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大豆:被绑架的筹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2-03-24 09:52   作者:索寒雪
国际贸易方面的争端日益剧烈,尤其在关乎本国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领域。    编者按/ 国际贸易方面的争端日益剧烈,尤其在关乎本国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领域。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国,美国正在使用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两会前夕,美国国会通过了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改,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被写入美国贸易法案,一旦奥巴马签署该法案,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将变得“合法化”,并且更加有恃无恐。除此之外,2012年2月28日,奥巴马总统指令成立了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进一步加强对贸易领域的执法和控制,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而作为美国最大的采购国,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长期承受着卖方条约的束缚。大豆产业便是这种不对等国际贸易关系的牺牲品。渗透全产业链的跨国粮商巨头不但牢牢控制着定价权,还控制着质量标准和交易细则,并且通过源源不断地入股中国粮油企业控制后期加工环节。
  更甚的是,跨国粮商控制粮油加工企业的目的并不是依靠这些加工企业挣钱,而是通过控制这些加工企业最大限度地出售其大豆原材料,进而利用中国需求概念提高大豆价格。
  中国仅仅是其倾销地。
  一线调查
  国际粮商玩转“中国需求”
  “不但能够控制进口大豆的定价机制、质量认证标准以及签订保护卖方利益的条款,还能通过参股下游生产企业让中国买家不得不高价购买其原材料。”国际粮商的精密布局让何勇(化名)苦笑不已。
  目前,四大传统国际粮商“ABCD”(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垄断着大豆贸易80%的资源。中国进口大豆有80%通过这四家国际粮商进行采购。与此同时,国际粮商还通过种种方法在期货市上时刻关注着中国国家储备的消息,无时无刻不准备炒作中国需求,进而迅速反映在价格上。
  更甚的是,当前大豆进口合同中的许多条款根本不考虑进口商的基本权益,如装运港检验条款、争端解决条款等,这直接导致目前大豆进口不合格率高居80%。另一个有意思的表现是,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以及以它为定价参考值的大豆国际贸易市场的现货价格,涨跌往往根据“中国因素”表现出奇特的“规律性”。如美国大豆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市场上就会有“利多”消息,CBOT大豆价格上升;中国大豆采购团的每一次购买,CBOT价格也涨。
 失去谈判能力的中国大豆进口价格只能任人宰割。
  杂质双重标准
  刚刚从南美和北美大豆产地考察归来的何勇终于明白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运到中国的美国大豆会有那么多的杂质。
  何勇是国内一家粮食央企的高层,此次出行,他考察了大豆最主要的产地巴西和美国。在这两个国家的田间,他看到类似的场景,大豆收割全部采用收割机机械化收购,“从田间收割的大豆,杂质率不足0.5%。”
  但是,美国产的大豆运往中国后,杂质率已经精准地达到2%,“恰恰,我们合同上签署的杂质率就是2%。”何勇表示,同样情况下,巴西大豆运往中国,杂质就比美国大豆少得多。何勇观察,美国大豆的杂质,“主要是玉米、粉尘、秸秆等等,我们统称为码头经营性杂质。”
  此次考察之行,何勇非常注意观察了美国和巴西的码头,“巴西码头的设备很简单。”而相比之下,“美国码头很发达,设备齐全,有一些设备是不对外参观的。”何勇向记者表示,“美国设备更先进,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杂质的比例。”
  有这种质疑的不仅仅是何勇所在的一家企业,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向记者表示,“我听很多企业都反映这一问题,美国卖家利用合同上的优势,在大豆中掺进杂质。企业反映,有一些是明显的人为加进的杂质。”
  因为没有看到掺杂质的现场,刘登高表示也“不太清楚国际粮食是在哪个环节做了手脚”。
  类似情形也发生在另外一家央企身上,“我们考察的时候了解到,国际粮商在收购的时候,与豆农签订的合同是,杂质率不到1%,而与我们签订的合同是,杂质率3%。”一位央企负责进口大豆购买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从1%到3%,国际粮商便已经赚了2个百分点。”
  想改变有关杂质率的合同条款又并不容易。据了解,目前中国有60%以上的压榨工厂,被国际四大粮商持股,“因为存在着持股关系,购买大豆的压榨工厂不会对股东提出这样的要求。”刘登高透露。
  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多年,“进口大豆的不合格率非常高,我曾经见过。”行业专家夏友富向记者表示,“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据了解,2003年曾有几家中国企业组织在一起,商谈过此事,“当时,已经有人说过,美国企业用鼓风机蓄意在大豆中吹进杂质。”曾经参会的人士向记者回忆。
  期货市场“追杀”
  在期货市场上,中国和美国企业的话语权同样不对等,国际粮商还多次炒作中国需求。
  记者从粮食央企人士处获悉,“在2011年10月11日和11月初,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委托中储粮分别两次向国际大豆市场询价,两次询价都造成了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的暴涨。”上述人士透露,“国储对这种情况非常苦恼。”
  由于国储委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进行采购,而中储粮在国际市场上很少露面,因此国际市场对此非常敏感。
  期货分析师李墨达向记者证实,“当时,国际市场出现了来自中国的匿名询价者,外界立刻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中国国家粮食储备机构在询价,因而当天的价格出现了大涨。”
  资料显示,在国储2011年10月11日向国际市场询价的当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暴涨。其中,交投最活跃的CBOT 11月大豆期货收盘攀升58美分,涨幅4.9%,报收于12.35美元/蒲式耳。
  中储粮在询价后,市场立即做出了上涨的反应,国储不得已购买了价格上涨的大豆。作为决策机构的国家粮食局也非常无奈。一位国家粮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也参与到国储进口大豆的政策制定中,采购大豆的时间是机密。”该人士强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还是要将保密工作做好。”
  但是中储粮一位内部人士认为,这并不是中国这一方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在国际上卖大豆的企业就那么几家外商,询价也只能向他们询价,很难不被别人知道。” 因为中储粮大豆压榨业务较少,很少向市场询价,一旦询价,“市场就很快知道是中国国家储备在采购,不管采购量的大小,都会引起期货市场的上涨。”一位粮食央企高层向记者表示。
  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国家储备,还有经常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出现的中粮和中纺粮油等国内企业。“原有的储备体制形成了一个缺陷。”前述粮食央企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国储在国际上的询价和收购是机密,中储粮在国际市场上出现,大豆价格暴涨,而我们央企又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甚至还是从国外卖家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因此,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在蒙受损失。”
  2011年,中储粮已经申请了国际期货市场的交易席位,但尚未获得批准。
  定价条款
  在期货市场价格屡被推高的时候,现货市场也在承受着巨大的损失。
  “我们和美国粮商签署的协议被称作是‘卖方协议’,即条款都是保护卖方利益的。”央企高层何勇向记者透露,“我们几次都想修改的一个条款就是定价条款。”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与四大传统国际粮商“ABCD”签订的是卖方协议,这四大粮商都是美国企业,因而中美双方大豆交割价格依据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价格制定。
  中国企业认为这一定价方法并不合理。“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大豆产量不好,芝加哥期货市场价格大涨,而此后,预计大豆的另外一个主要产区南美大豆将会获得丰收,价格应该下降,可是卖家还是要求以涨价后的芝加哥期货市场价格结算。”上述人士表示,“这样的价格偏离了真实价格,我们遭受了损失。”
  2011年8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美国大豆就从1300美分/蒲式耳一举上涨至1450美分/蒲式耳附近。而此前,美国各种调查机构密集发布报告,称美国大豆减产,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据了解,每年秋季冬季,是南美大豆的播种季节,美国大豆的销售旺季,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此时连创新高使得美国豆商获取了高额的市场利润;而当4、5月份南美新大豆上市之后,就会赶上CBOT大豆期价快速大幅下挫,这样,以CBOT大豆期价为基准价格的南美大豆的国际市场定价自然下降。
  但是,当中方提出改变价格制定方式的时候,“卖方非常敏感,并且坚决反对。”目前世界大豆产量是2.6亿吨,美国产量9000万吨,南美产量1.6亿吨,中国产量为1000万吨。
 据透露,中国买家曾经提出过自己的结算方式,“按照产量占比,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占50%,巴西价格占30%,大连期货交易所价格占30%。”在与ABCD讨论的时候,“受到了他们的抵制。”
  保护卖方协议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法律体系,很难适应对方的法律。”上述人士表示。
  不久前,何勇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情。“我们和卖家签好协议购买大豆,但是我们签的是卖方已经写好协议,即保护卖方的协议。这个协议中间有一个条款,即大豆品质以‘装港时的证书为准’,这就是说,以美国的检测标准为准。”
  中方与美国企业签署协议购买美国品质好的2号大豆,“实际上,等我们看到的时候,运来的大豆是品质差的4号大豆。”何勇透露,“两者价格相差较大,我们要求索赔。”
  可是,“对方拿出协议,写着以装港时的证书为准,而美国装港证书就是写着2号大豆。”何勇无奈地表示,“企业只能承受巨大的损失。”
  另外一家粮食央企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公平的协议还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船期延误等问题,需要买方承担损失,此外,双方一旦发生争议,解决争议的归属地由对方定,一般是英制法律标准,裁决归属地不在中国。”
  并不是所有的国际买家都处于被动的局面。据了解,目前中国台湾和韩国就是对外招标,使用的就不是供应商条款,而是买方条款。唯独面对中国这样的大买家,供货商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卖方合同。
  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表示,“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大豆买家是一盘散沙,不能够团结在一起,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够争取到话语权,用买方的垄断才能够应对卖方的垄断。”
  据了解,在中国进口大豆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更改这种卖方合同的最佳时机——2003年,当年曾经有多家中国大豆企业提出集体修改合同,“当时,中国有70%的大豆压榨工厂是内资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回忆,“大家已经草拟了一份合同,通过相关协会,计划推广。”2004年,大豆价格巨幅波动,“参与更改合同的很多企业倒闭了,或者被外资收购了。”程国强感到十分痛心。
  目前,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已经形成了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福临门、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外资并不在乎这些压榨工厂是否盈利,他们只在乎通过股份控制,让中国压榨工厂买他们的大豆。”九三油脂集团田仁礼曾经表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现状让中国粮油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一些外资控股或民营的压榨企业要么选择提高成品油价格,要么选择停产,而承担保持供应任务的国资背景企业却只能在亏损中艰难运营。
      相关新闻
     ABCD在中国
     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欧美公司,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在国际上叫做ABCD。第一家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所以叫做A;第二家邦吉(Bunge)是B 开头的,叫做B;第三家嘉吉(Cargill),C 开头的,所以叫C;第四家,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所以叫D。
  A,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就属于A,它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堪称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
  B,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和油籽供应商,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已经运营三个大豆加工工厂,并且正在广州兴建另外一家工厂。
  C,在中国20个省市投资了34家独资以及合资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包括饲料、蛋白、植物油、动物饲料和化肥等等。
  D,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
  除此之外,A通过旗下和新加坡丰益集团合资的益海,全资收购了此前象征性参股的川粮益海粮油有限公司。而丰益国际就是益海不惜巨资挺进东北的大豆根据地。D重金招聘副总经理,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B宣布收购山东三维集团旗下一家位于日照的油厂。C在干什么?在江苏南通联合一家韩国企业新建了一家大规模的大豆压榨工厂。
 摘自《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四大粮商如何控制大豆
  种植环节:高利贷“连环套”
  南美豆农的融资大部分来自这四大国际粮商,融资主要通过易货贸易来完成,在农民播种大豆的时候,四大粮商为农民提供化肥和种子,然后等大豆收获的时候,农民以大豆来偿还。比如在巴西,他们通过提前向巴西农民提供大豆生产所需的资金、农药、化肥,甚至包括后期运输等手段,牢牢地控制着巴西大豆的产销链条。
  收购环节:牢牢控制了货源
  巴西农民没有自己的储藏设备,豆农储存大豆的环节大部分也同样是由跨国粮商所控制。大豆产地收购的利润也非常丰厚。国际粮商不只是拿到了自己跟农民签订的仓单的大豆,同时利用自己在产地的仓储和运输设备,大量收购剩余在市场上的大豆,从而控制了大量的货源。收购过程的利润,除了收购和干燥的手续费用和利润外,四大粮商仍然可以得到产地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差价,形成客观的利润。
  内陆运输:成本可降低50%
  跨国粮商在产地与港口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货物量大,可以跟铁路和公路运输公司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大豆通向港口的通道由公路、铁路长期合同所担保,这一策略保证了跨国粮商拥有长期的、稳定的、巨大的运费折扣,不受高峰期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运输成本降低了50%。同时,他们自己也建立装运站,建立自己的专用铁路、车皮等,或者建立自己的汽车队,形成另外一个产业。
  港口建设和运作:控制了港口和码头
  在港口,跨国公司有自己的仓库和自己的货船作业泊位,这使跨国粮商的业务可以自由运作,避免货物或船只长时间地滞港,而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仓库而需要依靠第三方和排队装船的企业来讲,业务有时就会进行得不顺利。一年当中根据不同的时间,所订船只如果不能及时装船,滞期费最高可达每天5万美元,这种情况迫使一些公司不得不放弃他们的业务。
  海运环节:拥有超强的运输船队
  海运成本或价格受到原油价格以及铁矿石、煤等其他干散货运量的影响,成本变动较为明显,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跨国粮商在海运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由于他们在粮食、化肥和农药,以及其他产品贸易方面货物运输量巨大,有自己的运输船队,同时也有长期租用的期船合约,因此,在海运价格上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
  期货市场:完满实现套期保值
  一般来说,国际粮商的每一步操作都充分利用了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从农民手里拿到仓单的时候,他们就会在期货市场做空,保证自己在仓单交易出去以前,不论市场价格变化,其利润都是可以锁定的。在接下来的每一步市场操作中,他们都用期货市场锁定自己的利润,直到最后出售产品。在大量的期货交易中,他们会找到合适的价格,给自己的产品作价,从而达到低价高利润。另外,其期货部门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也可以在其后交易中获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01:37 , Processed in 0.0555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