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硅谷:从淘金热到创新浪潮的距离有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0:17: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by 36氪 果子

早前有人曾认为硅谷的创新能力正日渐式微,就连 TC 创始人 Michael Arrington 也按耐不住,撰文抨击。在他们眼中,像 Facebook/Twitter 这类方便人们共享信息的社交网站并不算是创新。那么何为创新?真正的创新应该将我们从一个自行车的时代,带入一个汽车的时代;将我们从一个需要打电话的时代,带入一个网络即时通讯的时代;一个过去需要走三天水路两天陆路的时代,带入到一个飞行的时代。从这种层面上讲,硅谷能做的还有很多。

而对于 Michael Arrington 的抨击,许多科技博客也纷纷撰文表示赞同,称硅谷目前都是由一帮追逐短期利益的人所掌控,鲜有几个像 Steve jobs 这样富有远见,敢于“Think Different”的企业家。更有热心如michaelochurch这样的读者,直接在 Hacker News 上就 Arrington 的话题展开讨论,他认为或许 2013 年将会是硅谷从淘金热到创新浪潮的一个转折点:

同过去相比,硅谷这几年创新力明显下降,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而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当权者缺乏远见。当权者的远见对于公司来说异常重要,没有远见很难在快速更替的科技领域有大的作为。

如果你只是一家牙刷工厂的老板,你可以没有远见。所有你要做就是找到一个执行主管,然后招来一批毫无怨言,能够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的工人。只要你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压低成本,你就可以进入这一行当,甚至能做的比其他同行更好。至于远见,早已被那些发明牙膏的人解决了,你所要做的就是跟上竞争对手的步伐,租个便宜一点的车间。

风投机构是后现代的产物,从技术上讲,它们根本不能算做是“公司”。风投机构其实是一个同很多家公司关联紧密的社交网络,只是它们是在以一个整体在运营。风投机构所做的事,与其说是在正面参与竞争,不如说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就看好哪几家创业公司达成共识。而风投机构里那些所谓的“企业家”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项目经理而已,这些人通常都是一群自负到“无法从业”的人,真正的老板应该是 VC。

一旦发现某家公司未能达到预期或者某个项目烂尾,风投机构便会立马撤离。这类机构中所谓的企业家大都只是平庸的项目经理,工程师也都是西装革履的投机主义者。可以说,风投机构就是由一帮人打理,而其主营业务则是托管给了上千家小企业的“大公司”。

平庸的企业家雇佣平庸工程师,去实现平庸的点子,这就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生态系统——乏善可陈。

所以,有人怀疑这种生态系统下的创新能力实属正常。在大公司里,总是那些没有远见的人把控着一流的人才和最好的资源, 这种情形几乎无法避免。遗憾的是,真正有创意的人才,他们的老板都不是富有远见的人。创新型人才都是很敏感的人,他们对于个人和公司的判断,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的直觉,他们喜欢同跟自己拥有同样价值观的人一起工作,不合适的领导并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他们的价值。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同时坐拥天分和资源呢?我真的很有才,可是我没钱。而那些有着大量钱财的人,似乎从来都是缺乏远见的,越有钱越重视眼前的利益。我并非在指责他们,诚然,如果有快钱可赚,何必去冒长期的风险呢?

我们这一代人,早已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程习以为常,并且很多人都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有一群人自打我们 4 岁起就一直在某一个行业工作,而在我们二三十岁的时候,他们突然想要参与到科技的创新浪潮中来。可以不客气的讲,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失败,因为他们对科技行业并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即使加入,他们也都做着一些只是能够让他们老板位高权重的平庸工种。

这种情况,真的令人沮丧,并且弊端很多。太多举着创意大旗研发出来的产品,都只会教人大打哈欠,数不清的人才浪费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

我认为 2013 年将会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们将会见证一个从淘金热到真正关注创新的飞跃。与此同时,那些真正有抱负的人才,也不会再去做类似厕所签到这类无意义的工作。只是如果你问我:“这个飞跃究竟如何成为现实,而这股新的浪潮又由谁来引领?” 我会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关于创新不足的怨气已经来到一个顶点,改变刻不容缓。我猜 2015 年左右,即使是 Google 这类真正的科技公司,只要它实现闭环,人们便不会把它看成是一家纯粹的科技公司。而如果我猜的没错,那么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会驱使我们从优秀到卓越。

我能给的建议有 3 条:

给员工自由度。只要员工所做的事情能跟公司的需求相匹配,那就不要太在乎他们做事情的方式,Google 和 Facebook 很多颇具新意的点子都是员工业余时间想出来的。你也没必要用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又有兴趣的职位,这样他们也会在之后的工作中有所成长。

停止盲目崇拜。并非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不好的,同样,不是所有创业公司就都是好的,反之亦然。规模并不能说明问题,如果一家只有 50 人的公司,却有着一整套大公司陈腐的规章制度,这其实也可以称作一家“大公司”,只是在它壮大之前,必定会死掉。我最近听到一个很好玩的例子,说是一个朋友因为公司的“裁员”名额限制,他的辞职申请被退回来了——这家创业公司目前只有 20 人。如果你碰到这样的极品,赶紧脱身吧,去找一家真正牛逼的创业公司。

找一份真正能够帮助你成长的工作。不要去考虑那多出来的 5% 股份,不要将目光放在奖金和福利上,也完全没有必要妒忌那些收入可观的同学,认清你想要的之后,放手去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5:15 , Processed in 0.0616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