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鲜苹果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23: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01-17 10:06:04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姜中介            
内容导读:“苹果皮兄弟”尽力打造一家创业型公司,而非一个临时性的山寨组织。

这一次,性格内敛的潘泳并没有回避媒体的镜头,竭尽全力地摆出各种POSE配合拍照,并戴好自己刚刚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瑞士手表。尽管手表的表带比潘泳的手腕大很多、和过于休闲的T恤加拖鞋的装束也不太搭调,但他依旧坚持要佩戴手表完成本刊记者的采访。

两年前,潘磊、潘泳兄弟在深圳一间仓库里折腾,将不能打电话发短信的iPod Touch变成了iPhone——这款被潘氏兄弟称为“苹果皮”的产品经过互联网传播后迅速被大家所熟知,伴随着苹果皮后期爆发出来的BUG以及山寨问题,潘氏兄弟犹如昙花一般销声匿迹。但苹果皮在外销方面还是颇有市场,已为潘氏兄弟带来100多万元收入,目前仍占公司全年收入的一半左右。

有了启动资金后,潘氏兄弟开始了二次创业。去年年底,潘氏兄弟搬入深圳大芬村一家四室两厅的公寓内,组建了将近20人的团队,并为每名员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但由于起步资金并不充裕,这些电脑大多是二线品牌。

除了硬件,兄弟二人还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在公司内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员工守则》等表达纪律性、组织性的文字,在公司的会议室内摆放着众多专利申请,其中用“一种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外设”来描述苹果皮的专利,他们尽力让这家公司看起来更像是一家创业型公司,而非一个临时性的山寨组织。

车库中的“逆袭”
潘泳一直维持着从车库到华强北两点一线的生活。

“一开始,我只是想拥有一台自己的iPhone,但5000多块钱的售价是我承受不起的。”潘泳说,在通过购买iPhone无望的情况下,他将视线转移到iPod Touch这款MP4上。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上,除了无法通话和发信息外,iPod Touch都接近于iPhone,将iPod Touch改造成iPhone成为潘泳实现自己的“苹果梦”。

浏览了一些国外网站以及搜罗相关黑客破解信息,潘泳认为iPod Touch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通话功能上的,只要在合理的位置安插进去一个通信模块。他开始意图将自己的海尔酷睿双核的笔记本从windows系统硬刷成苹果系统。

“光是刷系统上,从前期准备到最后完工就耗费了我将近一周的时间。”潘泳看到一些知名黑客放出的将普通电脑刷成苹果系统的消息,便着手刷系统的工作。“毕竟不是原生的苹果系统,在一些稳定性上还是欠缺,苹果皮后期的一些BUG也是多少和这个有关系。”潘泳说。

在大学期间学习计算机的潘泳其实对于电子元件并不了解,甚至连电容、电阻等基本原理都不甚了解,只能自己一点一点地自学。“实际上,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和电子元件是两码事,我起初觉得这个没啥太大区别。”潘泳傻笑说。

此时的潘泳已经认为自己做足了准备,只要假以时日便能完成iPod Touch变iPhone的壮举,但这个天真的技术派少年却遭遇现实的残酷打击——资金的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此时兄长的介入无疑缓解了潘泳的燃眉之急,比潘泳年长3岁的潘磊更加擅长对外交际,当时和两个朋友合开的装修公司,生意还算红火。

在弟弟不断的央求之下,加之看到一些潜在的市场前景,潘磊押宝在弟弟身上,开始与弟弟一起创业。从此,潘泳开始了自己从车库到华强北两点一线的生活。“世界之窗、华侨城这些对于我来说只是公交站牌的名字而已,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看这些地方。”潘泳说。

2010年7月,苹果皮终于研发成功,他们给这款产品取了个形象的名字,“苹果皮520”,谐音“苹果皮我爱您”。同时准备注册个公司,取名“衍生科技”,而此后的剧情便是因为一段视频而红遍大江南北,连续被各路媒体轰炸。

产品化危机
一直想给自己讨个说法的潘氏兄弟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潜在的游戏规则。

“最开始我做出来这东西,就是想赚个几万块钱就算了,没想到一下子就火起来了。”潘泳说。

兄弟二人被突如其来的热捧冲昏头脑,在产品没有完全成熟之前 “量产”。除了“淘金梦”的催化外,当时窘迫的资金问题也逼迫他们要迅速将产品上市回笼资金。“前期几万块钱的投入是我们这种普通创业者难以承担的。”潘磊说。

潘泳坦承,由于一时冲动的快速上市导致苹果皮发挥不稳定,揠苗助长式的量产结果可想而知,无法用GPRS上网、通话不稳定等BUG也被相继曝光,兄弟二人也陷入到各色人士的口诛笔伐之中。

但更让潘氏兄弟头疼的是无孔不入的山寨抄袭,这一度让潘泳对未来充满了各种纠结和迷惘。

当时为迅速量产收回资金,潘氏兄弟必须寻找相应的代工厂进行合作,但初入商场的兄弟二人并不了解山寨满天飞的生存法则,对于被抄袭、被山寨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2010年,兄弟二人经多次洽谈与一家生产商合作,从而推出“苹果皮一代”, 兄弟二人天真地以为将防止侵权的条款写入合同和申请专利后便可高枕无忧,但现实的残酷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就在兄弟二人憧憬着未来的发财梦之时,他们在市场上发现了同款山寨产品,而生产厂家恰恰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吃了一次闷亏后,兄弟二人再度寻求厂家合作。这一次,潘泳特意给软件加了密,但这并没有摆脱被抄袭的噩运,第二个合作厂商破解了潘泳的加密技术,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苹果皮加强版”。

这让兄弟二人十分恼火,他们随后多次与这两个近乎“极品”的合作伙伴进行理论,但遭到对方的闭门谢客,每每电话打过去都是不在服务区。

自今年2月开始持续升温的唯冠诉讼苹果侵权一事似乎让兄弟二人看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希望,认为唯冠可以在与苹果的对峙中胜诉,自己面对理亏的抄袭者,胜诉并不在话下,在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律师,并支付了几万元的律师取证费,如果官司胜诉,律师将得到赔偿金额30%的酬劳。

但结果却是不了了之,“在实际取证中还是遇到很多麻烦,很多细节根本无法判定是否侵权”。潘泳叹了一口气。

一直想给自己讨个说法的潘氏兄弟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潜在的游戏规则,他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并没有急于将产品申请专利,而是在苹果盘等最新产品尚未投产之时,就已经设置了加密程序,防止被人“山寨”,在选择代工厂上,除了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还要选择那些只做专门代工,不涉及销售的工厂,以防止再度被人抄袭。

潘磊清醒地意识到竞争对手实力有多么强大,在珠三角的山寨厂动辄上千万的资本和抄袭团队,同时还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渠道。苹果、三星等知名品牌公司每推出一款产品,不出一周的时间内,在深圳华强北就可以找到山寨货。

技术派少年潘泳觉得,在目前国内的商业环境下,草根创新者很难得到制度化的保护,更多的是需要人情、关系等方面维系出来的潜规则。

“我们申请了专利,最后还是会被抄袭,随后的找律师、找代工厂都是靠朋友介绍得以成行,我们很难通过某种制度来获得支持。”潘泳无奈地说,为防止被山寨厂抄袭,他们除了在技术上提高壁垒外,还在加强公司的 “去苹果皮”化,至此,兄弟二人开始积极拓宽自己的产业线。

对于无线版“苹果皮”,以技术见长的潘泳对此是津津乐道,他认为自己解决了大多数高端智能手机无法双卡双待的问题,用户只需要拿着无线版“苹果皮”,就可以直接打电话发短信。这个装置中,还可以插入第二张卡,与iPhone手机一起,实现双卡双待。

坚持传统的IT产业外,潘氏兄弟也在进行“跨行业”发展,在武汉开展公司的游戏培训业,招收学员进行3个月的游戏开发培训。

有着自学成才经历的潘泳认为在学校期间很难学到实用性的技术,大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希望通过培训的方式将理论性的知识落地。

“目前众多的尝试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未来的发展模式并不十分明朗。”潘泳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16 02:53 , Processed in 0.0680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