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NNIC:2011年中国第29次互联网网民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06:4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1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出现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显示出互联网发展创新速度之快。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特征变化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2011年中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上升较快,增至80.9%。同时,许多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用户量减少392万人;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用户量也略有减少。社交网站使用率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明显下滑后,下半年人数增长情况有所好转,目前使用率止跌回稳,达到47.6%。以上数据显示出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动的习惯和方式与以往出现较大不同。
娱乐类应用普遍走低,但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
大部分网络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在2011年延续下降势头,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在2011年增长幅度较小,使用率也分别下滑至75.2%、63.2%和39.5%。相比之下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同比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
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保持上升态势
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达到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使用率也增长至32.5%和32.4%。另外,团购成为全年增长第二快的网络服务,用户年增速高达244.8%,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

表 7 2010—2011年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
(一)信息获取
1.搜索引擎
2011年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4.07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4%,使用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是2011年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

图 20 2010-2011年搜索引擎用户数及使用率
2.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使用率呈现连年下降的态势,已经从2009年底的80.1%下降至2011年底的71.5%,两年间下降了8.6个百分点。
根据CNNIC第29次调查结果,学历与网络新闻使用率相关性很强,学历越低,网络新闻使用率越低。大专学历网民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7.6%,初中学历网民网络新闻使用率则仅有62.1%。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高学历人群普及阶段,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网民普及率已经超过90%,互联网正在向高中、初中等学历人群扩散,低学历人群的增加,拉低了整体网民的网络新闻使用率。

图 21 2010-2011年网络新闻用户数及使用率
(二)商务交易
1.网络购物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为20.8%。
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背景下,网络购物服务的深化带动了更多的网民通过网购实现日常消费,购物网站的频繁促销也激发了网民新的购买需求,带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稳健增长。2011年,品牌企业和平台商城(B2C)已经成为了市场的绝对主体,传统制造商和渠道商在网购市场中的份额明显增大,网购交易促进的衍生企业繁荣发展,在线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类型更加丰富,带动了用户网络购物频次和金额的显著提升。
全年网购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升慢,掣肘电子商务服务提速;市场低价竞争成为常态,商户盈利能力不足;资本市场遇冷,后续发展支撑堪忧;购物网站用户信息泄漏,削弱消费者信任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网络零售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政府对网络零售市场的扶持和规范力度明显加大,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物流服务发展规划制定、网购规范性管理条例筹备出台等,未来网络购物市场将迎来更为规范化的行业发展环境。网购从业企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需要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挖掘,由做大转向做深,实现整体网络购物行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图 22 2010-2011年网络购物用户数及使用率
2.团购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团购用户数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较2010年底上升8.5个百分点。团购用户年增长率高达244.8%,成为全年增速第二快的网络服务。
2011年,网络团购呈现先热后冷的局面。由于团购的服务形式迎合了一、二线城市白领群体的消费需求,上半年团购用户和服务商数量均迅猛增长,行业呈现持续高热状态。但团购服务本身存在的低门槛、弱约束等问题,加之团购网站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遭遇资本市场整体转冷,市场负面因素在下半年开始显现,团购用户增长速度放缓,团购网站数量也大幅度下滑。
2011年下半年的行业“洗礼”虽然对团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经过市场的自调整,有助于整体行业走上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部分服务商通过定位调整弱化市场风险,行业正在转向新的均衡和稳定。由于实物型团购比例的增大和服务团购的深化,团购服务成为购物网站、旅行预定网站的“标配”,弱化了定位较为模糊的团购网站的竞争力,而一些定位清晰或借助自身优势发展的团购网站往往脱颖而出,受到了资本市场和团购用户的青睐。

图 23 2010-2011年团购用户数及使用率
3.网上支付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67亿,使用率提升至32.5%。与2010年相比,用户增长2957万,增长率为21.6%。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向三批服务企业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覆盖了主要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企业,第三方支付行业地位得到充分认可。支付牌照解决了长期以来支付企业对其服务资质的后续担忧,也为其赢得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企业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不断拓宽其服务领域,如在快捷支付领域的大力推进,推动创新支付方式发展等,将支付服务覆盖扩大到更多类别的线下交易,带动了更多“边缘人群”向网上支付用户的转化。与此同时,网络购物和团购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网上支付用户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团购的预付费方式和高频交易特点极大地带动了用户网上支付的使用。
支付企业在手机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截至2011年12月,手机在线支付用户达到3058万,占手机网民的8.6%。除第三方支付企业外,运营商和银行在网上支付领域的大力推进,以及支付的技术革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等,都将推动手机支付业务未来实现快速发展。

图 24 2010-2011年网上支付用户数及使用率
4.旅行预订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旅行预订用户达到4207万人,用户年增长16.5%,用户渗透率提升至8.2%,网民使用旅行预订服务的深度持续增加。
2011年,整体旅游市场发展迎来诸多利好因素:高铁时代到来,使枢纽城市间的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我国赴台湾个人游开放、海南离岛免税等政策提升了局部地区旅游市场的热度。而2011年末,全国火车票在线预订服务的开通,迈出了铁路运输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游客便利出行的重要一步,这些因素促进了大批非旅行预订网民向旅行预订用户的转化,培植网民使用在线旅行预订的消费习惯。
但与其他商务类应用相比,我国旅行预订的用户还相对高端,旅行预订应用的渗透水平还较低。CNNIC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网民的休闲旅游需求已处于快速增长的轨道,未来几年休闲游需求将持续释放。而随着主要旅行预订服务商发力无线预订服务,航空/酒店官网做大直销业务,酒店行程团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火车票在线预订服务精细化发展等,未来旅行预订市场将迎来用户规模较快增长的新阶段。

图 25 2010-2011年旅行预订用户数及使用率
 (三)交流沟通
1. 即时通信
截至2011年底,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15亿,比2010年底增长6252万人,年增长率17.7%。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提升,增长至80.9%。
即时通信使用率以及用户数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手机即时通信的发展。手机即时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最高的服务,高达83.1%,用户量年增长率达44.2%。即时通信软件手机预装与智能机手机应用市场的发展,为手机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带来便利,从而带动了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与用户数的增长。而专为智能手机设计的以语音内容、实时拍照、视频、LBS、位置交友、流量统计等功能为特色,且与其他互联网应用互联互通的新型手机即时通信产品,迎合了用户的新需求,进而提升了手机即时通信的用户量。
新型手机即时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使得无论是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互联网企业、软件开发商,乃至新进入市场的创业者都欲借助这块市场获得巨大收益,通过掌控即时通信市场进而掌控移动互联网入口。未来,新型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仍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但在市场中,寻求产品差异化、开发垂直领域市场将成为必然趋势。

图 26 2010-2011即时通信用户数及使用率
2. 博客/个人空间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19亿,较2010年底增长2414万,增长率为8.2%。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2.1%,较上年底下降了2.3个百分点。
尽管近年来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保持增长,但是其使用率在今年出现了下降。作为最早的web2.0应用形态,博客却越加呈现出传统的信息传播特征,一些名人博客依旧受到关注,是意见领袖们传送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普通网民来说,在微博和SNS等新兴应用的影响下,用户越来越习惯于快速、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因而博客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例如2011年出现的轻博客形态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一些博客和个人空间也在不断强化SNS属性。


图 27 2010-2011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及使用率
3.微博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分析微博在2011年内的增长情况,其用户的爆发出现在上半年,到下半年用户增速回落至28.2%,可见在微博使用率步入高位后,已经结束了爆发式的增长。
分析未来微博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首先,由于不同门户发展微博平台的战略意图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当前微博的发展道路较为多元,各大门户均根据自身优势,为微博赋予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其突出表现便是微博社交网络功能和社会化媒体功能的侧重;其次,微博盈利模式较为模糊,目前发展情况较好、同时对微博寄予较大盈利期望的网站已经开始尝试多方面盈利模式;最后,微博实名制政策已经在2011年底出台,如何有效规范微博上的信息传播秩序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些监管措施的落实将会对微博客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图 28 2010-2011微博用户数及使用率
4.社交网站
截至2011年底,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为2.44亿,相比2010年底略有增长。在使用率方面,社交网站用户占网民比例为47.6%,比上年底回落了近四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的社交网站正在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解决网站黏性危机,几家主要的SNS网站在2011年都进行了长期战略上的拓展或调整,比如试图探索社会化分享与网络视频相结合后的潜力,在视频分享上寻找新的增长点;或者进行“实用化”转型,包括实施社会化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等战略。然而这一转型道路并不理想,已经有部分尝试以失败告终,显示出国内SNS突围道路的困难。
已经拥有一定用户基础的社交网站正在进行调整和转型,同时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这一领域,甚至已经改变了实名制SNS的竞争局面,由此可见,虽然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增长缓慢,发展面临困局,但是SNS领域的竞争主体依然多元。其原因在于,国外成熟的社交网站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我国的SNS实际上仍然没有出现一个成功的模式,尤其在平台化建设方面还不够成熟,这也意味着SNS领域仍有较大机会,但是其前提在于结合中国网民的心理特征、交往方式等进行创新,以及长时间的平台化积累与用户习惯培养。就这一点而言,部分后来者在用户和资源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图 29 2010-2011社交网站用户数及使用率
(四)网络娱乐
1. 网络游戏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亿,较去年同期的3.04亿增长6.6%,网民使用比例为63.2%。
用户增速的放缓直接导致各个游戏类型用户增长放缓。尽管各个游戏类型均保持增长,但大多来自不同游戏类型间的相互渗透,新用户贡献不大。从细分游戏类型分析,首先,大型客户端游戏(MMOG)用户规模与2010年基本持平,这种状况一方面由于该游戏类型用户主要针对年轻用户,早期MMOG用户已经开始流失。另一方面,MMOG游戏形式依然以打怪升级、赛车、舞蹈、FPS等游戏形式为主,对于非游戏用户吸引程度有限;其次,小型休闲游戏依然占据主流地位,80%的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棋牌休闲小游戏。相比于其他游戏类型,小型棋牌类游戏用户结构更为稳固,在各个年龄段均有较高使用率;最后,手机网游与网页游戏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分别受到终端设备以及用户体验影响,很难实现类似小型棋牌游戏、大型客户端游戏的大规模普及。

图 30 2010-2011网络游戏用户数及使用率
2.网络文学
截至2011年12月底,网络文学使用率为39.5%,用户规模达2.03亿。尽管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仍在上升,但是使用率却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显现出网络文学的发展慢于整体互联网。

图 31 2010.12-2011.6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
3. 网络视频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增至3.25亿,年增长率达到14.6%,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由上年底的62.1%提升至63.4%。
2011年网络视频使用率明显走高,主要由用户习惯养成、宽带环境建设等外围因素的推动以及视频网站自身内容建设与视频的社会化分享等行业内原因促成。首先,2011年各大视频网站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丰富网站内容,一方面大量购买热播影视剧和节目,另一方面积极推出自制内容,目前视频网站不仅能够提供大部分热播电视内容,而且由于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网络视频在题材内容和地域来源上自由度更大。其次,微博、SNS成为重要的视频传播网站,网民视频分享习惯的养成扩大了网络视频的传播范围,极大的拓展了视频传播平台。这些因素推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第五大互联网应用。
在行业发展方面,网络视频仍面临着较大考验。由于各大视频网站需要靠聚合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版权内容来获取高流量,使得网络视频业版权价格提高、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同时视频广告价格较低、其他盈利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熟,因而网络视频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现状目前还很难改变。

图 32 2010-2011网络视频用户数及使用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11:39 , Processed in 0.0623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