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文学:商业游戏中的乐与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8: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文学:商业游戏中的乐与痛
2011年12月15日 13:37  北京日报
  今年的网络文学,可谓风光无限。
  上半年,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热播电视剧《裸婚时代》带动原著图书热销;随后,茅盾文学奖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尽管有七部网络文学作品报名参评,结果却是全军覆没;上月,在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网络作家首次参会,“当年明月”和“唐家三少”当选为中国作协全委;临近岁末,影视圈掀起网络文学改编热,网络作家一时成为影视新宠。然而,当年曾炮轰网络文学的著名作家邱华栋近日再次放言,抨击绝大部分网络文学是“文字垃圾”。
  在商业道路上顺风顺水的网络文学,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学地位,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1商业炮制走红“神话”
  对影视高地的占领和把控,是网络文学今年最大的亮点。
  从夺得全国同时段收视冠军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到今年电影票房最大“黑马”《失恋33天》,再到两个版本同时热播的电视剧及网络剧《钱多多嫁人记》,以及正在拍摄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庆余年》、《帝锦》等影视作品,网络文学在影视领域的每一次“华丽亮相”,都会释放出夺人眼球的“光芒”。就连知名电影导演陈凯歌也在关注这块“富矿”,准备将网络小说《网逝》搬上大银幕。
  网络文学走红影视圈,让其背后的商业推手赚得盆满钵满。仅盛大文学(微博)一家,今年上半年已经销售出去影视版权的网络文学作品,就多达30多部。“今年,我们每个季度的影视版权销售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份的年销售情况。”盛大文学副总裁林华说。评论家庄庸则分析说,虽然此前也曾有过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先例,但都是零零星星,不成气候;而今年,类似的情况不仅遍地开花,甚至由此衍生出了“穿越”、“宫斗”等流行文化现象。
  网络文学迎来影视改编高峰,与近年来影视创作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就在今年,网络文学成功地搭上了视频网站投资影视剧创作的顺风车。17K小说网网站总监刘英介绍说,前些年,文学网站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影视改编,但由于影视剧市场本身的消化能力相对有限,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但在近两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加大对影视版权的购买投资,成为影视剧的又一重要消化渠道,考虑到视频网站与网络文学天然的血缘亲近性,制片公司也自然加大了对网络文学版权的购买力度。
  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与当前影视剧的目标受众,有着高度的契合。有调查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的读者中,有55%是15岁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这让很多热衷于拍摄年轻时尚主题影视剧的投资者为之心动。另外,被影视圈相中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话题性。“《步步惊心》在湖南卫视的热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网络文学的优势,很多制片公司因此都加大了与文学网站的合作力度。”榕树下原副主编杨阿里介绍说。
  与此同时,文学网站的商业操作手段也日渐成熟。今年初,盛大文学成立了行业合作部,专门负责与影视、游戏等领域的公司进行对接,销售原创网络文学的各类衍生版权,并将由此产生的收入与作者进行分账。林华表示,实现专业分工之后,文学网站在作家签约、内容准备、卖点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运作,都比以往更加成熟。在他看来,“这套专业运作机制的建立,是今年网络文学改编业务取得迅猛突破的重要原因。”
  2跟风“总裁文”霸占榜单
  商业因素推动网络文学风生水起,却也阻碍了其创造力的发挥。
  谈及今年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业内人士异口同声地以“平淡”和“低谷”来形容。杨阿里指出,当下的影视改编不过是在消化往年的成绩。他分析说,以前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两部带有“冠军相”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是在类型上引一时潮流,或是在叙述方式上有所革新,而今年他却并未看到一部带有冲击力的作品。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也批评说:“‘速度写作’的高产神话、无限膨胀的‘注水小说’、随心所欲的‘口水叙事’、‘点击率崇拜’的哗众取宠,依旧频繁见诸网络;盲目跟风、创新不足的现象,也比先前更为严重。”
  这种跟风现象在文学网站的榜单上一目了然。以文学网站红薯网近期公布的月点击量排行榜为例,名列前茅的作品依次是《俏丫头与校草同居》、《签约情人:总裁你好坏》、《禁忌游戏:总裁的夜宠》、《恶总裁的代价新娘》、《恋上总裁的吻》……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出身平凡的女主角因机缘巧合受到男主角的垂青,而这位男主角一定是位身世显赫的总裁。类似这样的作品,索性被网络读者统称为“总裁文”。
  像这样的题材“撞车”现象,在红极一时的穿越类作品中也大量存在。“穿越小说与总裁文的写作思路差不多,只不过是将总裁换成了阿哥。”知名网络文学作家“骁骑校”说。网络文学评论家马季则担心,随着网络文学的类型细分日渐齐全,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的难度已越来越大;而大多数作家年纪尚轻,生活与艺术修为太浅,因而很难在内容和思想深度上表现得更为大气、厚重与深刻。
  无论是题材上的“撞车”,还是类型上的跟风,究其根本,追逐商业利益是主要原因。知名网络作家“沐非”表示:“先前几年,大家什么题材和写法都敢尝试,这几年已经确定有些方向可以赚钱,而且是赚大钱,所以很多人在跟风。” 另一位网络作家“猫腻”也认为,写手们之所以跟风,是因为市场上有需求,“推理、科幻类的作品,网络受众小,写的人便很少。”
  事实上,即使作者们自己想要有所创新,但为了避免出现“粉丝”读者流失的状况,也不敢贸然动手。刘英便表示,有些网络作家第一部作品明明很火,但创作下一部作品时尝试着创新了一下,结果人气便很快黯淡下去,像这样的案例在网络文学领域比比皆是。他这样比喻读者的阅读口味:“这就像以前只有馒头,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包子和油条,当你现在能同时吃到馒头、包子和油条的时候,就不太会考虑是否还有一种更新、更好吃的早点了。”
  3网络并非写作理想之境
  创作者对于商业因素的忌惮和顾虑,与其现实的生存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冷秋语”是腾讯网读书频道的全职作者,她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条渠道,其一是网站电子订阅用户的付费分成,其二是手机QQ书城的付费分成。尽管“冷秋语”月进账有1万多元,在网络作家中算是收入水平较高的,但她依然担心,“一旦自己的写作风格大变,致使读者流失,收入马上就会锐减,到时候吃饭和付房租都会成问题,哪儿还能继续写作呢?”
  有着和“冷秋语”类似顾虑的写作者,在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中绝非少数。据马季调查,目前我国有10多万人靠网络写作来获得经济收入,其中月收入能够达到1万元以上的作者仅有500人左右,大多数作者的月收入只能停留在每月一两千元的水平。去年5月,中国移动(微博)的手机阅读基地正式商用,原本能够给网络作家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和文学网站从中抽走了大量分成,多数网络作家的生存境地并未因此而得到改善。
  作为热播电视剧《裸婚时代》原创小说的作者,唐欣恬在圈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她却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单纯靠网络写作的收入,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谋生。唐欣恬算了一笔账,一本15万至17万字左右的小说,每个读者点击阅读完毕,自己只能赚几毛钱;尽管自己现在已经有三部作品放到网上,但其月收入也不过1000元左右。如今,她正投身于一部家庭情感剧的编剧工作,“我现在的月收入,比同龄白领的工资还要高出很多。”
  网络文学作者在一夜成名后,立即转向去写剧本、做游戏、出纸书,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刘英认为,相比较于其他领域,网络文学的创作环境明显要恶劣得多。“很多网站都会向作者提出每天更新1万字的硬性要求,即使有些网站没有这样的规定,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签约作家们也不得不这样要求自己。”他进一步指出,在如此沉重的“码字”压力下,写作者所能获得的回报却不一定与付出成正比。
  对于势单力薄的写作者来说,他们在与一些文学网站签约合作时,往往还在利益分配上遭遇“店大欺客”的问题。不少网络文学作者抱怨说,文学网站的合同中存在着明显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比如一些网站在合同中提出,创作者一旦与其签约,无论作品是否在该网站发表,其五年内所有作品的电子版权一律归该网站所有。这种合同在圈内被称为“五年卖身契”。网络文学作者的作品版权,往往就是这样被文学网站低价买断了。
  4从文学传统中寻找出口
  商业与文学的相互掣肘,使得网络文学的创作陷入了价值取向的矛盾之中;追求一种趋于理想的写作状态,是其作者们试图实现自我突破的出口之一。
  “怀揣更高诉求的作者必然会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中分离出来,进入更为理想的创作状态。”马季认为,如果没有金融资本和传媒市场的成功商业运作,不仅文学网站难以生存,网络文学也将无从依傍;虽然这些商业手段也让网络文学付出了一些代价,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我们现在只是被‘鱼刺’给卡住了,随着商业网站运作模式日趋成熟,作家的创作环境也会更加理想。”
  网络文学所独有的“写作—分享—评论”一体化的生产机制,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其区别于主流文学的写作优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指出,无论是口口相传的传统史诗,还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汲取了民间的智慧;现代文人“孤独式”的文学创作,其历史反而并不算太长。在她看来,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时能够与读者互动的做法,很好地延续了文学的写作传统。
  对此,一些网络作家私下承认,由于正在连载的作品情节被“粉丝”猜到,自己不得不重新构思,将故事转向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一些开始进入到理想创作境界的写作者,则正在重新思考网络文学的身份定位。
  “猫腻”的作品《间客》,曾获得2010年起点中文网的“年度作品”称号。尽管这是一部玄幻题材小说,但因其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被评论者誉为“网络小说中唯一一部能够与《平凡的世界》遥相呼应的作品”。评论家庄庸甚至认为,这部作品“以个人经验隶属于广阔的人类普遍情感的方式,是网络文学从商业化走向经典通俗小说的转向标志。”
  “猫腻”本人也十分认同网络文学是“通俗小说”的身份定位。“偏市场化的通俗小说写作与偏文学化的私人写作,本身就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以不同的标准对二者加以评判。”他认为,通俗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人们无法缺失的文化形态,而今天的网络又恰恰成为通俗文学最为便利的发布平台。“正因为网络文学与人们的内在需要是连接在一起的,它永远也不会销声匿迹。”
  人物专访
  “码神”三少:
  写作不是编程
  这两天,刚刚当选为中国作协全委的“唐家三少”,正在出席北京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因其超强的写速,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作家,在圈内享有“码神”之称。他出版的网络小说,加起来共有一百多本。身高足有190厘米的“唐家三少”经常声称:“我所有的书堆到一块儿,比我个头还要高。”
  不过,谈及写作,这位创造高产神话的网络作家却指出,这些年来,他正在放慢速度,“写作是个创作的过程,而非计算机编程的过程。”
  每天写作两三小时
  问:你目前的写作状况是什么样的?
  答:每天早上七八点起床,刷牙洗脸吃早点,写上一小时,就出去锻炼身体。十点多出去快走5公里,晒晒太阳,中午回来就吃饭。饭后午睡,起来后差不多就两三点了,再写大概一小时,练练器械、看看书,孩子就回来了。晚上,我通常陪陪孩子、看看电视,十一点左右睡觉;偶尔也会看看白天写的东西,做些修改。非写作时间,我也会构思情节,但总体来说,我不喜欢花太长时间创作,觉得没必要。
  问:你现在的写作压力大吗?
  答:谈不上吧,我已经习惯了快速的写作。平均下来,我每天的写作量在7000字左右,最快每小时写过8500字。通常,一小时写三四千字,感觉晃晃悠悠的,还可以看看网站。其实当你情节很顺的时候,一气呵成会写得非常快。
  连续八年未曾“断更”
  问:你每天都会将写出的内容贴到网上吗?
  答:是的,每天更新两次。按一年365天来算,平均每天大约7000字。这两年速度降下来点儿,平均每年250万字左右。逢年过节,我也会休息几天,但更新不会断,因为我有存稿,否则不可能保证永不“断更”(网络用语,“中断更新”的简称)。我是网络作家中唯一一个接近八年没有“断更”的人。
  问:为什么你能长期不断地更新呢?
  答:就是坚持稳定的创作,而促使我坚持的最大动力是读者。他们每天看完我写的东西都会有反馈和评价。当一个作者每天都看到有很多读者在期待他的作品,如果他今天休息不写,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失望,这会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内心并无文学偶像
  问:你写作时的具体顺序是怎样的?
  答: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设定,包括主人公的能力、背景、地域、历史、世界观等,这相当于整本书的骨架;然后会有一条比较简单的主线和大纲,它们是书的脊梁;写作时,再不断往里面填补血肉,使它丰满起来。不过,主线和大纲我不会安排得过细,因为写书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不是一个计算机编程的过程。在你写作过程中常会有很多灵感,你要把它们加入书中。
  问:你怎么看传统作家对网络作家的批评?
  答:两者出发点就不一样。我们创作通俗文学,只是想让读者每天看到作品时,都能轻松愉悦。这两年来,我写作的速度已经降低了一些,因为年纪也大了,希望有充分的时间写得更好。但我们的创作方法和传统文学还是很不一样。我们不会过于追求大量的描写和华丽的辞藻,在情节进度和节奏上则会很快,且注重用情节来吸引人。我看过的文学著作很多,但从没有文学偶像,因为每一个人的创作都有其特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1:30 , Processed in 0.0550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