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腾讯为什么要举办不谈商业与公司竞争的WE大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21:5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vdv 2013-11-12 18:05

刚过去的双十一,腾讯默默做了三件事,第一,11月10日在深圳开了一场WE大会,在全球的公司、高校的创新实验室里拉出来若干概念性的技术项目,做展示和解说。第二,11月11日当天截留了部分本可能奔赴杭州围观天猫双11血战现场的记者,去看腾讯电商易迅的仓储实景。第三,在公司内部庆祝成立15周年。


另辟战场

关于WE大会,这两天网上已经有足够多的勾勒与吐槽,集中在对马化腾主旨演讲的深度、嘉宾之接地气、演讲内容之不够亮瞎狗眼。都有道理,但虎嗅还想说的是,在构建未来性这件事上,腾讯已经很加分。

1 用更科技的思维方式去寻找市场增量。BAT里的百度已经有了深度学习研究院,腾讯这次虽非展示官方研究方向,但这种拥抱未来的姿态也值得赞赏。马化腾自己说:“这次的论坛和我以往参加的很多行业的论坛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我们很少谈商业或者是公司之间的一些竞争等等,我们谈的是一种对未来如何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如何解决我们可能现在想不到的、未来的很多问题。”

不直接夸小马哥,跟虎嗅去温习下此前刘慈欣在香港的一次讲座,标题叫《科幻视角看现实.rar》。里面说到,地球人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在太阳系中都能找得到。一颗直径两公里的小行星可能的含铁量是330亿吨,够人类用几十年,而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在行星带里有100万颗。太阳系最大的淡水储存地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一颗叫毂神星的小行星上,直径大概530多公里。1997年美国有两位科学家专门做了定量研究,认为整个太阳系的资源可以养活10的16次方的人口。而地球的资源按估算能养活500亿人,就算翻一倍到1000亿人,整个太阳系的资源也相当于10万个地球。

大刘叹息说,中国十二个五年规划里,对环保的投资是3万4千亿元,对航天的投资也就几百亿元。环保的投资和航天的投资很相似,都是初期投资没有回报,而从长远的回报来看环保还远不如航天。我们现在做出的选择是用现实的眼光来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人类放弃了太空,把未来寄托于环保。

回到腾讯。退一万步就算这是作秀,也是跟历史一个朝向的、有格局的作秀。

2 回避对手优势,开辟新语境。腾讯正在被阿里视为最主干的竞争对手。马云麾下的阿里尤为擅长的一件事是,将对手拉到自己的语境里,用自己擅长的战术痛击对方。无论是在电商、金融支付还是移动社交里,阿里都正在这么做。而腾讯这次的玩法很有趣:不跟你对话,而去创造一个“近未来”的宏达语境,让所有玩家不视我为敌,把自己的角色属性变成共建者。

马化腾、腾讯在商业、市场层面的思考,远不止他在这场大会上表达的那么浅。比方说,马化腾在大会上讲互联网未来他觉得重要的七个趋势,把"连接一切的风险"放在最后讲,但又只是轻描淡写提了一句"技术发达了坏人也很高兴",就转向了眼睛颈椎、社交淡漠等话题。他在藏什么?

去看此前他在腾讯内部的这篇讲话就能发现,你会发现他把安全看得多重、而平时对外有又多么不愿意透露自己把它看得很重。他说“现在在安全方面,整个国防都放在MIG,这也是公司的重点,也是为整个腾讯下一个十年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保驾护航, 这非常、非常重要”、“所有的产品线都应该积极思考怎么样带动安全的份额”。

人家只是在不对的场合不谈。

现实社交与网络社交怎样彼此影响

马化腾的演讲以及会议更多的报道各家都已经报道得差不多了,不过腾讯的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公司社交网络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现场的两道问答很有意思,可以看出腾讯在关心什么:

汤道生问:在互联网大潮下,现实中的社交网络和网络社交网络有什么不同的特性,彼此之间怎么影响?

Nicholas Christakis答:

实际上有一些深层次的、根本的规律在界定人类交互的方式,无论是在面对面的交互当中,还是在网上的交互当中,无论我们发明什么样的技术都不会离开这样的规律,但是我们技术能够改变什么?

首先是交互的规模。巨大的规模,这是由技术带来的不同,能够远远超越面对面的交互。

另外就是共性,也就是说我们有了网络的社交网络之后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协作、合作。

第三点,我们的交互特定性,即使十年前或者是二十年前,如果我想找到一个在上海的中国的兽医的话我住在纽约这是非常难找到的,现在几秒钟能够找到了,这是特定性。

第四点就是虚拟性,在网络的环境当中,我们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自己在实际的世界当中不一定具有的这样一个身份或者是特点,虽然这种交互是来自于人们远古的习惯和做法。


探讨网络信息的重新组织方式

汤道生:我对互联网带来的改变非常感兴趣,像谷歌和youtube已经带了信息的改变。但是现在的网络里,我们看到很多的数据组织得不是很好,有冗余、有重复,有时候彼此抵触,是不是有更好的一种方法、以一种更加整体论的整体集成的方式来组建网络呢?比如说语义网络?

Tim Berners-Lee:这个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比方说语义网也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并不是能够带来更好的组织性。

如果我们看一下数据有很多的连接方式。数据代表的是现实的世界,比方说你觉得你的社交网络太混乱了,如果觉得报纸上太混乱了他们还会继续混乱下去,不是改变一下网络就能够改变的。所以说我们不可能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的形式去建立起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数据库,再去统设一切。如果全世界以这样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话,只能带来更多的官僚主义,而且你这个系统建好了人们也不愿意去用。因为大家都希望有自己的发言权、有自己的参与。

所以还是这种分布式的,比方说在万维网当中、分布式的去实现秩序,然后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三方来推动,这就是语义网可能会去往前发展的一种情况。当人们发布了一条新的信息时候,还会有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在有了这些链接之后,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校对,比方说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群语义可能不一样,同样一个词指的意思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说要把一些人从他们所在的国家给找出来,找到一些国际组织当中来做一个意义上的统一的工作呢?

所以会有一些小块的、小片的、松散连接的这些努力,然后最终去形成一支更大的力量,但是问题是在于,时机要正确,要从草根、从基础上一层一层、一小块一小块做起,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去管控。去中心化也适用于数据,去中心化也是语义网的主要架构组成部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1:17 , Processed in 0.0575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