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标题: 约会软件:下一场“社交网络风暴” [打印本页]

作者: zhixun    时间: 2014-2-17 08:24
标题: 约会软件:下一场“社交网络风暴”
2014年02月16日 14:32   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杨骏)上线5个月不到,就总共成功牵线1亿男女约会,如今每天成功配对约会200万人。美国智能手机约会软件Tinder近来似乎志得意满,索契冬奥会期间,更是借助在运动员间的流行而被广为报道。它的下一个目标,是实现年底全球注册人数超10亿。

  无论是面对“肤浅平淡”、“纵容一夜情”等指责,还是盈利模式不够清晰的非议,Tinder27岁的CEO肖恩·拉德都毫不动摇,大步拓展市场,远远把竞争对手甩在后边,软件下载量在苹果应用商店直线上升。

  拉德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行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迎合和炒作。

  Tinder所迎合的,其实正是现代社会年轻人的一些颇有代表性的心理:寂寞,空虚,渴望适合自己的朋友,又懒于付出精力,羞于直接张口,希望不劳而获地得到缘分。

  没关系,Tinder想出了“懒人懒办法”。这一手机软件的功能实际很简单:基于你的地理位置,每天为你“推荐”一定距离内的四个对象,根据你们在社交网站脸谱上的共同好友数量、共同兴趣和关系网给出评分,得分最高的推荐对象优先展示。你可以选择“Yes”表示喜欢、或者选择“No”跳过(相当于一次评分)该名推荐对象。假如你喜欢的推荐对象恰好也喜欢你,那么你们就可以互发消息、在脸谱上互相关注、组织线下见面……

  Tinder的技术框架设计,也并非毫无科学依据,仅从按是否有共同好友来配对看,就有着6度空间理论做基础。这一不断得到大数据分析证实的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至多5个中间人串联起来。如此这般,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就没有原来想象般遥远,拥有共同好友的几率很高。而有共同兴趣爱好等设置,则尽可能地实现了“非诚勿扰”。

  迎合了社会心理以及年轻人的缘分饥渴,又有合理的技术框架,也就意味着有机可乘。Tinder傲人的增长数据,令许多指责它的人无可奈何。要知道,推特等社交网站早先都是在一片质疑之中崛起的。脸谱创立之初的思想其实也是“约会”。

  一年多时间,Tinder的发展惊人,2012年底刚上线两个月,就匹配了100万对有眼缘的男女,积攒了3500万个用户评分,许多人真的步入了婚姻殿堂。五个月不到的时间内,Tinder牵线配对的数量已经突破5000万对。

  火爆之余,Tinder不忘搭车正在俄罗斯举行的索契冬奥会炒作一把。《华尔街日报》就此描述说,“住在一个被围起来的小村子(奥运村)里,这里都是来自世界各地、跟你差不多的人,他们渴望认识你。显然,你需要一款交友应用……索契奥运村使用Tinder已经蔚然成风”。

  拉德也不时出镜,并对媒体表示,自冬奥会开幕以来,Tinder在索契的新用户数量每日增加400%。《名流周刊》、《英国每日邮报》网站,索契《奥运村日报》等媒体都介绍了美国、新西兰等国运动员使用Tinder的现象。

  媒体预测,Tinder下一个大的自我炒作目标可能是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届时媒体云集,天南地北的单身人士众多。

  不过,Tinder也备受争议,其一就是有人觉得这款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非常肤浅,“以貌取人”。如果用户喜欢对方的照片,那么就在智能手机上向右滑动屏幕,表示“Yes”肯定,反之向左滑动屏幕,表示“No”。但拉德称,“人们看到照片的时候都不傻,如果一个姑娘看到某人的照片是一张男模,那么十有八九她会向左滑屏,选择‘No’,因为这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在Tinder上绝不仅仅是以貌取人,而是帮助用户去寻找有对的感觉的人,看外貌只是Tinder用户彼此认识的一个因素而已。

  Tinder面临的更大问题是道德的指责。希望找到另一半或者好友的人是主流,但寻找“一夜情”的亦有之。该软件的有关设置不能绝对避免此类事情。

  Tinder这样的约会软件为何不断走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确值得研究。而约会软件究竟能掀起多大风暴,也仍然有待观察。

  就Tinder而言,其未来恐将取决于用户的“手指投票”。用户手指在“Yes”或“No”之间的滑动,流露的到底是非诚勿扰的心态,还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的需求,最终将评定这款软件的价值。






欢迎光临 知讯网-财务分析、股票分析-专注管理、经营、创业、科技等资讯 (http://zhixun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