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马逊与阿里私有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6:3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展宏:发表于 2012 年 03 月 01 日

作为一家成立仅仅17年的公司,亚马逊今年跻身了《财富》最受赞赏的公司全明星榜的前三名,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不过,亚马逊一真在创造奇迹,比如它只用了13年就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它推出的Kindle有可能会彻底改变出版业和人们的阅读方式,它去年推出的Kindle Fire虽然据说是赔本卖,但其低价策略背后的野心也昭然可揭。

1997年上市的亚马逊是世界上电子商务领域无可争议的王者,而现在它也日益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而如果是在后一领域,则有谷歌、苹果、微软这样鼎鼎大名的竞争对手。自上市以来,亚马逊的收入保持了惊人的高速增长,过去14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高达51%。但与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因为长期不能盈利,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它也为人所诟病。事实上,《财富》杂志也曾经缺乏远见地嘲讽它,说亚马逊丰厚的盈利只曾在于其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口中。话音落下不久,2002年四季度,亚马逊首次现实盈利,各种质疑才消散。

高速增长也为亚马逊的股东带了丰厚的回报,如果你上市时购买了亚马逊的股票,持有14年到今天,你将获得超过100倍的收益,也就是年复合回报率约40%。对投资稍有了解的读者会意识到,这是一项多么惊人的成绩单,要知道著名的投资者巴菲特过去46年的复合回报率也只有约20%。

众所周知,在中国也有一家颇受尊重的电子商务公司,即马云所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当然,阿里巴巴集团起步时做的业务与亚马逊非常不同,它是做B2B,而亚马逊则是B2C,但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团除了做B2B,还做C2C和B2C,作为一个整体,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王者。然而,日前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宣布私有化旗下的上市公司、做B2B业务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HK,以下简称阿里巴巴)。截止目前为止,外界还是不大理解这宗私有化的目的,毕竟阿里巴巴上市才仅仅4年时间;另外,人们对于以4年前IPO的价格私有化也多有微词——尽管这个价格比此前的市场最后交易价溢价约46%。

在证券市场最热闹的2007年上市后,阿里巴巴(1688.HK)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从高峰时的近40港元/股,跌到宣布私有化交易前的9.25港元/股。与此同时,其实阿里巴巴的收入却保持了高速增长,从2007年的15.5亿增长到2011年的64.2亿,四年的复合增长率也超过了40%,期间净利润有起有伏,但2011年也比2007年增长了50%多。难道是阿里巴巴集团不满意股价的如此表现,因此才提出私有化的动议?从阿里巴巴私有化相关公告看,显然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的,公告中说“作为一家提供贸易平台的电子商务公司,本公司作为领先、可靠、有效率的交易市场的声誉至关重要;要约人认为,低迷的股份价格已经对本公司在客户中的声誉,连带对本公司的业务及员工士气产生了不利影响。实施建议可消除此不利影响。”

公告又言,公司正在实施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策略转型,会致使“在可预见的将来对本公司的收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并限制盈利可见度”。而在私有化之后,“有助于实施长期增长策略”。

不过,就我而言,如果是股东,以上的私有化理由并不成立。原因很简单:如果说公司经过调整,虽然短期收入和盈利受点影响,但长期看有光明的前景,我为什么要在市场最不看好公司时,也可能估值最低的时候退出呢?当然,公告还提出了最后点也是最有吸引力的理由:“向计划股东提供了以大幅溢价变现其投资而不会遭受任何无流动性折价的好机会”,对此,如果考虑上面的一点,那么这点好处的吸引力也有限。

坊间亦有另一说,即私有化行动是阿里巴巴集团为了整体的品牌考虑,但这一点并未在公告中体现。个人认为这个理由蛮充分的,只是对于阿里巴巴公众股东而言,可能不会接受。

说这么多阿里巴巴,回头再来看看亚马逊。其实,亚马逊上市之后,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远非一帆风顺,它甚至在上市的前6年盈利都做不到,市值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比高峰时下跌了90%以上。然而,在过去的一年,因为低价销售Kindle Fire,虽然盈利比上一年下滑了45%,但亚马逊股价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却波澜不惊,事实上截止到今天,它还上涨4.4%。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难道是因为美国投资者更成熟?看得更远。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如果我们去查阅亚马逊的年报的话,会发现杰夫·贝佐斯每一年都将1997年上市他致股东的信附上,其中他尤其强调了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股东的长期回报。为此,公司可能会做一些与其他公司不同的事:比如“一如继往持续地关注顾客”;“从建立公司长期的市场领导地位而不是华尔街短期的盈利压力来进行投资决策”;“将持续评估和分析项目和投资的效果,抛弃那些未达可接受回报的,而加紧那些效果最佳的”;“将在有足够可能获得市场领导优势的领域进行大胆而不是温和的投资,有些可能会有回报,有些可能没有,无论如何,我们将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等等……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四年的上市路还很短,它本或许可以像亚马逊一样与投资者沟通、沟通、再沟通,让投资者理解自己的行为都是为了股东的长期利益最大化,并用业绩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自己的股东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阿里巴巴长期的更有利的前景,采取私有化这样极端的行动,将公司的公众股东请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6-16 21:19 , Processed in 0.0692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