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业周刊:联想未来如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3:0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ixun 于 2013-11-8 07:43 编辑

2012年03月12日 15:24  eNET硅谷动力
  
  别说我们没有告诉你:这家否极泰来的中国PC制造商,正在成为全球硬件领域仅次于苹果的耀眼明星。但是也千万别说我们没有提醒你:这家蒙尘明星公司的未来,还有待继续联想。
  杨元庆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发型问题。那是1月中旬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间隙的晚餐,拉斯维加斯运河购物街二楼一家意大利餐厅。餐酒已经喝过两支,一位来自中国的记者小声向这位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联想集团的董事长兼CEO提出更换下发型的建议。杨愣了一下。
  或许是餐酒起了作用,他不寻常地咧开嘴角大笑起来,放下刀叉,仰身挥手招呼邻桌几位高管:“嘿,你们说我的发型怎么样?要怎么换换?”
  这是这位少言寡语的48岁男人少有的幽默时刻。他现在心情正好。两个小时之前,他刚刚在楼下一家红色灯光弥漫的酒吧中发布了几款全新产品:一款名为“YOGA”的多形态变形笔记本电脑—其身兼超薄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双重形态及功用,一款形似苹果iMac、采用薄铝合金机身加无边框玻璃设计的27英寸一体台式电脑A720,以及一部可以用声音及手势控制的智能电视—没错,这是这家PC厂商首次公开亮相的一款家用电器产品。与这些外表光鲜的新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元庆多年未变的发型:头发三七左右分开,一丝不苟地趴在额头之上。
  好在联想醒目的业绩为其增色不少。
  “我必须向大家汇报一些好消息,”杨元庆站在产品发布会上说,“除了在中国和日本占据着PC市场第一把交椅之外,目前联想集团在全球全球商用个人电脑、全球消费台式电脑以及全球新兴市场上,都保持着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成绩。从全球来看,联想集团业绩发展更加均衡,成熟市场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中国市场。目前我们是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但与第一名距离很近。我们正全力保持持久增长,并要着眼未来,在考虑把目光投向PC之外,从个人计算延伸到个人互联网和个人内容领域。”
  曾被冠以“少帅”头衔的杨元庆头发已经花白,却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CES结束一个月后,联想集团公布的2012财政年度第三季度(2011年10_12月)业绩让他掌舵的这家中国PC公司成为全球硬件领域除苹果之外,备受关注的成长明星。联想集团该季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44%和54%,达到84亿美元和1.5亿美元。
  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占有率增至14%,已经连续9个季度蝉联全球增长最快的PC制造商;此外,旗下智能手机销售量较上个季度增长4倍,较上年同期增长20倍,达到300万 台。
  尽管与假想敌苹果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的地位不能同日而语,但据杨元庆向《商业周刊/中文版》透露,2012年有望保持智能手机每月出货量最低达到100万部—这意味着,联想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在智能手机业务上取得成功并实现规模效应的唯一一家PC厂商,暗示着PC制造商向移动产品转型的某种可能。
  在硬件领域,除了苹果之外,PC厂商很久不受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待见。没有人再把PC当做是高科技产物,这种曾经要被请入空调机房、享受地毯待遇、并且要穿着拖鞋小心翼翼才能触碰的高级玩意儿现在宛若快速消费品—甚至连快速消费品都不如,人们用“Commoditization”来形容这个行业的特点,意思是说PC行业每每有新产品推出后会迅速廉价化,同矿石、煤炭等大宗产品类似,趋于同质。
  但联想却散发出了光芒。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在2月中旬发送给客户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大胆预测,以季度出货量计,联想集团可能在2012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PC企业。多位大型投资银行分析师向《商业周刊/中文版》表达了类似观点,预期全球PC行业头把交椅的位置会因联想快速发展而发生改变。“这很有可能。”巴克莱资本亚太区硬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应超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或许在未来一两年内就会发生。”
  看上去与性感毫不沾边的外表下,也有可能诞生不平常的明星。
  想了解今天的杨元庆和联想,还要把时钟拨回2008年。那一年,联想集团曾欣喜地宣布3年前收购IBM PC这宗如蛇吞象般的跨国并购交易成功完成;这家创生自中关村一间门房内的企业在当年正式跻身进入“财富全球500强”俱乐部,成为榜单上硕果寥寥的非国企类别的中国公司;还是那一年,杨元庆以联想集团这家北京奥运会主赞助商董事长的身份在北京国家体育馆内接待了全球重要的合作伙伴。
  一切如奥运会开幕式上空的烟花一样绚烂,但也只是烟花般的片刻辉煌。一场金融海啸迅速袭来,当时刚刚欣喜地宣布成功实现国际化的联想集团,海外业务主要集中于商业客户,受此影响巨大,2008财年即告亏损2.26亿美元,被迫迅速进行调整。2009年,原本已经去职的公司创始人柳传志重返联想集团出任董事长“救火”,杨元庆则退居CEO位置,接替原来的洋CEO阿梅里奥。
  “联想迅速实现业务逆转的关键,是实施了行之有效的战略—他们自己把它叫做‘保卫’加‘进攻’的战略。” 追踪研究联想集团超过10年时间的巴克莱资本分析师杨应超说。
  按照杨元庆的解释,“保卫”,是针对当时联想较擅长的市场和领域而言,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市场、欧美日成熟市场,以及联想一直占有优势的大企业客户,在这些市场和业务领域,保卫自己的实力,并采取措施努力节省成本,获得利润;“进攻”,则针对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内消费类PC领域,这些市场和领域业务欠佳,但又有发展潜力,要进行投资,发起进攻,夺取市场份额。
  但现在杨元庆已经不再满足于此,准备发起全面进攻。今年初,联想重新划分全球市场,分为中国市场、北美市场、EMEA市场(欧洲、中东及非洲)和亚太-拉美市场四大区块。除中国市场保持独立之外,之前划分的“新兴市场”被打散到由美、欧、日三个核心市场带动的新区块中。
  这是一场激进的进攻战的开始。据IDC提供的数据,在中国,联想的市场份额在2011年年底时已经达到35.3%,这个规模是最近的追随者宏和戴尔市场份额的3.7倍,比紧随其后的四名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之和还大。
  在美国,联想上季发货量增长超过了40%。“目前联想在北美的优势依然集中在商用产品,发展重点在消费类PC业务。”杨元庆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但是在北美市场进入前3位比较困难,目前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力争成为第四,努力挤入前三。”他指出,联想在美国市场上正努力拓展和百思买(BestBuy)这样零售商的合作关系。“我们的竞争对手惠普在美国有丰富的打印机业务线,可以利用该业务线打通和零售商的关系,三星有强大的电视机这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以此打通和零售商的关系。”杨元庆说,“不过美国市场上消费类PC产品增长很快,联想每周的出货量都在突破纪录。”在日本和欧洲市场,两笔收购奠定了联想业务发展的基础。去年1月,_联想宣布与NEC达成协议,计划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双方的PC研发、生产与零部件采购,联想将持有NEC电脑公司51%的股份。7月份,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去年年中,联想亦斥资3.2-4.65亿欧元,收购德国PC制造商Medion公司最多80%股权。
  NEC曾是一家全球重要的PC企业,但近年已经逐步削减全球业务,集中精力于本土PC市场。在日本市场上,NEC在消费类产品、政府客户及日资大型企业客户领域优势显著,市场份额在19%左右,为日本第一PC品牌。而联想优势则在于跨国企业及中小企业市场,在日本市场仅名列第七位。两者正好形成互补。合资公司的成立,让联想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了25%,成为该国第一大品牌。此外,在日本市场上,NEC产品的平均售价为982美元,而联想在日本销售产品的平均售价仅为734美元,有助于联想改善产品结构。
  对德国Medion公司的收购则让联想拥有了以德国为基地扩展欧洲业务的可能。联想收购的Medion公司股份中,有40%股份收购自该公司创始人Gerd Brachmann。Brachmann创立的这家公司名列西欧10大PC厂商之列,在德国更具有得天独厚渠道优势,其2010年年收入17亿欧元,其中74%来自德国市场。与亚洲消费者多在专业电脑城购买PC产品、因此亚洲PC厂商也多善于开拓PC专业卖场不同,欧洲消费者购买电脑等产品多依赖于综合商场,而Medion公司在大型折扣店、综合购物中心等非PC专业渠道的优势非常显著。它在销售上与超市等零售商合作,为提高效率,将一些渠道次要部分外包。但Medion始终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调研体系,以求灵活掌握销售信息,支持上游生产。在这种模式下,它与一般PC生产商不同,并不专注最终客户的需求,而只是关注于分销商的动态。它渠道的灵活性在生产上也得到体现:将产品生产极大程度外包—这些外包生产商中也包括中国的PC厂商。这对在消费类PC市场上表现薄弱的联想是有益补充。如果不包括收购Medion获得的市场份额,联想在西欧消费类PC市场的份额仅有1%,但现在两者合起来,占据德国PC市场的14%,整个西欧7.5%的市场份额。
  是该考虑新发型、享受好成绩和好日子的时候了—尤其对杨元庆而言。一切数据向好,但他已经很少提及之前总挂在口边的“让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PC制造商”的目标。
  现在,老敌人惠普正陷入泥潭。这家全球第一大PC品牌的上任CEO李艾科去年一度决定剥离PC业务,随即被董事会炒了鱿鱼,新任CEO惠特曼因之前曾执掌eBay,但缺乏硬件企业经验,最高管理者在是否保留PC业务问题上态度摇摆, 直接挫伤渠道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对惠普PC产品的信心。这给了联想极好的机会。
  老对手迅速衰败的现实对杨元庆来说多少有些唏嘘。23年前,这个刚刚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部的安徽小伙子加盟和他一样稚气的联想集团,第一份工作就是代理销售惠普的PC产品,他多次获得惠普公司的“全球最佳代理奖”。1994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让不足30岁的杨元庆创建联想微机事业部,成为今天联想集团核心业务的开始。这23年里,他不仅经历了联想业务的起伏,更目睹了PC产业的变迁:像戴尔这样的破局者杀入了这个行业成为明星,但又陷入了沉沦;老牌企业IBM剥离了PC业务,接手者正是联想;惠普爬上第一品牌的宝座,然后又在为是否放弃这块业务而苦恼。
  PC制造商制造出的是业务规模和业务数量,却不是利润。
  “PC厂商们未来如何发展,是整个行业最让人关心的事情。”巴克莱资本的杨应超说,“这两三年包括联想、华硕在内的亚洲PC厂商业绩非常不错,部分因为这些公司非常努力,另外也是因为美国的PC公司在考虑放弃这部分业务,转向云计算、IT服务等高利润业务。”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也指出,过去几年整个PC产业内部竞争实际上并不激烈,低利润率现状阻止了新对手的进入。
  杨元庆当然不同意轻视PC产业和PC制造商的任何说法。“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业、服务业,你说种粮的就不重要了吗?”他向《商业周刊/中文版》记者反问,并称自己依然相信这个行业具有潜力。
  不管别人是否相信,杨元庆自己先对联想的未来投下了信任的一票。去年6月,他斥资30多亿港元,从联想控股手中购得7.97亿股联想集团股票,以8.7%的持股成为联想集团最大个人股东。11月,临危“救火”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宣布重振联想的任务顺利完成,正式从联想集团的日常工作中退出,将联想集团董事长职位再次交给杨元庆。在为此特意举办的交接仪式上,柳传志披露,杨元庆通过个人融资和贷款筹集了购买联想集团股份的巨款。柳传志高举香槟,告诉在场的联想高管和媒体:“这说明了他和管理层的决心和动力。我感觉到元庆已经成熟,我对元庆放心。”
  从投资角度看,杨元庆收购联想股票算一笔不错的买卖。从去年年中到现在,联想集团的股价在香港市场涨幅已经超过50%,而同期香港恒生指数基本持平。随着业绩不断改善,该公司目前的股价已经是2009年业绩谷底时的4.5倍。
  尽管PC行业光彩不再,但分析师对联想集团的增长潜力均保持乐观态度。
  随着市场占有率及业务规模的提高,联想将享受到规模效应对利润率的提升作用。出货量增加会提高联想在CPU、操作系统等PC核心组件采购方面的议价能力,也将提高联想与笔记本ODM厂商谈判价格的砝码。以日本市场为例,由于之前NEC的业务仅仅局限于日本市场,尽管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整体出货量却有限,其CPU和操作系统等核心组件较大型PC制造商高出10_15美元,但随着联想与NEC建立合资企业,这些成本可以迅速降 低。
  “我看好联想在未来2_3年中业绩的成长性,目前该公司整体利润率在2%左右,相比之下,惠普能达到5%。我和该公司沟通获得的信息是,管理层希望从2%提高到4%—这意味着利润有增长一倍的潜力,更别说联想的收入也会保持成长。”巴克莱资本的杨应超说。但他同时指出:“我担心的是联想这样的公司两三年之后的成长性。当它成为全球最大PC公司,利润率的提升空间也有限的时候,将会面临发展的瓶颈。亚洲的PC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需要开发高利润的成品和业务。”
  接班酒喝了,庆功宴吃了。现在,大家都看着再次掌舵的杨元庆把联想带向何方。
  改善的迹象从去年3月份就已经出现。去年3月26日,联想公布了上一财季业绩,净利润比分析师平均预期高出14%。但是在随后的分析师会议上,尖锐的问题依然不断提出。除了质疑该公司新兴市场何时可以实现盈利之外,分析师们最关注的是这家传统PC公司移动业务的发展。
  自从2010年宣布重新进入手机业务之后,联想每季在移动业务领域投资4000万到5000万美元之间,但是进展一直不佳。当时联想的智能手机产品价格高昂,出货量有限。分析师纷纷向联想管理团队发问:在乐Pad和乐Phone这些移动产品上投入巨资之后,是否可以扭转一直处于的劣势?这部分业务多快可以开始赚钱?
  事实上,早在前年年底,柳传志和杨元庆已经开始找当时分管消费类PC业务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谈话,请他担起重振移动业务的重 任。
  现年43岁的刘军毕业于清华大学,和杨元庆一样,联想是其唯一工作过的企业。他1999年在联想崭露头角,因为由他主持研发的天禧电脑大受欢迎,一年时间内创下37亿元的销量额,为联想跻身全球十大PC品牌立下功劳。从2001年开始,他接管集团的消费IT业务群,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为联想成功地建立了分销零售体系,此后主要负责供应链建设。2006年开始,他主管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让人尴尬的是,尽管刘军一直颇受柳传志喜爱,但在2006年中期业绩考评中,当时的洋CEO和董事会对于他的表现并不满意,此后,刘军离职赴美留学,2009年重回联想。
  联想移动是联想集团曾经一度放弃的业务。2008年,为了迅速止损,联想集团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亏损人民币3亿元的联想移动业务出售给母公司联想控股,一年后,又以2亿美元的价格从母公司手中回购—这一度被视为联想集团缺乏长远眼光、错失移动互联网发展时机的证据。
  从去年年初开始统领全新成立的联想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的刘军,说去年自己只做了三件事:“搭班子、定策略、赶产品。”这种三字三段体的说法显然仿照了柳传志最著名的管理三字诀—除此之外,这个业务部门过去的一切都被打破,从团队到竞争对手,到产品策略,再到商业模式。
  按照联想的定义,MIDH部门主要研发移动互联网终端和相关应用,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云计算、智能电视、数字家庭等产品和服务。之前,这些业务分散于联想不同的业务板块。例如,平板电脑业务属于PC集团,而软件等应用服务则归联想研究院。刘军把所有这些相关的人员整编到新的MIDH队伍里,并从其他公司广募人才。“这可以说是联想移动业务的‘黄埔军校第一期’。”他说。
  在刘军看来,联想不应该和苹果竞争。“在移动互联巨大的市场里,苹果是第一波掌握发烧友客户的品牌,我相信苹果的市场份额肯定会下降,因为它的模式决定了只能去找其中一个细分的市场,比如发烧友或非常超前的一个客户群。当我们的移动互联产品变成一个主流市场时,客户有多层次的需求。”他对《商业周刊/中文版》 说。
  在此之前,联想在移动产品领域采用的是如同苹果一样的单产品战略,指望集中资源,用一款“乐Phone”手机攻占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2010年4月,联想在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产品联想“乐Phone”的发布会上,有“中国商业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动用人脉,请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搜狐网创始人张朝阳、新浪网CEO曹国伟等中国互联网界大佬悉数到场。柳传志高调宣布:“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当然这场假想中的战争没有发生,乐Phone一整年只卖出了50万部。
  刘军确定多层次目标市场后,用产品组合的策略,将产品线向低端扩展,着眼于成长最快的低端智能机市场。“我们乃至整个行业都没想到A60有这么好的销量。”台湾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大中国区首席代表吕向正向《商业周刊/中文版》感慨道。他所言的“A60”是联想在去年后半年推出的一款低端智能手机。这款与联通合作的定制机售价千元左右,从项目立项到最后大批量生产,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跟随联通的“千元风暴”促销活动同时推出,月出货量甚至突破100万台。
  低价畅销智能手机让联想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到去年年底,联想在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10.2%,当季移动业务增长了1.6倍,收入已经占到联想总收入的6.8%,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智能手机业务正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摩根大通亚太股票研究部执行董事Gokul_Hariharan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计,随着联想转向低端智能手机战略,其智能手机销量的迅速增加带来收入的迅速增长,有助于弥补产品开发成本及收回搭建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投资。他预计联想移动业务的收入在2013财年有望实现翻番,达到30亿美元,届时将占到该公司总收入9%的比重,同时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14财年开始贡献利润。“事实上,该业务一旦实现盈亏持平,将会让联想集团整体的运营利润增加10%。”他在该报告中写道。
  从去年第四季开始,联想MIDH部门一支团队已经秘密抵达俄罗斯——联想智能手机开拓海外市场的试点选在了这里。同时,联想研究院院长兼首席技术官贺志强也暗中几次前往美国硅谷,接触优秀的技术团队或初创公司,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我希望能找到优秀的数据挖掘或云计算方向的小团队。”他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
  与所有努力转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PC制造商一样,软件开发能力是联想最大的考验。
  联想在推出乐Phone后,一开始也是模仿苹果的“封闭”,强调其“乐OS”系统。一个开发者叙述了一个细节:早期时,为了管理上的统一,联想要求开发者做圆形的图标,一些开发者嫌麻烦,就放弃进入乐商店。“对于联想来说,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对于开发者来说,需要做出修改,他们必须算一笔账:为封闭的系统专门做出的改动以及后期的维护,都需要成本,但像乐商店这样的平台能够为他们带来多少盈利?”
  “我相信开放的系统肯定能够打败封闭的系统。”刘军说。在2011年的联想开发者大会上,联想不再强调“乐OS”,而是宣扬其基于Android的开放式应用。贺志强也介绍,联想“乐商店”对所有的Android系统都提供兼容,同时也对三大运营商开放,最大限度地覆盖用户和扩大开发者的影响力。
  联想的这些举措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乐商店在2011年末举办开发者大会时已经汇集了13000多款应用——这个数量与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相比只是个零头,但是与2010年同期联想自己相比,应用数量增长了13倍,下载量增长了10倍。“之前我们的目标是8000,但是我们觉得达不到,结果做到了13000。”乐商店的产品经理虞烨麟说。
  更为开放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曾在日本运营商NTTDoCoMo的移动应用商店工作十多年的陈文雅更多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Android是没有上架检测的,我们所有的上架检测都做完才能上架,如果我们应用商店做得好,所有Android用户都能享用,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想法。”陈文雅说。她是刘军去年年初专门邀请加盟的联想移动业务“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一员,现担任联想集团端到端软件平台高级总监职务。
  按照刘军的规划,未来联想MIDH部门旗下的手机业务将以Android平台为主,Windows Phone为辅;平板产品线里,低端产品采用Android系统,高端产品采用Windows 8系统。他表示,目前联想平板产品在中国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品牌,整体市场占有率为16.5%,在安卓平板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1.9%。此外,基于Windows 8系统的移动产品也在准备当中。
  “微软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Windows 8性能将有很大改进,尤其是对基于Windows系统的平板产品,用户的体验将会显著提高。众多PC制造商也会因此推出基于Windows系统的平板,从用户和扩大开发者的影响力。
  联想的这些举措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乐商店在2011年末举办开发者大会时已经汇集了13000多款应用——这个数量与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相比只是个零头,但是与2010年同期联想自己相比,应用数量增长了13倍,下载量增长了10倍。“之前我们的目标是8000,但是我们觉得达不到,结果做到了13000。”乐商店的产品经理虞烨麟说。
  更为开放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曾在日本运营商NTTDoCoMo的移动应用商店工作十多年的陈文雅更多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Android是没有上架检测的,我们所有的上架检测都做完才能上架,如果我们应用商店做得好,所有Android用户都能享用,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想法。”陈文雅说。她是刘军去年年初专门邀请加盟的联想移动业务“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一员,现担任联想集团端到端软件平台高级总监职务。
  按照刘军的规划,未来联想MIDH部门旗下的手机业务将以Android平台为主,Windows Phone为辅;平板产品线里,低端产品采用Android系统,高端产品采用Windows 8系统。他表示,目前联想平板产品在中国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品牌,整体市场占有率为16.5%,在安卓平板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1.9%。此外,基于Windows 8系统的移动产品也在准备当中。
  “微软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Windows 8性能将有很大改进,尤其是对基于Windows系统的平板产品,用户的体验将会显著提高。众多PC制造商也会因此推出基于Windows系统的平板,从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获得业务增长的动力。”摩根大通亚太股票研究部执行董事Gokul_Hariharan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尽管基于Windows 8系统的平板产品还不会改变苹果的iPad在平板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这毕竟会带来业务量的增长。这不是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市场规模的问题。整体平板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这意味着进入该市场的PC制造商将从中获益。”
  他还指出,随着Windows 8的推出,一系列装载该系统的新PC产品将会面世,推动用户更新自己的PC,整个PC行业在苦苦挣扎一两年后,有望恢复部分增长。
  对于杨元庆而言,这是个好消息。“这个行业的问题是传统PC厂商丧失了创新动力,大家在Win-tel模式下分工太细,很多企业甚至自己不设计产品,直接找OEM/ODM厂商挑产品,然后贴标进行销售,没有创新的新动力。”他说,“对联想而言,这有机会。我们不会放弃制造业务,同时,会通过加强与零部件厂商的深度合作,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
  在CES上他亲自发布的那款名为“YOGA”的笔记本电脑被他频频提起,作为联想创新能力的明证——他称之为“混合架构产品”,因为其屏幕可以折叠、翻转、触摸,还可以翻折作为平板产品随身携带,身兼超薄笔记本与平板电脑双重形态及功用。
  事实上,这是一款“Ultrabook”产品—这是一类被整个PC阵营认为有可能与苹果的Air产品及平板产品争夺未来市场的全新超薄笔记本产品品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超薄(机身厚度低于0.8英寸)、超轻(机身自重低于1.4公斤)、系统重启只需0.7秒。除了联想之外,多个PC厂商已经公布,多达70多款Ultrabook新品即将面世。杨元庆表示,联想希望成为Ultrabook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他认为在未来18个月中,超级本产品将占据笔记本产品业务的30%左右。
  对于这类“Ultrabook”产品,摩根大通的Hariharan看法非常谨慎,他说: “Ultrabook只是笔记本电脑产品发展的一次‘演进(evolution)’,而非‘革命(revolution)’。目前来看,Ultrabook产品的价格较高,中短期也不会提供非常先进的功能,与标准笔记本电脑相比区分度有限。随着该产品价格逐渐降低,并且在触屏、电池等方面出现较大改善,才会成为主流产品。”
  的确,从长期历史来回望PC产品生命周期的表现,会发现该行业每每出现突破性增长,都依附于技术层的革新换代。每家PC厂商乃至整个行业都寄望于此,但这并不易得。从这个角度上看,杨元庆和他的联想集团,注定还要辛勤地追逐市场占有率、增长率和利润率等等枯燥数字些许的变动。尽管有灯光像照亮明星一般投向他,但在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清单上,发型这个东西,依然排在靠后的位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4-25 15:49 , Processed in 0.0760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