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碎时间思维的价值及商业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2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序明 2014-01-14 17:25
一、人的差别在于碎时间

现代人的生活和时间越来越分散,时刻受到各种邮件、会议、出差、排队等各种事情的切割,使得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的时间感觉就象毛毛雨一般,而这些碎时间我们都在做什么呢?大都是经常发发呆、看看小说,温水般被煮着。

记得看过一句话,据说是哈佛的名言: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但现在世界变了、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变了,想找到一整片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而没有邮件、工作、小孩家庭等事情的打断已经慢慢不太容易了。相反现代生活和工作却产生了大把大把的碎片时间,消磨于无形中。所以我暂且用我自己的另外一句话来进行补充: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你的正常的工作、和业余时间,而在于碎时间。

二、什么是碎时间

先聊聊什么是碎时间?“排队”是个典型的碎时间例子。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样的队伍随处可见。现在在大城市,看病、吃饭、买票、政府办事、银行办事、甚至有时上厕所都没有不要排队的。当然除了排队外,我们生活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事情都会造成碎时间的产生,上下班交通工具上的时间、出差候机的时间、走路的时间、刷牙洗脸的时间… 等等等等。

碎时间不是间隔短的时间,而是你的大脑没有利用起来的,目前没有带来商业价值和个人效用的时间。那些坐公车无聊看着窗外、排队时盯着叫号屏幕发呆,还有很多类似的无所事事的时间则算之为碎时间,因为它不带来商业价值和个人效用,这时你的大脑可以用来思考,你的双手也可以解放,可以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三、碎时间的统计和价值发现

我们每天到底有多少碎时间呢?以大城市为例,白领每天平均花在这些碎片时间粗略大概如下(均值):

-交通时间:2小时
-每天各种排队:30分钟 (银行排队等)
-走路:30分钟
-其余刷牙洗脸发呆等:30分钟
-汇共碎时间:3.5个小时。

每天这么多碎时间值多少价值啊?如果从生命的价值角度则碎时间的价值不可估计,因为生命无价。如果从时间用于工作产生的价值角度来衡量碎时间的价值,也是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时间产出价值不一样。而商人们早早就看中了此处的套利空间,而引发了很多的商业创新。

四、碎时间的商业创新

有价格差异就存在套利空间,存在套利空间就存在商业创新。总的来说有两种碎时间价值的套利方式:一种是减少碎时间,另一种是转换碎时间为娱乐、社交、甚至销售机会。

(1)减少碎时间商业创新
减少碎时间的例子和创新很多,如:
银行、医院等可以量化要设多少个柜员、要设多少自动挂号机才能在投入和客户满意度取得平衡,尽力减少客户的碎时间。可以说,银行减少了你多少碎时间,它就比其它银行多产生了多少的客户价值,而这些都会转化为客户的支付意愿而最终增加银行收益。更进一步: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网上手机挂号、手机银行网点挂号、手机实时看到公车还有几分钟到站点后再出发、手机饭店排队、手机买电影票、手机航空选位… 这些都是对碎时间的价值套利的很好的创新。

(2)转换和利用碎时间为娱乐、服务、购物等效用时间
此外另外的创新思路是转换碎时间为能带来效用的时间,这样碎时间甚至转化为销售时间。如海底捞服务:在海底捞排队,各种饮料、美甲服务、棋牌等让你等多久都好像不觉得无趣。又如新加坡机场:在新加坡机场候机也是一种乐趣。购物、休闲、各种游戏、抽奖、按摩、影院、购物应有尽有,你还会觉得是碎时间吗?

总之想象力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就有多创新,更有甚者可以基于碎时间开展新的社交模式。如地铁交友、公车交友、排队交友、航空交友等社交软件,同样来去匆匆的你和他总是差肩而过,同样在排队办理台湾签证的你和他,没准能成为驴友、知己、朋友、恋人、合作伙伴?

生命是无价的。我也相信所有那些尊重生命和尊重时间的行为、不管是商家的服务创新还是个人的努力,都会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

五、感受碎时间,碎时间是一种思考方式

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碎时间,而且会用碎时间思想去思考,你会变得尊重别人的时间、尊重价值、尊重体验。这时候你去规划企业战略,会变得以客户为中心;你去设计流程,会变得精简注重价值;你去服务客户,会变得细心周到;你去设计网页,会变得用户体验良好;甚至你去写一封邮件,也会清晰易懂。       

陈序明,IBM金融事业部核心银行产品经理,复旦MBA,复旦“知识午餐”活动创始人
出版《SOA》整合之道(作者之一),在《程序员》杂志、ITPUB、《华南金融》、Developerwork等杂志、媒体发表文章。
个人网站:www.dimensionmind.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0:45 , Processed in 0.0702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