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杀手”腾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9:3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6-19 09:44:47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杨扬 郝凤苓            
内容导读:抄袭有理?是的,因为大家都在抄。创业公司的机会在于,抄得更好。
  这是一个典型的故事。

  “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曾经和中国的某个互联网巨头接触过。”国内 某VC一位合伙人说,后者有意并购前者。在中国互联网,所谓的“巨头”泛指TABLES(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雷军系、周鸿系以及新浪系)。

  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这家巨头借着收购的名义,对这个创业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最终不了了之,之后不久这家巨头却上线了同类产品,并开始通过猎头对这个创业公司进行挖角。“小公司在接受尽职调查时,等于是敞开了大门让人家把商业机密看了个够。”上述VC合伙人至今还很气愤地说,一旦这些巨头们发现小公司在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就会把小公司撇在一边,或者对原有的收购价拦腰一刀。

  “如果这种混乱的商业秩序得不到矫正,小公司哪还有动力去创新?”他反问说,为什么中国的大公司们没法形成围绕其的创业生态圈?为什么它们不愿意收购小公司而采用“偷”的方式?为什么没有足够的措施保护中小企业的权益?“如果Google这么做,打官司肯定赢不了,除非它能证明早就有了同类产品。”

  在这样的质疑声中,腾讯往往首当其冲。在互联网圈里甚至流行一句话,“所有的创业者都是腾讯的产品经理”。不过,它是否真的是这个圈子里的“创新天敌”?

抄袭有理?

  4月,在参加“创业影院”的活动时,瓦力网络副总裁刘景岩,穿上了一件深蓝色的T恤。

  “这件衣服很久没穿了,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羞耻。”这件T恤的右上方有四个字,“瓦力语聊”。这是瓦力网络从2008年开始研发的,一款“类微信”的、零资费、跨平台、图文兼容的即时通信工具。2011年1月,腾讯微信正式推出,瓦力语聊“被打得一塌糊涂”。

  被打倒的,岂止瓦力语聊一家。问题是,微信,是腾讯从这些“失败者”手里偷来的概念吗?应该没有人会这么认为。“大家学的其实都是KIK和Talkbox。”谢文指出。而在私底下,很多创业者也都认为,微信“学得最好”。

  立方网创始人熊万里,对此表现得非常淡定,尽管这家公司两年前就有类微信的IM产品,“但我能说他们是抄袭我的吗?”“在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上,大家是趋同的”。“我们觉得腾讯的策略,从其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错,无可厚非。”一家创业公司人士也说,它在创新上往往是滞后的,总是在时机成熟后再杀入市场。

  这种紧跟策略,实际上在美国也同样盛行。《沃顿知识在线》就曾指出,当微软必应推出“基于决策”的功能时,谷歌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导地位,很快发布了类似的功能;当谷歌为阻击Facebook而对信息分享严加控制时,后者也立刻跟进。只是,它们各自的产品“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面对腾讯的竞争,瓦力最终选择了放弃。“我们反思以后,决定不做了。”刘景岩坦言,瓦力没有做语音产品,也没有做SNS产品的基因,“那么就回归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来”。目前,瓦力核心产品是移动软件“资费通”。

  而赶集网副总裁王振华的总结,对于那些“面临巨头猎杀风险”的创业企业来说,更有意义。“大家有没有研究过那些腾讯没能做成功的事情,比如电子商务、搜索、下载等等?”王振华指出,没有被腾讯杀掉的那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规模、用户黏性、技术门槛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圈。

半步优势

  互联网创业者不仅是腾讯的产品经理。“实际上,谁又不是360、百度乃至金山的产品经理?”但在这种状况下,互联网创业依然是此消彼长。只是这些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媒体时,多了一个被质疑的方式:如果腾讯等全力介入你的市场,你怎么办?

  “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而言,腾讯都不是问题。”正点闹钟COO董博英说,“可能只是腾讯的几个产品经理觉得某个公司好玩、有意义而已”,也就说,离腾讯灭你还早着呢。以2009年为例,在腾讯战略会上被讨论的主体只有三个,而UC浏览器、人人网是其中的两个。“到了你也出现在腾讯战略会上的那一天,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当初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创业公司要做的就是,形成一定的竞争门槛,那么,到时候“大家才会有机会拼一把”。至于“建立起真正的技术门槛”,品友互动CTO沈学华指出,与to C、社区类的公司相比,“to B的公司门槛会更高一点”,因为,基础架构和数据管理,并不是谁都能做的。

  瓦力科技的核心产品“资费通”,目前也面对至少3个巨头的竞争。“你做一个功能出来,对手在短时间内也能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

  不过,在回归“擅长领域”之后,刘景岩显得自信多了。他称,和竞争对手相比,瓦力的产品“在统计准确性、易用性方面都差不多”,并且,瓦力的用户人群已高达四五千万的量级,“用户的理由是用惯了,对我们产品的界面、功能键都比较熟悉”,并且,“我们看起来比较专业”。

  显然,与巨头的平台化策略相比,这些小公司只在一个点上深挖。而前提是,它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在自己能够做的范围内做到极致”。

  “一个服务要做到极致,如果要花一个月,你做不做?如果要花一年呢?”刘景岩说。但他也表示,创业公司要保持足够的灵活度,这就意味着,“一个步子能跨出去,也要能跨回来”,要学会示蛰伏、示弱,“真和巨头打起来又打不过时,那就一定要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1:27 , Processed in 0.0558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