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私人银行一对一服务假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6:2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私人银行一对一服务假象
2011年12月23日 03:44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春园
  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这是中国的时尚杂志;一群年薪二三十万的客户经理,告诉金融资产几千万或上亿的企业家,该如何投资理财和享受生活,这是中国的私人银行。
  私人银行起源的一个说法是,十字军东征时期,外出征战的贵族将庄园和资产交给留守的贵族全权经营管理,随后形成了第一代私人银行家。他们在阅历乃至财力上,与客户都是对等的,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修炼,养成专业、渊博、严谨的素质。
  我曾臆想中国的私人银行也会千方百计练就这一身贵族范儿,不过事实证明这过于天真:中国私人银行业年仅4岁,银行理财业务也只始于2004年,上哪儿找一群有十几年财富管理经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PB)?
  这个圈子里,多数是年轻人,帅哥、美女云集。今年《福布斯》票选中国最优理财师,前50强平均年龄是31岁,平均管理资产总量约6亿元。
  他们的升迁通常遵循“柜员-理财经理-优秀理财师-私人银行理财经理”路径,不一定在一家银行完成。
  银行对PB的要求大同小异:3-5年以上工作经验,持CFP、AFP、 RFP、CFA、CCFP、CHFP等各种金融资格认证,有良好的客户资源等。PB年薪普遍在10-50万,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客户数量、管理资产规模和净收入。
  去年开始,又冒出个私人银行家(CPB)认证,培训费用一万八,比CFP贵个几千块。据我了解,目前全国有约200人参加了CPB考试,160人左右过关。如果要求持证上岗的话,私人银行就该歇了。
  “五年,我们最多也只能保证五年的职业发展。再长远就没那么多考量了。”一位中资私人银行部掌门人说。
  培养真正的私人银行家,而不是仅通过CPB认证,显然不在私人银行的发展计划之列。虽然“人才是制约私银发展的一大瓶颈”早已成为这个行业的统一论调。
  “每家银行的薪酬体系就这副德性,我们不可能为了留住私银的人,专门设计特别高的薪酬体系。”在一位股份行零售部总经理看来,PB跳槽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就在这个圈子里跳来跳去,人才流动反而能带来其他银行的经验。
  但实际上,所谓的“经验”看起来似乎并无太大区别,“1+N”、“专属”、“私享”等遍地开花。
  了解到一些PB对接的客户数后,我对“‘一对一’专属服务”着实吃了一惊:光大银行(2.80,0.03,1.08%)(微博)每名PB要对接约80名客户,而招行更达到1:100,这在国内私人银行业来说是普遍的比例。
  如果严格按照私人银行家的标准,这些年纪轻轻的PB不仅要准确把握金融市场的动向,还得具备会计学、法律学、心理学等知识,同时需要提升自己生活的品味,学习舞蹈、音乐、高尔夫球、品鉴红酒、鉴赏艺术品等众多技巧,以便随时应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有效沟通和倾听,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包括记住客户的投资风格和生活习惯,甚至是他们通常喜欢喝什么饮料。
  这些PB面对的并不是几个人,而是几十上百个有着不同需求、不同性格的客户。如果隔个三五年就跳槽,是把已熟悉的客户直接从银行一起带到另一家,还是重新熟记另外几十名客户的资料?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真的提供完全专业、个性化、贴心的管家式金融服务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佩服起那些真正的私人银行家,因为我连自己家七大姑八大姨哪个人喜欢买股票还是基金,都不一定记得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7:18 , Processed in 0.1350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