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板电脑会消灭掉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8:5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ixun 于 2012-1-3 18:52 编辑

平板电脑会消灭掉谁?
黄锫坚
临近年末,什么是最好的新年礼物?据美国的一项调查,人们最渴望的礼物,第一是服装,第二竟然是平板电脑。说到平板,人们自然会想到一骑绝尘的苹果iPad,其他品牌似乎统统不入流。且慢,平板电脑的市场格局已在悄然变化。在美国,亚马逊的Kindle Fire和巴诺(Barnes & Noble)的Nook Tablet正迎头赶上;而在中国,低价平板也在对iPad展开围剿。当然,两个市场或许会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11月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美国两大书商亚马逊和巴诺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平板产品,美国的“平板大战”也变得有趣而充满悬念。亚马逊和巴诺的平板产品或许称不上iPad杀手,但蚕食iPad的市场份额,应该绰绰有余。
市场研究公司IDC在12月中旬发表报告称,第四季度亚马逊的Kindle Fire平板将把iPad的市场份额压至60%以下。当然,无论亚马逊还是巴诺的平板仍然是百万级的销量,而iPad却是千万级的巨人。
有趣的是,那些老牌的PC业巨头,比如戴尔、华硕、惠普……似乎有缺席平板盛宴的可能,尤其在美国。据台湾《电子时报》(DigiTimes)上月的一篇报道,来自上游供应链的匿名业内人士认为,惠普、戴尔、宏?和华硕电脑等PC企业最终将逐步退出平板电脑市场。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人们购买平板,最直接的需求依然是内容消费,比如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和玩游戏。亚马逊和巴诺,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储备,他们可以玩吉列的“剃须刀模式”,即以源源不断的内容收费去补贴低廉的硬件。而传统的PC业巨头,只擅长硬件,但在内容方面多是外行,不但没有积累,更不善于内容运营。在后PC年代,技术规格和硬件配置,已经让位于内容和体验。
以亚马逊的Kindle Fire为例,用户可获得30天的初期会员服务,内含十万部电影和电视剧集的流媒体播放。亚马逊还提供1700万首乐曲、超过100万册电子书、数百种杂志与报纸。用其CEO贝佐斯的话说,Fire不只是一个设备,更是进入亚马逊云世界的一个移动接口。或者说,你花199美元买的不是一台设备,而是一张进入亚马逊数字世界的通行证。
和Kindle相比,巴诺的Nook是中国用户更为陌生的一个品牌,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巴诺有百年历史,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在过去两年相继推出了e-ink的电子书Nook和彩色触摸屏的Nook Color(这一步甚至比亚马逊都早)。而且IDC 预测,今年电子书市场将达1620万部,其主要贡献者正是Nook Color。想想中国日薄西山的书店连锁业,我们不得不感慨,巴诺的转型还是颇为成功的,这是一头学会了跳舞的大象。
最近我也买了一台Nook Color,发现这个7寸平板和9寸的iPad有着颇为不同的使用体验。就看书而言,7寸平板是纸书的最佳替代品,尺寸和重量都差不多,一只手拿着,颇为舒服。
美国的平板市场,因为亚马逊和巴诺的加入,正成为硬件、内容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而在中国,市场则崎岖得多。平板电脑,很有可能重复过去的故事:硬件商纠缠于价格战,而内容业遭到重创。MP3几乎消灭了中国的唱片业,平板会消灭掉谁呢?
打开淘宝的平板电脑销售榜,我们看到了神奇的中国力量:在iPad之后,还有昂达、台电、原道、乐pad和酷比魔方等一大批低价平板。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平板,价格都不到600元,两者的销量加起来,竟然超过了第一位的iPad。
今年初我在本专栏提到过一个“832定律”:瑞芯微电子的副总裁陈锋指出,在苹果进入的市场,只要做到80%的性能,1/3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两倍的市场规模。平板市场也进入了这个定律发挥作用的时点。显然,苹果将占据平板的高端市场,但在中低端市场,仍然是中国本土厂商的天下。目前从500元到1500元的价格区间,你可以买到各种尺寸和配置的平板。清一色的安卓系统,而内容(图书、音乐、电影和游戏)则多半留给用户自己解决。
或者说,我们很有可能再一次重复PC和MP3的市场格局。兼容机和品牌机在硬件配置的沙场上赤膊上阵,低价竞争;而消费者则自己解决软件和内容问题──安装盗版软件、下载各种免费音乐、电影和图书……软件商和内容商统统走向广告这唯一的盈利独木桥。
缺乏便利的支付方式,没有海量内容的合法平台,中国市场依然很难走向美国模式。数码产品和图书影音,曾经是泾渭分明的两个行业。但在软件、硬件、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苹果、亚马逊和巴诺将自己打造成汇聚硬件和内容服务的大玩家,他们正在给美国消费者提供便利而选择丰富的新服务。
而在中国,这样的进程仍然需要巨大的产业整合力,后备选手是谁?各方会展开怎样的竞争和合作?这些答案关系到几个行业的未来,也将最终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本文作者黄锫坚,清华大学中文学士、科技哲学硕士。曾在多家传统媒 和新媒 工作,有10年财经和科技报道经验。译有《连线:数字时代的传媒梦想》、《信息烟尘》和《大冲突》等。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 他联系。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3:31 , Processed in 0.0559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