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高校是内地的镜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2:5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观察报By 启越
12438份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21名全国高考“省市”状元能说明什么?一句话,面朝香港,春暖花开。这是自香港大学放开内地招生以来,申请人数、招收的状元数都创新高的一年。其他香港高校也大都如此。
面朝香港的不仅仅是内地高中毕业生,基本涵盖了我们的每个年龄段,婴儿阶段有赴港生子潮,以致港府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双非孕妇入境;到了儿童阶段,有去香港读幼儿园和小学的跨境学童,本报曾经的调查表明,每天有1.3万跨境学童往来于香港和深圳之间;到了青年阶段,就有了赴港上大学;到了成年呢?精英们是赴港定居,成为香港居民。次精英的,至少在香港买套房子,搞得香港人抱怨房价被内地人炒高。最不济的,至少去香港买桶奶粉。
与其追问为什么香港那么极具魅力,不如退而思量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不迷人?内地最著名的高校北大、清华不再是状元们的最佳选择,不是这两所高校出了问题,而是中国内地高等教育体系积弊已久。这种积弊在曾经没有对照的封闭环境下,并不凸显,而当有了一面镜子之后,方显真容。香港的高校是我们内地教育体系的一面镜子——“照妖镜”,我们的缺点一览无余。反过来说,我们又是香港高校教育制度的一面镜子——哈哈镜,我们就是他们可笑的“变形”。
详叙之,他们的教授治校“变形”就是我们的大学行政化;他们的学术自由对应的是我们的思想固化;他们的学术操守对应的是我们的无底线抄袭等等。为什么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心向香港高校,因为他们都深知内地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哈哈镜效应”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体系上。我们为什么要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地去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生孩子,因为我们不能生二胎,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当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遭到诟病的政策为何还在推行?富人乃至中产阶层为何热衷于移民?他们决策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孩子的教育,移民地至少没有小升初的烦恼;二是法制环境的完善,至少不用担心自己的房屋被强拆,食品有非法添加剂。说白了,选择不同地方的大学,这其实是对社会环境的投票。
所以香港等地区吸引我们“用脚投票”的优点,恰恰是我们做得不好的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惟有弥补了这些短板,我们才能“回收”那些“投票”。
但是,我们不必对此心存警惕,我们更要鼓励更多的内地高中毕业生进入香港的大学接受教育,实现多方共赢。对于内地高校来说,在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高考优等生心向海外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必须直面自己的教育体系弊端,以外力促进中国内地高校的深层次改革。
而对于内地的学子来说,他们在香港等地接受了不同于内地的教育,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具有独立学术研究人格的毕业生将给中国未来带来巨大的变化。1949年前后的内地移民香港潮,从董建华的家族到邵逸夫,再到李嘉诚等,这批移民在随后的几十年内改变了香港。而这一轮内地学生赴港就学潮,受益最大的将是内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性化的教育能在香港落地,就能在同为一个国家的内地生根;香港能建设完善的法治社会,中国内地就没理由说不行,其他亦是同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6-2 23:25 , Processed in 0.0690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