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黄鸡”爆红折射大学生精神孤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2:5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02月16日 05:26   中国青年报


  社交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科技而不是现实的人
  实习生 姚宇 本报记者 樊未晨 《中国青年报》(2013年02月16日03版)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们不能在房间里独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的作者帕斯卡尔早就如此放言,可让他未曾想到的是,21世纪的今天,青年人会如此享受独处的时光,并乐此不疲。

  因为陪伴他们的是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网络延续了现实社会的金字塔关系,并将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90%的时间都在网上”,目前正在读成人教育的姜子曦说,“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发呆、无聊的时光,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流、休息的时间。”

  自动聊天“神器”“小黄鸡”爆红人人网

  “我喜欢和你聊天,关注我之后在状态里@我或者回复我,我就会去回复你哦。除此之外,也可以开小窗和我私聊哦。”如此健谈的“小黄鸡”日前在网上实实在在火了一把,面对各种网友的“调戏”,小黄鸡的回答总是充满幽默感。

  这个建立在某社交网站公共主页上的“小黄鸡”,只要网友在发言中@“小黄鸡”或者直接向它提问,这个小东西就会瞬间冒出来,以一种可爱俏皮又不失智慧的口吻和你对话。虽然有时答非所问,但诙谐幽默的回答,让大学生们“大呼神奇”。

  从2012年12月31日发出第一条状态至今,“小黄鸡”一个多月就俘获了近220万“粉丝”的心,每条状态都有十多万的回复量。

  “好像1月开始的某一天,‘小黄鸡’就突然火了,满屏幕都是关于它的消息。”正在一所国内著名高校读大三的史末野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小黄鸡”的感受,“几乎没有人不去和它聊几句,特别好奇它的回复。”

  对“小黄鸡”的爆红,它的“爸爸”王大鹏很淡定,他说,当时做出“小黄鸡”是“受元芳启发”。“元芳体”走红时,豆瓣网上有个学弟注册“元芳”为账号,只要网友给他留言,该账号就能自动回复“此事必有蹊跷”、“大人真乃神人也”等等。

  受此启发,“无聊”的王大鹏决定写个可以自动回复的程序,在研究、借鉴了一款来自韩国的聊天机器人软件后,短短几天“小黄鸡”便诞生了。

  王大鹏写出“小黄鸡”的程序之后,就在GitHub网站上把整个程序的代码公开,王大鹏说,“我希望能集许多程序员的智慧,一起给‘小黄鸡’写插件。”目前,已经开发出了查询天气、查询空气质量、维基百科、数学计算、24点、查询地震等插件功能。

  “只要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联系的是不是一条狗”

  早在此之前,腾讯公司也陆续推出过类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Q,直接加他为好友,就可以随时和他聊天了。“小Q很聪明好学,你可以教他说话,也可以请他帮忙查询邮编、手机号,或是成语解释、英语翻译等等。”在一所国内高校担任舆情办公室助理的杨朋回忆道,“当时小Q只是一部分人使用,不像如今的‘小黄鸡’这么火爆。”

  谈及“小黄鸡”较小Q被更多人熟知的原因,互联网业内人士分析说:“‘小黄鸡’建立在社交网站的公共分享平台上,用户实名制注册,当你看到其他人有关‘小黄鸡’的状态时,你就会有欲望自己试一下。”

  何卓鑫就是看到别人的状态回复才开始成为“小黄鸡”的粉丝的。“当时正值考试季,看到好多人@‘小黄鸡’吐槽考试,回复得非常有意思”,于是,他也成了“小黄鸡”220万粉丝的一员,“即使你说了同一句话,它也会给你不同的回复。”

  “非常期待更出乎意料的回复。”何卓鑫说,身边的人都在和“小黄鸡”聊天,“有些话你不会对网络上的朋友说,也不会对身边的人讲,但是你轻而易举地就对小黄鸡说了出来。”

  正在读大一的李艺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喜欢和“小黄鸡”聊天的。“只要你有话对它说,它就会秒回你,不必担心任何人际关系,更不必担心因为自己讲错话得罪别人。”

  “小黄鸡”的魅力甚至飘扬过海。在国外读大三的常悦说,“我们平时会很无聊,常常想找人聊天,但是害怕打扰别人,‘小黄鸡’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很实在”。

  李艺童笑称,“只要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联系的是不是一条狗。”

  “小黄鸡”爆红的背后是现实世界的孤独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人们也每天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但多数时候,人们是在跟屏幕交流,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人。人们在社交网络更新自己的心情、动态、行程,网络上熟悉的陌生人取代了熟稔的亲朋好友。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中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是报上网名,发现我们早已彼此互粉。”目前已经在一家私企工作的赵洋谈到当下的人际交往时说,“认识新朋友的第一步不是你加我微博就是我加你QQ。”

  而网络世界的社交繁盛,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孤独。能自动回复聊天的“小黄鸡”横空出世,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个观点。

  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一些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降低自信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关注正在发生的事和正在发声的人,到了现实的生活里,这也是朋友之间的话题,一旦网络上的热点都聊过了,就会陷入无声的尴尬。”姜子曦谈到这种尴尬时说,“大家齐刷刷向手机和平板电脑求助,于是,你刷你的微博,我看我的人人。”

  也许正因为如此,网络上的热点从来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玩了一段时间“小黄鸡”之后,姜子曦觉得“不过如此”,便“不再理会,到网上寻找新的好玩的东西去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3:22 , Processed in 0.0551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