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柏拉图曾经是个背包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3:00: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译言精选By 弗兰克·布雷斯 译:哈土鳖科维奇
手捧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的这本《哲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Philosophy),读了没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涉及到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那一章里,在罗列了古希腊人一系列政治历史和地理成就之后,作者提到了柏拉图于公元前399年因政治乱局被迫离开所生活的城邦一事。
杜兰特写道,“我们也不敢断言他究竟去过哪些地方。他在外云游了十二年,从各种渠道摄取着知识,寻访了无数神殿,研习了各种经典和教义。有人认为他去过古代巴勒斯坦南部的朱迪亚地区,几乎一度被那儿的人被视作先知。他甚至还去过恒河流域,从印度教徒那儿学习了冥想。谁也不敢说他究竟去过哪里。”
我不知道柏拉图是不是把这么多时间都用在旅途之中。与大多数学习者一样,我在大学时代不止一次被导师要求阅读《理想国》。在我印象中,《理想国》既是一本像模像样的问题集,又像是一次有趣的精神洗礼。其间甚至有许多可供借鉴的关于社会如何运行的观点。(其实所有的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哲学天才,不是吗?)但是,要说柏拉图是个背包客的话……
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柏拉图著名的《洞穴之喻》。其中苏格拉底和格劳孔曾有过一番关于人类“困境”的对话。苏格拉底说:想象一下,有些人被锁在一个地穴里,能看到的只有墙上的阴影,而不是事物真实的样子。“他们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
格劳孔很惊讶,说道:“你说的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和一些奇特的囚徒。”
苏格拉底回应道,“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想想看,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到对面墙壁上的阴影而外,他们还能看到自己的或同伴们的什么呢?”
格劳孔说道:“如果一辈子他们的头颈都被限制着而不能转动,又怎能看到别的东西呢?”的确没错。当年我读到这里之时,感到无比赞同。后面的部分亦是如此,特别是有人逃离洞穴之后第一次看到各种事物的情景:原来自己之前看到的只是墙上的影子而已!
这样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整部《理想国》中,这大概是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 它不仅反映了当年那个时代的状况,也折射着现代社会。初读之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共鸣,但我想现在我明白了。
多年来,无数人都在研究柏拉图当年写作这一故事的意图。他要告诉我们的,到底是灵魂的升华,形体的认知,还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难不成是关于旅行的?
在做过更多研究功课之后,我发现柏拉图的确周游了许多地方。只是他并未像赫罗多斯那样记录自己的旅程。他没有日记,也没有留下任何图画。事实上,柏拉图似乎很少在作品中提及自己的旅行经历。
但有学者将这种种蛛丝马迹整理到了一起。按照耶诺·普拉西(Jeno Platthy)在《柏拉图评传》(Plato: A Critical Biography)里的说法,这位哲学家在背井离乡的年月里,至少有五次分别去意大利、西西里、埃及和“东方”旅行的经历。后期的更为人所熟知,因为柏拉图当时是因为政治原因才外出云游的。但他早期的一些旅程就鲜为人所知了。举个例子,他第二次出国旅行的时候,很可能是在希略帕里斯(亦作“黑里奥波里斯”,今在埃及境内)租住一间房子,以卖油为生。
然而这也是柏拉图最让人们感到神秘的一段旅程。普拉西写道,柏拉图很少提到这段经历,因为“即便对他自己而言,这样的旅程也很像是年纪轻轻就被流放国外,不值得与后来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事件相提并论。”
是啊,年纪轻轻就被流放道国外。当时的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年仅27岁。他去意大利是要道阿克拉加斯城研习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知识。可到了那里,他便陷入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甚至有暗示说他在那座城中“每天晚上都有人侍寝”。后来,他如此描写当地居民:“他们建造的房子如此坚固华丽,仿佛要永远居住一般;他们每顿饭都享用珍馐美味,仿佛是死前的最后一餐。”
在我看来,这是柏拉图一生中的转折点。我很理解这样的经历带来的影响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初读《洞穴之喻》时,我自己也刚刚从意大利回来没几个月(在那里我倒是曾经多次独自过夜)。这是我体验过的最激烈最严重的逆向文化冲击之一。
一切都让我搞不懂。不仅局限于大的方面,而是所有的事。包括我所吃的食物,我所穿的服装,我的信仰,以及我所观看的体育项目。我思索过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以及在我心目中它理想的运作方式。在意大利,一切都与众不同,却又都井井有条。也许在有些方面比别的地方还要更好一些。然而回到我的祖国之后,我却发现我的同胞们完全不了解这一点—— 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都是墙壁上的影子!仿佛他们的头颈终生都被限制着而不能转动一般。
当然,这谈不上智慧,只能算是我自己武断的怀疑。但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 年轻的柏拉图从意大利回到自己的故乡,迫不及待地要登高一呼:“醒醒吧!难道我们就一定要墨守陈规,靠吃橄榄和无花果过活吗?”
从完全不同的视角观察自认为熟知的事物,是一种强烈的体验。无论人生还是社会,大抵如此。这是出去见见世面的妙处之一。
这与从“洞穴之喻”中的故事同理。起初你会认为自己看到了一切。这不一定意味着全部智慧,但这很可能是智慧的开始。你,我,柏拉图,皆是如此。而这也是我们离开“洞穴”之后希望找寻到的东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知讯网    

GMT+8, 2024-6-17 08:51 , Processed in 0.0722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