选择的胚胎是不会表示反对的——如果不选择她,她根本不可能来到人世。
如果是 “修改”,那么确实会产生伦理学问题,不过我觉得这时应当回到 “为什么我们要做出这些修改” 这个问题上来:做出修改,是为了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而气候问题已然非常严重,影响到了成千上万人的福祉,也包括下一代的。因此,如果对人类自身进行改造,能够增进孩子的福祉,这么做就是值得的。

再看机器猫的另一项改变体型的工具——“格列佛隧道”,人从两端走入,能变大变小。这个是可以还原的哦~(图片:studentclub.tku.edu.tw)

论文中你还谈到,通过药物强化人的移情和利他心理,因为二者与那些对环境积极有益的态度密切相关。在我看来这一点是最成问题的——用生物手段来直接塑造某种理念,而不仅仅是通过改造人的身体来落实他们自己的理念,这难道不是最大的问题吗?
廖: 是的。这么做确实会带来伦理学上的麻烦,所以我们想要澄清,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克服意志力薄弱这一问题。例如,我觉得应该给 “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Oxfam)捐款,但是由于意志力不够,可能从未着手,但如果能用药物增强同情心理(empathy),可能我就能克服意志力薄弱的问题,把支票签出去了。
恕我再多问几句。Oxfam 的例子很能契合你的观点,但这种增加同情心的药物很可能使服用者产生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不仅是意志力得到增强。
廖: 可以想见这种情况;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考虑的仅限于自愿的 “修改”,植入理念这种事情我们是绝对不会做的。不过就算是那样,如果产生的这种新想法,是强化你现有的心理所得到的结果的话,那么这个想法也可以算作是你自己的,这样也许就能避免伦理学上的问题。
我猜,现在已经有这种使人产生新想法的药物了,抗抑郁药就可以视为一种引入新的自我价值的药物,或者一种引入其他人人格的药物。
廖: 没错。这是一个很好的类比。如果一个人悲观厌世,他可以服用药物来建立一种远为积极的乐观看法,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理念。这种情况下,鉴于当事人原本就值得拥有这些理念,也能意识到服用药物带来的结果,伦理学的问题就不存在了。我们应当提供足够的透明度,来让人们明了服用这些药物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增强同情心的药物。为了避免你提到的那些伦理学问题,至少应该在标签上予以注明。

解决目前人口过多、住房不够、耕地面积少等种种问题,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机器猫,这次是“无重力油漆”,搭配“缩小灯”或者“格列佛隧道”使用,简直太可以有了。(图片:studentclub.tku.edu.tw)

在你的论文中,你提出某些改造方法也许能提高自由程度,这怎么说?
廖: 是的。有说法认为,出于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应当采取类似计划生育这样的政策。英国的一个医生团体最近提倡 “最多生两个”。但迄今为止,这都是一些粗糙的方案——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限制每个家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样的问题。这样看来,人类改造就能在限制家庭排放量的情况下提供选择:是生 2 个中等体型的,还是 3 个体型更小的孩子。在我们看来,这增加了 “生一个还是生两个” 等政策的自由度。如果某个家庭想有一个未来的篮球选手,他们可以选择只生一个特别高的孩子。
我们还得多谈谈这个观点。人类改造技术还能从其他方面提高人的自由程度吗?
廖: 我还是要回到意志力薄弱这个问题上来。如果一个人嗜食牛排,因而无法接受素食,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无法自控的表现,也是缺乏自由的体现。素食贴片能让你真正自主选择是吃还是不吃牛排,这就增加了自由度。
你的论文集中讨论了比较安全的人类改造技术;对于那些不那么安全,但却很有意思的技术又如何呢?
廖: 确实如此,可惜科学还未发展到那一步——比如让人类拥有猫眼的技术。猫眼在夜晚拥有更强的视力,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双猫眼,就不需要那么多灯具,因而可以节约不少能源,甚至是大幅度地降低能耗。但是,我们还无法做到这一点,虽然基因工程是一条可能的思路——有些灵长类拥有类似猫眼的眼睛,也许我们可以加以研究,搞清楚哪些基因产生了作用,并且用于人类,但这还需假以时日。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猫眼,就不需要那么多灯具了。

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技术是在不恰当地干涉人类的天性,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廖: 首先,我认为完全不能干涉人类天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比如硬膜麻醉无痛分娩,也是一种对天性的干涉,但是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人们对干涉天性的担忧,实际上是担忧这种干涉将走向错误的方向。为了缓和气候变化而进行的干涉能造福大众,这种意义上的人类改造,应当被视为一种伦理学上的努力,因而这些反对意见乃是无的放矢。
你的论文认为,某些反对意见是基于一种安于现状的成见,能具体说一说吗?
廖: 当然。以生下体型较小的孩子为例,人们反对的理由可能是,这样就会低于某个给定的平均身高。但是,类似身高这样的特征是变动的,数百年前的人比现在矮多了,这没有任何医学上的问题。因此,如果因为想要比普通人更高,就反对通过改造技术缩小人类体型,这就是一种安于现状的成见。
如果从深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能否说因为气候变化要归咎于人类自己,所以我们也应当做出改变来缓和气候问题,比如人体改造?
廖: 这确实是激发我们写作这篇论文的理由之一,我们人类导致了气候变化,因此我们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解决我们造成的问题。但是说归说,我们也希望将这种代价能够产生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填平意义上的零和游戏。我们提出的很多方案都是有价值的,比如素食贴片。我最近就这篇论文在耶鲁做了一个演讲,一名在制药公司工作的观众就认为,这类改造技术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文章来源: How Engineering the Human Body Could Combat Climate Change
原文信息: 原文刊于《大西洋月刊》网站科技频道 2012 年 3 月 12 日
作者罗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
文章题图: wiki.dickinson.edu
内文图片: [未标注来源] Simon Pederson/Shutterstock, via theatlantic.com;
[机器猫] studentclub.tku.edu.t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4-26 17:09 , Processed in 0.0629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