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虎嗅网:互联网上的“第二落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20:5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07月17日 15:54  《第一财经周刊》
  做好新闻已经很难了,又如何过渡到咨询业?

  文|CBN记者 朱小坤

  《当当边缘化》—7月5日,当微博和四大门户都在热炒当当员工的偷窥事件和CEO李国庆对此的发言时,虎嗅网把这篇文章放在了首页。这是这家上线不到两个月的小网站的惯常做法:报道雷军和周鸿祎的口水战,它用的是《周鸿祎与雷军前传》;当腾讯游戏引进《使命召唤OL》,它则发布了一篇《腾讯游戏是如何成功的》;它甚至还分析了新浪微博的五点苦衷。争抢第二落点,以深度作为竞争力—这更像是一本商业杂志的做法。

  虎嗅网是前《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辑李岷辞职后创立的网站,名字来自英国诗人Siegfried Sassoon的名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精选、有料、干货、有用、细节、内幕”是她拟定的宣传语。至少到现在,业界对虎嗅网的反应还不错,网站上的文章因为观点鲜明越来越多地被分享到微博和社交网站上。

  刚刚由传统媒体人变身创业者的李岷绕不开两个话题:一是传统媒体人的转行;另一个是新型媒体网站的崛起。尽管参与了新浪微博组织的一场有关媒体人创业的微访谈,但李岷对第一个话题的兴趣并不大,她觉得现在还不是自己聊创业的时候。第二个话题也是近年媒体圈的热点,新兴的媒体网站层出不穷,在互联网上呈现出细分和碎片化的趋势,比如国内专门报道科技新闻的雷锋网,以创新创业为报道核心的36Kr和爱范儿,这些网站都在某一个领域获取一批读者,同时避开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竞争。

  在创业之前,李岷的确研究了不少国内外的新兴媒体网站,比如Business Insider、《赫芬顿邮报》、TechCrunch等等,但主要是研究它们处理资讯的方式。

  李岷没打算模仿哪家网站,也不打算像36Kr或爱范儿那样把目光局限在某一个垂直的报道领域,她的兴趣是泛商业,关注一切明星公司。所以,虎嗅网的定位是提供观点的互联网媒体。

  但是,这必然让虎嗅网同时面临互联网资讯门户和线下传统杂志的竞争。李岷觉得,看起来这是选择了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位置,但如果把虎嗅网看作一本每天都出版发行的杂志,却又处在一片小蓝海中。创办虎嗅网之前,李岷在《中国企业家》从一名记者一直做到执行总编辑,但是最近几年,她觉得自己所在的媒体与用户偏好已经发生了错位,“好比我们还在努力做大餐,但用户已经不想吃这些东西了。而且用户和读者都在往互联网方向走,纸媒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所以我想用更贴近互联网的方式做点事。”李岷觉得地球其实就这么大,世界就是这么些东西,好多信息是没有想法的,而没有判断的信息也缺乏价值,用互联网的节奏提供有观点的内容正是她想做的。

  2012年5月15日,经过3个月的筹备,虎嗅网上线了。虽然工作节奏和每天面对的事情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但李岷并没有时间去分辨其中的差别,“没有觉得创业了就怎么样了,特别忙,也没时间去照顾无所谓的情绪,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第二天的头条。”

  凭借李岷和几名资深媒体人的眼界和视角,虎嗅网很快就吸引来一批核心用户,虽然访问量并不大,但影响力出来了,“有观点”成了虎嗅网的招牌,但这同时也是最让李岷焦虑的问题。

  虎嗅网内容质量需要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来保证,并且所谓“深度”和“内幕”也需要文章作者长时间与业界接触才能够获得,但是目前虎嗅网的文章却多靠李岷一个人来把关。除了李岷和几名核心员工之外,虎嗅网的员工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在商业领域和媒体行业并没有多少经验。

  虎嗅网的启动资金来自前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李甬的投资,可以支持虎嗅网10人团队的日常运营,但如果想请更多资深媒体人全职加入就捉襟见肘了。为了低成本地获得持续的好内容,李岷想到了用社会化的方式做内容。李岷解释,目前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虎嗅网的“社会化”。第一,这个网站绝大部分内容并非来自虎嗅编辑的原创,而是编辑们根据网上、传统媒体已有的信息进行编辑、剪裁、整合,这需要编辑人员对相应产业与公司有比较到位的判断力。第二,极大地利用活跃在微博上、博客中、甚至虽沉默但有想法的那部分人来贡献内容。

  在虎嗅网办公室里有一份很长的联系人列表,上面搜集了各个商业细分领域的意见领袖和专家,标识出这些人的擅长的领域、个人博客地址和建立等资料,虎嗅网争取每个机会邀请那些可能跟自己气质相符的人到虎嗅网开辟专栏。

  不过,这项工作肯定不只是打打电话那么轻松,“这些人自己的博客就是个媒体,一般也不会愿意把内容放到虎嗅网上来。”从创业开始,李岷一直在动用自己的人脉,请朋友推荐传统媒体里的资深从业人员给虎嗅网投稿或给员工讲课。除了借助媒体从业者的专栏和文章,虎嗅也在网站开辟了“投稿”通道,向所有用户征集稿件。根据用户的点击和评论数据,虎嗅网每周选出两到三篇文章给予奖励,虽然数额不多,但成了国内互联网媒体里屈指可数给投稿稿费和奖金的平台,李岷希望这能传达出虎嗅认为“优质内容值得被付费”的态度。6月15日,在北四环东路的一套由三室一厅的住宅公寓改成的办公室里,简单的摆放几张办公桌,虎嗅网就在这里迎来了自己的满月礼,李岷在网站上发表了“虎嗅满月,给段评论得好书”的活动,但公司内部却忙得忘了庆祝,李岷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好庆祝的,“我们都才刚刚开始,很多事情都没理顺。”她现在一边抓内容,一边兼顾给新员工培训,想尽快把她所知道的媒体操作、观点、视角传递给新员工。

  当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商业模式永远是个问题。媒体平台最容易理解的盈利模式是广告,通过内容吸引流量,再通过广告将流量变现。对于垂直网站来说,并不需要非常高的浏览量,它只要在所在行业获得一定关注就具备广告投放价值,但通过这种方式生存下来的大多是汽车、医疗、科研、旅游等单个用户广告价值很高的行业。

  除了广告模式,延伸到行业深处的服务也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比如国外知名科技网站TechCrunch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其主办的技术大会Disrupt。而在国内,以专注创业报道的36Kr为例,它的核心价值除了资讯平台,还有辅助投融资平台36Tree。更早就开始做创业生意的《创业家》创始人牛文文,也是李岷之前的老板,也在探索这种做法,“黑马大赛”被看作《创业家》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据说牛文文曾想过停掉杂志,把精力全部放在一个在线投融资平台上来。

  想做有观点内容的李岷,显然不希望把虎嗅网的商业模式建立在流量的基础上。“我们会把内容看得非常重要,内容是让虎嗅网建立起品牌的东西,但虎嗅网也许并不会走媒体的路子。”李岷现在的设想是或许可以依靠为企业提供商业方面的咨询获得收入,“我觉得在企业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需要对行业和产业里的公司有深度的专业分析,这不同于麦肯锡提供的有关投资或组织结构大框架上的咨询,也不同于艾瑞、易观等基于调研数据的服务。”

  在李岷的设想中,虎嗅网的前台产品是内容,后台产品是开发给企业的咨询服务,但是怎样去实现这个设想她也还没有非常清晰地规划,“说什么都太早啦,其实都谈不到商业模式,现在能说的就是做好内容,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5-1-29 02:19 , Processed in 0.0681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