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这就是一块战场,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要做出选择,而很多时候,这样的抉择是和人们的道德认知相悖甚至有着严重冲突的。
很多时候,在商场上讲究道德就意味着效率低下、成本和精力的浪费,意味着对竞争对手的示弱、落后于市场的潮流和趋势,意味着最后的败局。所以,市场中的竞争者才会去欺骗别人、会耍各种并不光明正大的手段和伎俩,为了利益出尔反尔,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粗野、暴躁。
区别不过在于,有些人很“人渣“,有些人不那么”人渣“,一些人的”人渣“我们知道得多一些,”一些人的“人渣“我们知道得少一些。
我们对他们的道德缺陷呶呶不休,却忽视了它们出来没有标榜自己的道德,也从来没有任何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在道德上完美无瑕。
他们的第一身份和属性是市场上的竞争者,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利益必然是自己的商业利益,而道德准则必然要让步于前者。
用道德准绳去衡量市场上的竞争者,既希望他们能够在商业上作出成绩,但是又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只不过是大众媒体无聊的造神运动,这无疑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而已。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
人们向来是一种习惯苛求别人,尤其对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物来说,他们总是要承担别人更加挑剔的眼光,更吹毛求疵的指责。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稻盛和夫那样的圣人,那么退而求其次成为一个可能被人批评但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渣“,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
也许正像《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最后扎克伯格被人说的那样:你不是一个人渣,但你正在努力地成为一个人渣(You're not an asshole,You'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