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识的多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3: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桥By 南桥
今年高考作文题里,出尽风头、也被人百般指责的,是安徽考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 网上称这是“最坑爹”的作文题,很多读者表示无从入手。安徽《新安晚报》找了来自日本、韩国、贝宁、德国四国留学生来写,大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写,都还言之有物。为什么很多中国考生觉得难?这与我们对“常识”的认知有关。
我自己也从“人梯”应进退有度的角度,写了一 小文,发在博客上,有很多人回复,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抽样调查。从回复中,我发现很多人的思维存在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在猜测出题人的“用意”是什么,似乎有一个外在的、标准的答案在那里,等着人们去“寻宝”。而在这种预期之下,高中老师的任务,也不过是要提供一个“寻宝图”,让考生可以按部就班去找。这样的思路,罔顾一个考题(或是世界上很多问题)开放的阐释空间。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上看,学生本身都有各自的背景和认知,对于一个话题,可进行不同的阐释,这阐释不需要同质化。如果教育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把学生自身的背景资源和创新思维调动起来,那善莫大也。
更大的障碍,则在于对常识的理解。我有的读者气势汹汹地质问我:为什么要横着放?有人举例说自己家正好有个夹缝,梯子竖着放进去最合理。有的人说我缺乏常识,“农村竖放的梯子多了去了。”不知道我也来自农村,我家的梯子,都是不用的时候横着收起来的。但我认同这只是我们的做法,不是唯一的做法。我不会因此认为某些人把梯子竖放,是出于某种心理的畸形。只要你抓住“安全”之类的大原则,具体做法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上次我和学校即将去亚太短期留学的老师、学生吃饭。大家问我中国习俗,如吃饭后来会不会上汤?我想在我们安徽很多地方是这样的,可是到了广东,很多饭馆是先上汤后上菜。
思路僵在是选A还是选B,是横放合理、还是竖放合理的争论之上,则像斯威夫特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打鸡蛋引发的纷争。《格列佛游记》记载,小人国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库国,因人们对鸡蛋从大的一端打破,还是从小的一段打破,存在持续的分歧,结果长年争战,死伤无数。斯威夫特是要借此讽刺现实中,人们跳不出特定的经验、成见或传统,在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无谓小事上浪费时间。
读者如因自家梯子竖放,则斥责出题人闭门造车、“缺乏常识”。这说明教育界还要做很多事情,去培养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好让学生、未来的公民,思维上不要陷在非此即彼的窠臼里。
不要以为只有高中学生才犯这种错误。很多大知识分子,说起“常识”来,也一样会排斥异己,唯我独尊。1933年,在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获普利策奖后,侨居加拿大的中国学者江亢虎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赛珍珠小说里的细节违背生活常识。 他说中国人泡茶,不是像赛珍珠小说里写的那样,把几片茶叶放在开水上,而是先放茶叶,然后倒水来泡。他还嘲笑赛珍珠的经验来自阿妈和苦力,“他们对于生活的看法无疑古怪荒唐,他们的知识也很有限。”赛珍珠则称,她笔下“泡茶”的民俗,她亲眼在乡下看到几百次。乡下老百姓贫困,不可能像高高在上的江亢虎那样浪费茶叶。就此事我问过我一个精通茶道的朋友,他说都对,因为这要看你泡的是什么茶。两种情况,其实都是有的。但是抛开“泡茶”这个话题本身不论,江亢虎的立场是不对的。赛珍珠说她看到的情况,是基于皖北农村的特定情形。而江亢虎则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如今,因为自己家梯子竖放,而谴责出卷老师“缺乏常识”的人,犯的是和江亢虎博士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自身狭隘的经验主义。假如一开始就突破了这种狭隘的个人经验,假定考题中说的“横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思路就不会老在这上面打转,而可以打开来,讨论安全防范、信息设计、社会公德、以身作则等很多话题。
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一个常识,那就是:常识本身是多元的。
《东方早报》2012年6月12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6-2 03:16 , Processed in 0.055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