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对于 Dropbox 来说,它最初在市场中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很少筹码的玩家。而 Google 则是典型的大筹码玩家。据 Motes 的说法,他 2006 年在 Google 实习时,就已听过 Google 在做 Google Drive 了,而这个产品直到 2012 年才面市。无从知晓 Google 内部发生了什么,一个可能原因是 Google 对这个产品有太多不同方向的策略可选择,才致使产品成长速度变得很慢。比如 Google 内部的可能思考方向包括:一个基于 web 的公司有没必要做一个桌面 app?数据备份这事是不是早就是一个泛滥的市场了?
这期间 Google 都是能发布 Drive 并啃食到属于 Dropbox 的蛋糕的,毕竟 Google 有丰富的开发运营资源。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唯一能与巨头抗衡的,很可能就是速度和专注。这与 SSS 类似之处就是,SSS 策略本就是专注自身的,看自己的手牌是否足够好,而不是去分析对手的风险偏好。
Dropbox 和 Google 不同,对于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它是明确的,并没有像 Google 一样有多种方向的策略选择。即便 Dropbox 团队想去追求别的 idea,可他们的资源也不能支撑他们去做。Motes 说如果当时他们有更多资源,也会在不同方向上试错,考虑多种策略,但很可能徘徊试错后选定的策略仍然是错误。
SS 策略之所以能奏效,主要是因为它避免玩家输掉太多钱,而只押宝在那些胜率很大的手牌上。而且这种策略也会得到一些 fold equity。Fold equity 可以简单理解成对手针对你的加注而弃牌的概率,你在摊牌前就有获利的潜力。
为什么这手牌能有这个 Fold equity?本质原因就是你和你对手 (尤其是那些大筹码玩家) 有着很不一样的效用曲线。如果你是小筹码玩家,那么所能赢得的任何一点小收益都你来说都是大胜利。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会死掉的,如果你能在其中一个细分领域闯出哪怕一点点小天地,就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得多。换另一角度说,就是大公司一开始是不会 care 这些小玩家, 丢掉一些小市场对它们来说也没什么。不幸的是,这些被他们疏忽放掉的小领地很可能就成为它们未来衰落的起点。
作为 Dropbox 第一名员工的 Motes 是在今年年初分享这套思路的,他在去年下半年已离开 Dropbox 了。离开原因是他很想念项目最初时,那种正在打造一个自己坚信会增速超猛的产品的兴奋感。所以他离开去寻找下一个自己愿意 All in 的东西了。不知道读到这里的你,有没有找到值得你 All in 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