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观察报:互联网巨头的边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2: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04月21日 00:34  经济观察报
  张邦松
  “3Q大战”似乎成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次常规体检。
  上一次,我们开始尝试着去审视整个互联网的生存环境,我们呼吁开放和创新,我们要求巨头们担负起重塑产业链的责任,而且我们本以为戳破了那个充满着“垄断、抄袭、恶性竞争”黏液的脓包后,互联网会得到新的救赎。
  但很显然,这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当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时,我们甚至失去了讨论的热情。因为这一年,上述的恶行不仅没有得到遏制,而且愈演愈烈:“去携之战(去哪儿和携程)”、“UQ(UC和腾讯)之战”……大小“战役”不下百次。
  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中国的互联网需要一个更健全的法制体系,因为现有的法律已经完全跟不上互联网的节奏,也就失去了制约的意义。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单纯地从道德层面去约束一个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沉淀了数十年的传统行业尚且如此,互联网又能如何呢?
  但这几乎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知道,立法的流程是多么的繁琐。互联网需要真正的“自救”,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在消费了国内互联网最黄金的十年之后,那些巨头们如今却没有回馈足够多的产业链推力。
  不妨先看看美国。在旧金山的湾区,以“Face”、“Twi”等开头的公司不计其数。它们是寄生于Face-book和Twitter的创业公司,也许产品只是一个小小的插件,收入更是遥遥无期。它们都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 Insatgram或者 Draw some-thing,当然这样的故事在硅谷并不稀奇,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动力。而且,成千上万家不同阶段的天使投资人和VC每天都会举办各种“选秀”和论坛,他们大多曾经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对创业公司的前景和路径轻车熟路。
  但最重要的是,Facebook对这些创业者们是如此的开放。因为抄袭的成本太高,所以它宁愿以入股的方式来获取收益,在健全的法制下,这个收益甚至比自己再造一个类似的企业更高,风险则更低。
  Facebook很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这不仅仅是法律的边界,还是一种生态圈的边界。它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把用户永远地留在自己的地盘里,而去提供所谓的“一条龙服务”。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平台才是真正的平台,那些“寄生公司”已经成了它们最重要的创新源头。
  反过来看中国,蘑菇街却在担心着淘宝随时有可能砸下来的大棒。那些大公司们都在喊着“开放平台”,也都在一个劲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上市的某社交网站,在华尔街把自己包装成“中国的Facebook+Groupon+Zynga”,且不论这三种商业模式的关联度有多大,这意味着它需要整合三条产业链的资源。
  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平台都是“只出不进”。那些巨头们早已变成了流量贩卖商,而为了快速地截取更多的流量,它只能抛下需要长期维护的上游资源,自己不断地去复制各种新晋的商业模式。试想Twitter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户才上亿,而同样的用户规模,新浪和腾讯只花了一年多,它们怎么会有动力去维护产业链的上游呢?
  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要呼吁巨头们的“边界意识”。更多的时候,它们需要为整个行业做一些前瞻性的基础工作,甚至去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就像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那样。
  但实际上,互联网的草莽时代还在延续着,我们还是无法把它的商业逻辑放在传统商业的坐标体系下去考量。巨头们的肆意妄为正在破坏着生态链正常的发展轨迹,如果不能有正向作用,倒不如不作为,至少让创业者知道哪些地方是“禁飞区”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1:34 , Processed in 0.0560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