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树清的17个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9: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陈旭 内容导读:持续一年半的郭氏新政被定义为:建立一级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放开产品创新和机构服务内容创新;打破权力寻租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3月13日下午,两会期间最后一次“中国证监会系统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结束后,证监会机构部巡视员兼副主任欧阳昌琼被记者包围。在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有记者问今年的券商创新大会什么时候召开,欧阳昌琼欲言又止,办公厅人士随后以“代表们累了”为由将他带离了“包围圈”。

同一天,郭树清正带领证监会领导班子6人成员一起去新三板考察。作为建立多层次市场的重要一环,直到离任前,郭树清对新三板还有着特别的牵挂。

4天后,郭树清正式离任证监会主席。“2013年,也许不再会有券商创新大会了。”一位券商高层对《经济观察报》说他内心不太乐观。

这种对郭树清的牵挂事实上一直伴随着对他的质疑,在这个市场中一年半来从没消停过。自他2011年10月29日上任伊始,至他离开所在岗位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将离职的传闻从未间断。从一到任就积极公开发言,到离任前密集发布7项政策,郭树清执掌下的证监会变得跟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同。

持续一年半的郭氏新政被定义为:建立一级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放开产品创新和机构服务内容创新;打破权力寻租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市场上一直有声音认为,郭树清一直以来的“整体改革思路”是想要翻天覆地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劣根性。

而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的“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也给很多人对制度化治“世”形成期待。

遗憾与误解

“可笑!”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在看到媒体揣测郭树清暂停IPO得罪利益阶层是其离职的原因时,做了这样的评价。

实际上,如果足够了解郭树清的思路,会发现第六任证监会主席的主要思路就是重塑资本市场融资与投资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首先市场化改革证监会——放弃证监会围绕审批权力运行的模式,多以监管职责为核心。事实上,在郭的任内正在积极改变这种状况。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即使是这次发行节奏放缓,也不是暂停IPO的思路。

2012年2月,市场流传“IPO不审行不行”,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证监会的核心利益区域,发行审批制度改革经历了审批制、以“通道制”为核心的核准制、以“保荐制”为核心的核准制三个阶段。

作为尚福林的继任者,郭树清到任不久即释放这样的信号,被证券界人士视为天方夜谭。彼时,一家券商的总裁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直斥此问题脱离实际,“尚主席来证监会一年半才公开发言,他(郭树清)来了就要改革,他懂吗?”

但对于郭树清而言,外界的质疑似乎对他影响不大。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证监会的一些官员在公开场合表示新股发审制度改革应该稳步推进,甚至不可不审时,2012年4月初,大规模的证监会轮岗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这次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起于证监会内部,自处级辐射至局级,与外界理解不同,许多证监会内部人士将这次大规模轮岗的终点放在了证监会系统里的“改革激进派”张育军被郭树清调回证监会任主席助理。在此之前,张育军在沪深交易所总经理一职上,已经羁绊了12年。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张育军回归证监会后,主导了多项改革方案的上报与实施,多次在不同场合鼓励券商大胆创新,被券商行业称为郭树清改革思路和大资管方案的落实者。



与大轮岗同时进行的,则是从2012年4月1日公示《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5月21日完成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修改,只用了30余个工作日。

在这个时间段内,郭树清在公开场合不断发声,为发审新政造势。2012年4月17日,郭树清在武汉参加湖北资本市场建设交流会时表示:“新股发行20倍左右的市盈率是比较合适的。”

渴望上市融资的企业和他们的中介机构从发行市场化改革中看到了希望,2012年呈报材料的拟上市公司数量大增。也是在这个时间段,A股市场开始了又一轮下跌。许多原先支持发审市场化改革的媒体开始倒戈,暂停IPO的声音淹没了最初支持改革的激情。

2012年11月初,浙江世宝惨淡发行之后,IPO实质性暂停。“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郭本人并不同意。”一位证券界人士表示。

在其任内,郭树清没有完成发审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变革,但直接融资的比例却在上升。例如,2012年IPO募资额为1000亿元左右,但是再融资却达到了此数字的5倍。实际上,在高层行政化暂停IPO之后,郭树清治下的证监会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小动作”。

去年10月份开始,并购重组审核加速,由于程序公示和审批流程缩短,2012年1月1日至3月15日,上市公司各类并购事件为422项,而在今年同期,上市公司并购事件达到了867项,这其中仅有15%左右的重组项目需要监管层审核。这意味着,第三方发行的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一些急于融资的企业乐于通过与已上市公司的重组,实现资产证券化。

另一方面,证监会表示未来新三板公司转板拟通过“介绍上市”模式挂牌,企业上市无需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某种程度上说,郭树清已经成功了。”北京一家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

券商大格局

郭树清自上任伊始就不断鼓励证券公司高层做大资本金规模,他们的疑问是怎么才能做到?2012年5月8日,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券商创新大会演讲时说:“郭主席的发言很好,但是他没有用我们准备的稿子。”这次脱稿的演讲,拉开了松绑券商运动的大幕。而这场运动所要打破的,正是10年前券商综合治理所带来的行业枷锁。

创新大会后,证监会提出11条推进行业创新举措。随后的10个月里一批鼓励券商创新的政策出台,为行业打开了一扇巨大的门。

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告诉《经济观察报》,从证券角度来讲,应该说现在行业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最近有几个规定:资产证券化、债务融资工具。按照证监会内部说法,三到五年打造一批证券公司成为资产上千亿、几家证券公司成为上万亿,在个别领域和中农工建四大行叫板。创新去年来说主要停留概念上,从今年来看很多创新措施落地了。“例如,债务融资工具可以定向发行,约定回报,拿证监会说法我们杠杆被放大10倍,方正证券140亿净资产放大10倍,以其他一系列办法,三五年内可能做到三四千亿资产规模。”

券商创新,在业内也被称为全盘西化。对比中美两国证券业的收入结构可以发现,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水平与美国 1975年时相近。1975 年美国佣金自由化之后,经纪业务收入占比由1975 年的46%降至1979 年的34%、1989 年的18%和2009 年的17%。随着靠天吃饭的佣金时代结束,美国的同行们依靠做市商业务、并购顾问业务、衍生品业务等的爆发式增长,一举奠定了地位。当然,作为证监会的掌门人,郭树清希望能在中国看到高盛这样的金融混业巨无霸。

2012年底,虽然券商管理资产规模达1.9万亿元,增长了近6倍,但是全行业营业收入仅为1295亿元,净利润329亿元。作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鼓励证券公司混业经营的做法显然触动了多方利益。由于中国证券行业长期被固化为经纪、投行和自营的“老三样”,在政策解放手脚之后,券商们迷茫多于兴奋。人才储备不足、项目经验缺乏等问题逐渐暴露。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希望在改革进行时,改革者郭树清离开他的岗位。

整体改革者

今年春节后,证监会高调发布了一本名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的新书。郭树清以自己在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不改善金融结构,中国经济将没有出路》为该书作序。这篇序言中,改变、转变、改革、调整等字眼不断地出现。

与该书一同发布的,还有郭树清对未来监管的思考。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一次交流会上表示,今年证监会将公布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涉及制度建设、养老金入市问题等等。这些有政策属性的报告,被媒体称为改革路线图。郭树清希望媒体和社会关注这些文字中的深意,特意叮嘱祁斌“不要只在指定报纸上登,那样只是自说自话”。

作为金融业中一个分业领域的监管者,郭树清有时候站得有点“高”。今年1月15日,郭树清在香港表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额度可增加10倍。这意味着,QFII额度会上升至8000亿美元。“这不等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了吗!”一位银行高管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曾经做过外管局局长的郭树清的这一发声,在一些网站上被迅速删除。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对于朱镕基总理“内阁”的智囊成员,两次获得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奖”的学者型官员郭树清来说,他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发散于行业微观之外也不意外。在他的《在过剩和贫穷之间》一书中,郭树清畅谈了宏观调控、经济改革、西部开发等内容。

在入主证监会后,郭树清开会的频率与政策发布的速度一度令下属们头痛不已,一些政策被认为迈步速度过快,但是许多人在回首这一年半的时间时,会突然发现,这种快刀斩乱麻式的突进使得这个惯于审批的部门还是发生了诸多变化。

至少目前,许多需要审核的领域已经完全做到了全公开,高效率。而在监管职能方面的多次重拳出击,主要集中于稽查领域。去年4月底才被媒体发现的原招商证券保荐人李黎明案,一个月后稽查局就已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他的违法事实。以前这样的违规行为的稽查和处理结果对外宣布大都在一年以后了。

郭树清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背景支持,其他部委的大力支持和联动也为证监会政策的施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以前推不动的政策,现在有高层的支持和其他部门的联动,使得证监会可以放手施为。”一位基金公司总裁感受颇深。

用政策打败了政策市,也许这是对证监会主席这一职位的最高评价。3月17日,当肖钢与郭树清在富凯大厦一层握手告别时,他留给肖钢的是一盘很大的棋。对于肖钢履新证监会,很多人担心,对于这样一个公开场合将银河资金池业务定义为“庞氏骗局”的监管者,他的思路到底怎样?但是,利用密集的政策变化,肖钢的前任已经在“混业经营,分业监管”领域搅起了大浪,放松管制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对于改革猛将肖钢,证券市场对他会有更多的期待。

(实习记者薄冬梅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11-15 21:39 , Processed in 0.0681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