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译言训练营】你的未来,掌握在SoMa人的手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8:54: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oMa指的是旧金山市场街以南(South of Market),《连线》杂志社就位于此区。在《连线》创刊20周年之际,凯文·凯利撰文回顾了这本传奇杂志的过去,描述了它的未来,并展望了它将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何种影响。

译者:萝卜珺   原文作者:Kevin Kelly
发布:2013-04-21 13:00:11

《连线》搬进旧金山市场街南区,那时老旧的仓库、厂房还很喧闹,亚洲女人在咔哒咔哒作响的缝纫机上缝制衣服,啸声不绝于耳。仅仅几年后,这一切就被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取而代之。1998年,作为杂志社执行编辑,我酝酿了一个图文报道计划:就是为我们办公室附近方圆一两个街区内的新兴技术公司员工拍照。当时群情激昂,科技进步充斥着无尽可能。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做什么?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这幢楼当时就有好几家新公司入驻,包括Organic, Vivid Studios, eGroups, Suck.com。当大家都意识到这种无限发展可能并为之努力,我想捕捉那律动的瞬间。但纪录拍摄计划却未能达成,那次错失良机也常令我为之扼腕。
现在,《连线》创办20年后,再逢一波互联网快速增长。从2009年起,数量惊人的一批新公司在旧金山开始启动,其中许多就在我们周边。在第一波井喷期间,这些增长迅猛型公司创造出比押注公开募股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些公司是互联网下一轮发展的种子。目前的这一轮公司成长甚至可能比第一轮做得更大,也更加会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地球上最遥不可及的居民将与全世界实时交流,相互联通。文本信息的快速搏动将与书籍中的慢节奏文本相映成辉,人类心跳与机器振动声息同步。8*10的20次方个晶体管的电流与70亿人的兴奋融为一体。个人的每一个步伐,每一次凝视,每一句话语,每一帧影像都在同一个星球集合体内——共享、放大。今后二十年我们将会第一次拥有纵贯全球的神经系统。
为纪念《连线》创刊20周年,我终于(在摄影师Brent Humphreys和《连线》的一流调研团队协助下)着手进行我曾希望1998年就实施的计划。我们对杂志社附近方圆两个街区内近100家科技公司进行了快速考量。从中挑出30家,请求他们允许我们在典型的工作日为公司员工拍照。另外我会问受访者有什么样的梦想,不只是涉及个人的,更有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梦想。
说出你的梦想。在早上8点甚或下午3点这样的时间进行采访并不容易,这时受访者还想把积累了一周的东西推出门外。但当我们为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技术中心工作,身处办公环境下的95名有代表性的技术人员拍照并采访时,我还是把问题抛给他们。你辛勤工作希望有什么结果?我们将去向何方?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们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我们发明出的是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他们致力于拓展互联网之际,我们发动《连线》杂志记录(至少是部分记录)这一代人的志向。
您将在照片旁看到他们的一部分访答。三天的采访中,我们着力洞察这第二波科技经济热潮。这个年轻群体的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受访者中男性和白人居多,同时兼顾个别新来移民。他们非常善于自我表达,经常以一种“黑客方式”准确地描述各自的看法。只要稍作激励,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出他们的工作为什么重要以及他们的作为如何与社会发展的宏大计划合拍。极少有人提到发财,金钱、财富的确是诱惑,但那不是他们奋斗的主要动力。
通常,工作环境本身比言语更能说明一切。我们留意到他们是如何装饰他们的桌子、他们所坐的地方、他们的衣着、还有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式,格子间是少见的,典型的办公环境是开放的,简单的无屉桌陈列在一起或分散各处。大部分的办公室还有几张大大的健身球椅,数张吧台,偶尔还有几台跑步机。
这里完全没有纸张的影踪。这里通常没有纸张:书籍无踪,墙上无纸,没有订书机也没有便签本。人们预言已久的无纸办公室已然驾临。桌上只有玩具、罐装饮料、键盘和耳机。当然,少不得的还有苹果产品:在这里苹果产品和其他产品的比例大概是95比1。最常见的配备就是薄薄的MacBook Air装在一台铝制升降台上,连着一两台超大的苹果显示屏幕。在上班时间,戴上耳机就像是真的身处在无外界干扰的格子间内。实际上,这些办公室都异常安静;有少部分会放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乐,不过大部分都像图书馆一样安静。比邻而坐的员工通常是沉默地发电邮或者短信而不是用言语交谈。他们的意识都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屏幕之上,沉浸于此刻的工作当中。当他们头也不抬地和我说话时,都依然(像蜘蛛一样)关注着工作网络中每一丝动态。不过通过内部的转换机制,他们也可以迅速投入另一项工作模式中。
因此,当我们早上8点侵入他们的工作空间采访时,他们都拔掉耳机专心回答我的问题,描述这一切对他们的意义,还有这些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他们告诉我说世界已经收缩了,感觉比以前更小了。人们感觉到互相更加亲近,从前天涯之遥如今仿若比邻。他们可以在推特的潮流中感受自己的脉搏,在YouTube中看到和自己相似的感动。“我们通过大家的眼睛开阔了见识。”一个员工说。
“共享”是我听到很多次的一个词。尽管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流行语了,可是这些员工是真心实意地奉行这个原则。程序员们希望与他人分享他们的代码,营销人员希望共享他们的财富,而CEO会希望大家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分享就像是沟通、相处和互动的一种方式。
在这里,每个人都把一个愿望挂在嘴边:他们希望在这个“科技乌托邦”里面的每一个新发现都能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位员工是这么形容的:“我希望和自己相若的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自由能成为人权。”即是说,社会自由交往像干净的水源、教育权、还有男女平等一样成为社会权益的一个标准。当我问到科技是否把世界变得更好时,他们几乎一致同意确实如此。(在这种众口一致的乐观中,只有一个例外。当我们为一个打扮入时,坐在窗边一排整洁的桌子旁边的女士拍照过后,我把她拉到办公室外做采访。当我们身处一个安静的角落时,我问道:“你对你的工作有什么期望?”她微笑回答说:“我在为资本主义倒台而工作。”)
当一种乐观主义不断被重复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模式:对比尔·盖茨的赞赏。他们赞赏的不是比尔盖茨作为微软领头人的成就,而是他在慈善公益、尽力消灭小儿麻痹症、资助清洁水源计划和第三世界创新上所作出的努力。对于那些最年轻的员工来说,盖茨的地位比乔布斯还高。在20年前,我绝对不会想到忠诚的果粉会把盖茨视作他们的模范和英雄,然而盖茨对于构建更美好世界的努力被反复提及,无法被忽略。盖茨已经成为了这一代人的心目中的安德鲁·卡内基(译注:Andrew Carnegie,美国钢铁巨头,曾捐献大部分财产,著名慈善家),一个因其善行而抹去了强盗资本家形象的人。
我让这些人们给他们正在创造的这个时代起个名字:“你们会怎么称呼(到当下为止的)过去这十年?”他们的想法如下:起步的十年,维基百科时代,互联的十年,处处互联的十年,处处互联时代,亚洲的十年,全球的十年,个性化的十年,共享的十年,社交世代,数字社交世代,社交和网络的十年,社交传播的十年,公共联网的十年,移动的十年,平等的时代,移动应用的十年,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令人惊叹的时代。
他们是这样形容这个令人惊叹的时代的:这是对大部分采访对象所持态度的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即使是最年轻的员工,《连线》20年前创刊的时候他只有三岁,可是他对于那些我们曾经认为是“不可能”而又在过去五年一一实现的成就感到惊讶。我不能说他们能代表方圆两个街区以外的所有人,可是他们的梦想和期盼,与其他正在重塑世界的人们并无二致。
令人好奇的是,尽管这些员工有着前瞻的梦想,可是“未来”之于他们已经不再新鲜。在95个被访者之中,只有两个人希望技术一旦可行,他们就会将大脑和计算机联通;这两人同时也希望能在20年内看到飞行汽车面世。而其他人看起来都厌倦了反复讨论未来。他们甚至坦诚说他们对20年后的世界并没有多少迫切的好奇心。“人类并不清楚以后会发生些什么,”有一个人说。另一个说,“我渴求尚未面世的科技产品,可是不到面世的一刻,我不会知道下一个新技术是什么。”这个技术部落看起来对未来本身并无多大拥护;更确切的说,他们所信奉的是那些看起来“重要”的事物。这些人离乡别井到旧金山来是为了对世界重要的事物而奋斗,在他们严重,这个互相连通,网络化的世界就是重要的。
如果说这95个被访者都异口同声地支持一个意见自然是不公平的,而把他们的意见当做是全体技术经济从业者的态度也并不确切。但是从他们的言行之中,我相信有一个明显的主题贯穿其中。所以让我斗胆代表他们做个自白:
我们已经为世界完成了当今最重要的成就,或许还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成就。它使我们连通起来,扩充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何等模样或者走向何方,可是我们知道至今为止,它一直让人类变得更优秀。我们的梦想就是扩散(前沿的技术),让更多人可以和我们一样,分享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同时不断减少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无边无界,而且就我们所知,也无穷无尽。如果所有人都能参与到这场奋斗之中,可以平等地参与,不奢求过分的占有社会资源,这个世界会变得比现在美好的多。这就是我们今天奋斗不息的原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6-13 23:17 , Processed in 0.0731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