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生物科技能否像清洁技术一样引领全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9: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 Benjamin Shobert  Rubicon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2013年10月23日

美国的债务问题一旦稳定下来,全世界都希望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将把注意力转到更为重要的问题上。诚然,重要的问题可不少。在新一轮党派争吵中,最迫切同时也是最可能被忽视的问题之一是:与中国相比,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存在根本缺陷?广州国际生物岛
广州国际生物岛
这个问题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味。无可辩驳的是,中国的经济模式既有市场调节也有政府引导。尤其鉴于财政和政治方面的种种束缚,美国达不到中国那样的程度。许多美国人认为这些限制是好事,并指出他们所标榜的创新文化和冒险精神将确保美国的经济模式最终能够胜过中国。这些声音很可能最终证明是对的,尤其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各式各样的过度投资、低水平的基建支出规划以及工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崩塌的话。
然而,忽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包括这面的和负面的)将不啻为一个失误,尤其是中国在如清洁技术和生物科技等全球市场所不断表现出的强大颠覆力。从全球来看,鉴于中国的劳动力技术水平低以及科技差距大,清洁技术行业一度被认为是远离中国竞争的避风港,但现已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和灵活性证明了他们设计和实施清洁技术项目方面的能力。几年前,中国政府通过各种精心制定的政策,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引领全球的清洁技术领域。政府资金支持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投入,并对国内企业进行补贴,还激励市政当局上马清洁技术项目以及专门为中国成为全球清洁技术领域的领跑者而设计的其他大批项目。
有很多人对中国在该领域的成功不屑一顾,然而他们很少在如下问题上争论不休——即,中国已经成为清洁技术行业的一支劲旅(如果还称不上是王者之师的话)。他们将指出的是,尽管中国模式作为一支颠覆力量已经很成功,但这些政策只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却不行。特别是,批评者们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最终将证明不具可持续性,因为中央政府无法填满无底洞,那些商业实体离开政府支持就无法生存。
如果这些批评人士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的收益将是一时的。不错,中国将为本国的清洁技术行业吸引外国投资;但除非中国的发展模式能证明,这些需要国家赞助的想法,能变成商业上可行的实体,这些实体一旦在国家撤回——这是不可避免的——支持后,能够自力更生,否则,那些精力可能用错了地方。毫无疑问,中国的清洁技术战略已经成为了一股颠覆性力量;更重要的未知数是,这种颠覆性力量是否能产,让中国在证明能够对解决其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的新技术成功进行产业化的同时,实现向高科技制造价值链上游攀升的长期目标。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什么多有先见之明的批评,美国和欧洲的决策者都有必要问问,中国当前对生物科技领域的兴趣是否能够同样地重塑全球的制药、医疗设备及诊断部门?如果他们可以,当前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谈判以及纠纷解决的双边系统是否强健到足以满足如生物科技等具有活力的高科技产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欧美经济体能做些什么来确保他们的本国企业享受到积极政策,在这些框架下继续投资并在他们的本国经济中有所创新。
如同其在清洁技术方面的雄心壮志,中国已向全世界宣告有意成为生物科技的一个全球中心。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突出了中央政府打算对生物科技领域进行的投资和提供的补贴。激励措施正延伸至外国公司,让他们在中国国内建立研发,这一过程将启动药物发现及商业化的全球再平衡,可能会大大超越其在清洁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国内药物研究中心正获得资金支持,这些进程与近来的清洁技术研究有几分相似。
清洁技术和生物技术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可能也是美中关系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当中国宣告其在清洁技术方面的抱负时,该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无可否认,当时很多技术还不具备商业可行性,如果要加以应用并有机会达到盈利的经济规模,就需要政府的资助。而在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或者具体到中国,情况就并非如此。生物科技已经是欧美国家的重要经济推动力。生物科技所创造的就业都是些知识含量高的高薪职位。更重要的是,它对就业的促进都在当下而非未来。在生物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功常常被理解为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其他类似的高科技产业应对复杂发展、制造和商业化挑战的能力。
结果,由于在生物技术领域采用了曾在清洁技术领域取得了成功的熟悉模式,中国将碰到一些政治上和商业上的各种利益相关者,他们在生物科技领域中所冒的风险更甚于清洁技术等新兴行业。对于制药和设备跨国公司来说,问题不在于找到一个像中国这样更开放并且更愿意资助他们的创造性发展和商业化努力的市场。不,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要简单的多,不过也更具不确定性:鉴于他们开发的新药有限,专利面临到期,而且在本国市场还面临价格压力,它们需要找到高增长的市场。因此,这些企业情愿舍弃中国的市场准入也不愿进行技术转让。
这种两难的境地并不新鲜。多年前,中国从汽车到航空的其他产业也都面临过类似挑战。那时,用一些技术来换取市场准入还有意义,尤其考虑到中国的制造能力匮乏。许多公司发现它们可以向中国转让一些过时的技术,而这样的交易不会令中国本土竞争者的实力过度增强。如今,这一套对于清洁技术或生物科技来说已不适用。中国已经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商业化和制造能力,这使得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先前的交换条件显得老旧而不合时宜,尤其是考虑到生物科技行业的独特性质和影响。
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是重塑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这将不仅反映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的医疗支出将确保其国内市场保持近乎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和最大的利润空间,还反映出中国将继续努力促进贸易关系,试图让自己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领跑者。中国完成后一项目标的努力将吸引人们进一步关注:如果美国会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所回应,那么会是什么回应。
目前尚不确定,欧美各国政府及产业是否理解确保各自国内市场保持像中国市场一样的吸引力的重要性。不幸的是,这仍是一个被政治团体和业内太多人所忽视的问题。但如果中国努力追求发展国内清洁技术行业说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是不能低估中国制定出颠覆性战略的能力。随着发达国家看到经济重新洗牌开始影响到如生物科技等一度被视为安全的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果中国对生物科技领域的颠覆像对清洁技术领域一样成功,关于全球化的基本问题将更难以回答。

译 徐笑音 校 丁盈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5-14 06:49 , Processed in 0.0701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