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字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3:21: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 醉 发表于 2012-3-26,08:25

网络文化的发展,让很多字都获得了新生,“囧”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据《说文》载,“囧”本是一个象形字,取象于窗棂,义为明亮,历来罕为人用。但这个字的字形非常像一个正处于窘迫状态的人的表情,又音同“窘”,于是在这个表情符号大行的时代,此字又以全新的释义流行起来。
常用的字被赋予新含义的就更多了。比如“宅”字,本来就有住房的意思,在引入日本汉字的御宅族的含义之后,就表达了人的一种经常呆在家里的状态。
会意文字能承载极丰富的内涵。“宅”字的新解,在不同人看来,褒贬也是不一的。有的人认为就是家里蹲的意思,有的人则看出不随波逐流、专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生活态度。《尚书·尧典》载,“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现在,无论用“宅”字形容人时是想表达什么,都跟古时夸赞帝王的原意相差很远了。
如果说“宅”的新义还是从日本舶来的话,那么“亲”字的新义就完全是中国网络土产的了。此字现被很多淘宝卖家所单独使用,几乎加在了与买家交谈的每一句话之前或之后,以表达热络、谙熟、近乎的意思。这种用法随着网络经济的火热而泛滥起来。

“亲”字在以前是很少单独使用的,人们都说双亲、亲热、近亲、结亲、亲兄弟等,以表示一种明确的社会关系。但网络中刚聊上的两个陌生人本无任何关系,单单一个“亲”字的这种模糊用法就起到了关系黏合剂的作用。只用一个字,怎么都不会叫错,天下一家亲嘛。然而,虽说礼多人不怪,这种诞生在买卖中的新含义怎么看都透露出一种过于甜腻的味道,也让很多人反感。
如今,要整理出一个热门字的全部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而网络中各种主流或非主流的文化新旧交陈,来去如电光石火,字的含义也就时刻都在起变化,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步。
字义的演化如此之快,就显得辞书、字典等纸媒工具书无法跟上时代。在一个编纂周期之内,可能又有很多个字发生了行废的变化,于是刚出版,就已过时。
比字的自身含义变化还要快上几个数量级的,是字的组合,词的变化。在各大网站中,热词的更新速度是以小时为单位计的。屌丝、坑爹、卢瑟、打酱油、给力、躲猫猫、吐槽、楼主、蚁族、码农、稳拿、挽尊、碉堡、五毛、草尼玛、腐女、裸婚、房奴、蛋疼、苦逼、悲催、卖萌,这些在网络中诞生的词汇把我们网民的生存状况和思想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造一个词很容易,但让它流行起来很难,这需要触到人们的痛处,引起强烈的共鸣。
说到造词容易,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语言都一样容易。中文的会意字系统,让字们能自由组合。新词汇所带来的新知识即使再陌生,人们也可以望文生义,不至于完全无法理解。这使得新思想在整个社会中的传播变得异常迅捷,又能传承有序。中文的这种特点,是拼音字母为基础的文化所不具有的;相反,词汇的快速变化是拼音字母文化的重大隐患。
昔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乔伊斯,曾经花费了十七年的光阴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芬尼根的觉醒》。这部小说就因为大量使用他自己新造的词汇和语法,让同侪大为失望,因为完全无法阅读。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本摘录,必须声明的是,这段文本的每个字符都是照着原文拷的,包括那个星号。
Uplouderamainagain !
For the Clearer of the A* from on high has spoken in tumbuldum tambaldam to his tembledim tombaldoom worrild and, moguphonoised by that phonemanon, the unhappitents of the earth have terrerumbled from fimament unto fundament and from tweedledeedumms down to twiddledeedees.
Finnegan’s Wake – Episode 2: Part 1 (Page 185)
看不懂?那就对了,我也看不懂。说句良心话,这段文本还算是全文里相当干净且简洁的一段,其他的文本段落就更像是猴子敲出来的。

此书一出,英美文学家骂声一片,直到现在,研究乔伊斯的学者还骂声不止。中国作家萧乾在一九四五年访其墓时曾写道:“这里躺着世界文学界一大叛徒。他使用自己的天才和学识向极峰探险,也可以说是浪费了一份禀赋去走死胡同( cul-de-sac )。究竟是哪一样,本世纪恐难下断语。”
萧乾先生的感叹是更加沉痛的。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学者怀着引取火种的虔诚心态来学习西方的科学及艺术。哪知在这文化中最核心的文学上,火还没引完,烧火之人就自己把火给灭了,岂不痛哉!
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纪,又该如何看待乔伊斯的这部书呢?首先,把这书放一放,让我们来先看看美国方言协会的年度词语评选活动所带来的提示。
美国方言协会每年在评选年度词语之前,会公开征集候选单词,然后从中挑选。从零四年起陆陆续续地,该协会将候选名单放在官方网站上供大家下载。以下是剔除词组之后本人整理出的主要候选单词。
bacn Googlegänger tapafication earmarxist NINJA nom vuvuzela spillion refudiate Obamacare Twihard auf podcast Whizzinator sudoku chesticles ecosexual entreprenegro spew digiroid Nork sharrow
这些单词中,有词组的特殊合并,有技术进步带来的词汇,有外来语的音译,也有缩写。大家应该能认出其中的不少来。
可是,让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英国人,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相当有文化。在三十年前,出于意义不明的原因,跳伞到了爪哇的一个小岛上,过上了鲁滨逊般与世隔绝的日子。由于他曾经在英国特别空勤团服过役,是一个有真本事的精英,所以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平时上山打野猪,下海捞龙虾,竹筒接雨,椰子当饮料。一吃,不,一熬就是三十年,直到最近才被救回文明社会。他走时,网络还未兴起,各项社会、政治事件都未发生,以上词汇还根本不存在。那么,当他回来,随便找到一份新闻,看到以上这些词汇及放置词汇的新手法时,岂不就如我们看《芬尼根的觉醒》那样,完全看不懂?
当科技突破、社会发生重大转折时,口头语都会随之改变。俚语跻身正式用语,黑话变白话,术语变家常,增加新名词等。法国学者德里达将口头语看作是“痕迹”,即社会作用于人的思想的痕迹。而拼音文字是口头语的直接书面化,那就是痕迹的痕迹了。网络时代,社会风向变化极其快速,这隔层碾压出的痕迹也就变得毫无章法起来。
拼音文字这种不靠谱的属性与它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间的反差,让伟大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感到恐惧,在他的手稿中,他写下了以下的话。
……文字叫我震惊,毛骨悚然,这件工作让我觉得纯粹是种痛苦的体验,与其相对说来不重要的地位极不相称。倘若我不被迫坦承这点,则绝对是不可理喻的。
( Saussure ms.fr.3957/2;cité par Starobinski 1971:13 )
不只看三十年,如果从百年的时间单位来看的话,拼音文字造成的断代就更明显了。六百年前,英国文学之父乔叟写下了大量享誉一时的诗歌,可它们都是用中古英语写就的,现在的人已经无法从文本中欣赏到其美感了。不信?还是摘一段看看。
For thy trespas, and understond hit here:
Thou shalt, whyl that thou livest, yeer by yere,
The moste party of thy tyme spende
In making of a glorious Legende
Of Gode Wommen, maidenes and wyves,
That weren trewe in lovinge al hir lyves;
And telle of false men that hem bitrayen,
That al hir lyf ne doon nat but assayen
以上这段诗歌摘自乔叟的长诗《好女人的故事》的序言部分,整首诗的格式都是这个样子。如果懂中古英语的话,这首诗的格律与内容相匹配,读起来就会琅琅上口。可惜现在,连英美人也得翻译成现代英语之后才能理解其内容,这时诗也不是诗了。顺便说一句,此诗格律的学名叫十音节双行体,是网络上着名的英雄双行体的第一首重要作品,有人再用类似名词卖萌,可将上述片段甩其脸上。
向前向后看过就能发现,拼音文字的使用者,真可谓是前不知古人,后不知来者。再论及乔伊斯的巨著《芬尼根的觉醒》,还能说是浪费才华的垃圾吗?乔伊斯以其非凡的文学天赋,在十七年的时间里构筑的是整一套新的英语文字体系,他写的是英语文化本身。
承认乔伊斯作品的价值就等于承认了英语等拼音文字的不可靠,这与中文文字的稳定性形成鲜明对照。就诗歌而言,不说五六百年,一千年、两千年前的诗歌,如今读来也仍是珠圆玉润。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作诗喜欢用典,讲究的是每一字都要有出处。明清时,学识稍差的人不经批注,都已不清楚这首《锦瑟》中的全部典故了,可这并不妨碍一千两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喜爱。因为能感同身受,即使放在现在的初中课本里,也仍不会有古奥冷僻的感觉,相反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承历史典故的作用。代代薪火,以文相传,而文能传,是因为其美。
诗人庞德(没错,就是 GRE 里的那位)曾经整理过诗人费诺罗萨( Ernest Fenollosa )的遗稿,出版了一本叫做《诗的媒体汉字考》的书。
书里,费诺罗萨强烈谴责了拼音文字逻辑上的线形特质和工具性,他说道:“为了达到迅速传达的目的,让语言的贫血症越来越严重”;相反地,他认为汉字吸收了自然的诗的本质,现在更散发出其意义的“光环”。汉字有直达具象的表现能力,能表达人和宇宙最本质的关系,这就反衬出仅有二十几个字母的西欧语言在近代的精神上的冷漠。
在讲求线形逻辑的拼音文字上,诞生了现代数学和科学。学者麦克卢汉的看法是,“欧几里得空间之发明本身,就是拼音字母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结果”,德里达更是自豪的说,“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可是,在电与网络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需要整体把握、移情作用和深度意识,以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有立足之地。但整体性感知是拼音字母文化所排斥的,这也就是现代西方学者如萨特、福柯等,在哲学里表现出悲观的根本原因。
当然,我一个中国人,写些西方文化有缺陷的论断,总有那么点阿 Q 的味道,不消说是会被看不起的。现实是拼音字母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过程中更全面的渗透到了中文文字中。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或上市公司里,现在使用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几乎是英语。比如下面这封电子邮件,就是例子。
Peter, 这份 report 我觉得不 ok, 我认为需要 rework。麻烦 cc 一份给 andy 通知她下午两点也过来,我们一起 discuss 一下?请 make sure 你的 schedule 没有冲突,谢谢。
Lucy
这邮件是我杜撰的,可白领一族相信都看过类似的邮件。在为膏粱谋的情况下,忍受甚至编写这样的文本无可厚非。可在一堆中文字中细看这样的文本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反感。
当拼音词语强行插入到中文字中时,就打乱了韵律节奏和思维过程,中文字使用者产生不适是必然的。虽说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但有修养的人在特定场合外,都会本能地排斥这样的文本。
在全盘西化的呼声喊得最响亮,中华民族最自卑的时候,激进的学者和领袖一起提出了要将汉字全面拉丁化的想法,方案也很完备,但推行的阻力太大,最终不了了之。文字若灭,文化就亡,全盘拉丁化的话,可以想见将只有 Chinese 而没有中国人了。
文字对中国人的影响,远比人能体验到的还要大。有中国学者龚鹏程认为,中国是一个以文字为核心的社会,文字、文学、文化,形成了一体性的结构;非但艺术是围绕着文字的,字也衍生出一切的中国伦理、政治、思想等文化内容;甚至中国人的崇拜,其核心也是文字与文学的崇拜。
非我小子敢行称字,只是世界大同之日尚属遥远,而文明的冲突却近在眼前。纽约、多伦多、巴黎、汉堡、悉尼、东京、曼谷,无论何处,只要打开中文网站,中国人就是回到故乡;而外族无论多热络,相处时总感觉隔了层看不见的玻璃板,这恐怕都是字的作用吧。
注:题图为散氏盘铭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2:41 , Processed in 0.0734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