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7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7signals 创业启示录: 唯有颠覆,才能重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6:3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ucius
发布于2013-03-11 11:02:21

37signals无疑是一家别致的公司,2008年被《连线》评为十大最值得关注的创业公司,是业界知名的慢公司,只有不到40名员工,每年却创造着数百万美元的利润,推出的BaseCamp、Campfire等产品有着数百万的用户。

同时,伴随着这家公司服务风行起来的还有他们宣扬的创业理念和哲学,在出版的两本书Getting Real以及Rerwork中,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创业观,其中大量新颖而颠覆性的观点随着37signals的成功而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创业者熟知并认可。
陈皓(@左耳朵耗子)在文章中对《重生》(Rework)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摘录,并根据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和认识,进行了总结:
小公司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优势;
工作狂其实更多的是在浪费时间;
创业者应该明确重心和优势集中到核心产品上;
学会在客户和产品上作减法;
寻找到竞争中真正核心的具有延续性的地方;
创业公司如何避免办公室政治;
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TECH2IPO对原文有删节。
现实世界
“这在现实世界里面行不通”,当你向人们介绍一个新创意时,人们总是这么回答你。这个“现实世界”听起来如此令人沮丧,……只有人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事情才会胜利,即使是这些事情已经漏洞百出陈腐低效。
揭开“现实世界”这个锅盖,你会发现居住在里的人都充斥着悲观主义和失望的情绪,“现实世界”并不存在,那只是人的一个借口。只是某些人为了开脱 自己的无所作为,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你可以选择做大众,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有些不同,有些精彩,我还是建议你不要和大多数人想得一样,如果你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你必然会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庸。
被高估的“从错误中学习”
你真的从错误和失败里面学到什么了吗?你也许学到了别再重蹈覆辙,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吗?你仍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然规律是,逗留在过去的失败中是无法进化的,进化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
你应该多想想你过去做成功过什么事?那些才是你的长处,才是让你进化的前提。
计划就是瞎猜
除非你是算命先生,长期的商业计划是种幻想。有太多的事实证明那是超出你的掌控的:市场环境、对手、顾客、经济等等。做计划让你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但实际上你没有。
当你把计划变成猜测时,就等于进入一个危险的境地。做计划就是在用过去推导未来,等于给你戴上了眼罩。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定和意志力会比任何的计划和职业规划都重要。
拒绝壮大
规模越大你就得承受更大压力、需要更专业、拥有更强的能力。
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小公司希望自己变大时,大公司却想要变得灵活变通。记住,一旦你变大了就很难在不解雇人、不破坏士气、不改变你的整个商业路线的情况下收缩规模。
扩张不必成为你的目标。
小公司并不是一个起步,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传大的目标。所以,关键不是你有多少人,关键是你做的事是不是有非凡的意义,而且你用了最小当量的资源。
工作狂
工作狂的行为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过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作了更多的贡献,这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的活而已。
工作狂制造的麻烦比解决的麻烦多。他们往往不得要领,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糙无用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
挠自己的痒处
想要创造一款伟大的产品或者是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到底好不好用。
最棒的是,“解决你实际遇到的问题”会让你爱上你做的事情。 你知道问题所在并且熟知解决它的价值。这是无法替代的。毕竟,你会充满希望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做。 甚至会占据你余生所有时间。所以,最好还是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既然有痒处,还比较痒,那就应该毫不犹豫革自己的命,轰轰烈烈地活一次。生命只有一次,值得我们轰轰烈烈地去为之付出。
“没时间”不是借口
人们最常用的借口是:“时间不够。”
当你拥有某种强烈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不管你身上是否背负着其他责任。事实上,真相是大多数的渴望并不是那么强烈。于是他们拿时间当借口来自我开脱。别给自己错口。
另外,永远会有正当其时的时候,如果你总是为遇到一个完美时机而发愁,那么,完美的时机绝对不会到来。
如果你只能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能做事,那么,你还有什么价值呢?人的价值和竞争力就是在条件并不完美的时候还能搞定事情。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坚定的信念能为你赢得超级粉丝,他们会为你马首是瞻,会舍身保护你,他们充满激情的口碑传播将胜过这世间一切的广告。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诋毁你,说像傲慢,冷漠。如果你的说法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心烦意乱,只能说明你的推广力度可能还不够。(也可能代表你比较无趣)
我们的产品不适合每一个人,没有关系,我们愿意为了那些更加深爱我们的客户而放弃另一部分客户。
找好退路无异于失败
你还常常听到:“你的退出战略是什么?(万一不成功,你怎么办)”甚至在你刚开始启动时就听到它。这些人不知道怎么开始就要想到怎么结束?急什么呢?如果在全情投入之前就想怎么撤出,这种逻辑不是一般的混乱。
你需要的是承诺战略而不是退出战略。你要考虑的是你的项目怎样发展和成功,而不是怎样撤退。如果整个战略是基于撤退的,一开始你就不会有机会成功。
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被创新工场忽悠从美国退学回来创业,我非常质疑他退学创业这个事。
如果你以为用试一试的态度就可以把一个事情搞成功,那么你让这世上那些Full Time全天候从事这个事情的并有一些积累的人情何以堪?如果你创业时都想好了失败,那就说你你对这个事没有必胜的信心,也说明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事,你还干个什么劲啊?
与其把时间用在思考如果创业没成功你会怎么办上,你还不如去思考一下如何做才有更大的胜算。
条件受限是好事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钱、人手、经验”。
“条件受限”貌似缺陷,实为优势,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只有在条件受到限制时,我们才会发挥出“小材大用”的能力。
这就好像在中国这个劳动力又多又廉价的大国下,基本上不需要你在技术上的创新,你只需要去不断地迁就这些低端用户,迁就这些用户越多,你还能有什么重大创新吗?真正的创新是帮助用户成长,而不是迁就用户。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同时做N件事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最后被转化成一个蹩脚的产品。
有舍才有得,砍掉多余的野心,你就会发现慢慢做一件正事要胜过毛毛躁躁地做一堆傻事。很多东西都是越简短越好。拿起斧子动手砍吧,为了一个“伟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地枝节给砍掉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这句话某些时候说得也挺对的,但是Done一个Ugly的东西还不如不做。所以平衡Done和Perfect的方式正好就是这句话——“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好做好半个产品”,因为,一个半成品会让人绝望,而半个好产品会让人有所期望,这就是其中的不同。
关注不变因素
很多公司和人都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事件。他们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这是一条愚笨之路。
一旦走上这条路,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到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不变的事物上。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于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十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上。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今天还有两个巨火无比的流行词,一个是云计算,一个是大数据,那些一听到这两个词就会兴奋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两词?他们真正理解了云计算其实就是那个N多年前就提过的IT服务,关于大数据,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火,你会因为听到中国人口有13亿你就会兴奋吗?老鼠的数量比较这个更多呢,呵呵。
十年前有两个更为流行的词:一个是计算网格,一个是数据网格,这两个词5年前就凋零了。大数据和云计算其实都在描述两个东西,一个是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另一个则是服务。还有一个词是“平台化”,通过平台进行计算和数据服务,这才是那计算机存在以来基本不变的东西,无论你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不管是云计算,还是大数据,都需要一个平台提供服务。
会议有毒

世人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是: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大多是不切实际的;
会议中能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人们在会议中容易跑题;
会议要求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准备这些;
会议制定的议程常常是模糊的,根本就没有人真正清楚目标是什么;
会议中难免会轮到那么一两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了;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导致另外一次,以及再导出下一次,生生不息……
这世上除了“TDD(他爹的)”开发模式,还有“TMD(他妈的)”开发,就是Team Meeting Driven。如果只是带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开会,简直是就是扯谈,如果对于问题没有几个备选的解决方案和各方案的评估,完全没有必要开会。
人人都得干活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需要的是干活的人,而不是监工。每个人都得做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对于小团队来讲监工型的人就是累赘。
为什么会有办公室政治,那就是因为这个公司里有一部分人不干活,不做事,他们花大量的时间不是想怎么去做事,而是想自己怎么更容易的打垮别人得到上面的认可,从而得到晋升。在大公司中这样的情况会比Startup的公司多得多。
所以,如果你不想滋生办公室政治,那么你需要干两个事,第一个是最好不要变成大公司,第二个是让每个人都在实干。
拒绝照搬 &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你打算通过当盲从者或抄袭者的方式来建立你的事业,这注定是一个失败模式。
模仿的问题在于,简单的复制扼杀了深层的理解——而理解才能激发成长。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当你复制时,你会忽视这一点。你照搬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本质。但你可以用一种绝佳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被他们吞没:让你自己成为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
好的东西总是会被人复制的,这也不一定是一个坏事,这会让你更清楚认识到什么是真正产品的价值,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面对被抄袭这样的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着眼着远期而不是短期,做一个3~5年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会成熟的产品,那么,那些急功近利的抄袭者会知难而退的,因为长期并不符合抄袭者的价值观。
做得比对手少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要想打败竞争者就要胜人一筹。
如果人家有 4 个功能,你就得 5 个(或者 15 个,25 个)。如果人家花了$20,000,你就得花 $30,000。如果人家有 50 个员工,你就得要 100 个。
一旦被卷入这样的“军备竞赛”,你就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战争,这场战争会让你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动力。并且使你陷入长期的防御战中。处于防御状态的公司是没有预见力的;他们只能后知后觉,他们无法领跑,只能尾随。
不要总想着去胜人一筹、去超过别人,试试相反的做法。不要因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不如别人的花哨就感到自惭形秽。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ad,它干得比Laptop少,比上网本少,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上网和简单游戏的设备,但是他有非常简单的用户体验,让两三岁的儿童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很快上手。这就是“做得比对手少”的强大。只有简约的东西,才会显得更精致,才会显得更专业。
谁在乎他们在干什么
不管怎样,终究是不值得过于关注你的竞争者。为什么?因为关注别人太多会让自己受到困扰。他们现在在做什么?他们下一步呢?我们该怎样作出回应?
这是一种可怕的心态,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压力和焦虑。过于关注竞争者会混淆你的视野,当你一直吸收别人思想时,你的机会则会减少。你只不过是将你竞对手的产品换了个包装。
如果你打算做一个“the iPod killer”或“the next Pokemon”,你已经死了。你是在承认你的竞争者所设定的参数。你没有跳出 Apple 的套路。他们制定了这个游戏规则,你不可能打败制定规则的那个人。你必须重新制定一个规则,而不是稍微改建一点点。
不要在乎别人干了什么,你应该多看看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你要做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自己擅长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小猫钓鱼。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别相信“顾客永远是对的”这类的话,若是为了少数顾客的要求而毁了产品不值得。
你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和你合拍的产品,你就是你自己产品最踏实的粉丝。你是最信赖它的那个人。那样的话,你会说:“我想你也会爱它的,因为我爱它。”
互联网和电视节目一样都有一个万恶的KPI,电子节目那万恶的KPI是收视率,而互联网的万恶KPI是流量。于是很多公司为了流量开始不择手段,就像电视节目用庸俗化来提高收视率一样,我们的一些互联网产品也使用庸俗化的东西来提高流量。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让人称道的有品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只有访问量的产品。
不要攀客户的高枝
也许你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顾客向一家公司投了很多钱。这家公司想要尽可能的取悦那个顾客。为了迎合这个客户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产品,渐渐地,你的产品就会脱离普遍客户的基础。
人在变,环境在变,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个善变的客户唯唯诺诺。
你永远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你的产品从生下来的那一时刻就应该需要做好定位,是面对什么样的人群。而且,你也不可能实现所有人的需求的。有时候,失去一些客户并不是坏事,我们要做的是管理我们的客户,让客户认同我们,而不是被客户牵着走。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
你不会瞬间大红大紫,也不会一夜暴富,你所了解的那些道听途说的“一夜成名”的故事,深挖一点,你就能发现这些成功人士在到达引爆点之前,都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苦熬了很长时间。
把一夜成名的迷梦换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行动吧。道路很艰难,但你必须充满耐心。你得用功去做,在遇到伯乐前,你得努力很长时间。
“如果一件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比如:如果你在学校里,在工作里,你的同学和同事并不经常来向你请教询问你的意见,那么你基本上很难成为一个Leader。
员工不是13岁
当你把员工当孩子看时,人们就会像孩子一样行事。
当公司里事事都要上报审批时,你就创造出了一种无脑文化。你成功地制造出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对立关系。这种关系在咆哮着:“我不相信你!”
当你处处限制员工,比如禁上他们在上班时访问外部网站或是开小差,你会得到什么好处?什么也得不到。人们需要开小差,这有助于打破整日的枯燥单调。
如果你要监控你的员工,你得想想你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来监管员工。你浪费了多少钱去安装监控软件?你浪费了多少人力资源去监视员工?你浪费了多少时间去写没有人会看的规章制度?看看这些成本,你很快就发现,对员工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开销。
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还要专们的人来管你。你们如果能管理得好自己,并能自我进化。你们甚至不需要一个经理。但是,你们可能会需要一个为你们跑腿打杂的人,其实,那个人就是经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1 12:09 , Processed in 0.0701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